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分析——以广东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6-03-20 12:44江秋菊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本馆社会化医学

江秋菊

(广东医科大学,湛江 524003)



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分析
——以广东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

江秋菊

(广东医科大学,湛江 524003)

从医学信息社会化服务需求分析入手,结合广东医科大学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其社会化服务不足之处,提出从资源、技术、管理和服务四个方面推进社会化服务进程的建议。

医学信息;信息需求;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医学院校图书馆

2015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最新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第一章第四条和第六章第三十七条指出 :“发挥专业服务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开展社会用户服务”[1],从政策层面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提出了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在满足本校师生医学信息资源需求的前提下,应结合自身人才、资源、设施和技术等优势条件,针对社会大众医学信息需求,找准切入点,创新服务模式,联合其它图书馆,共同满足社会大众多样化多层次的信息需求,逐步消除医学信息障碍,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良性发展。

1 医学信息社会化服务需求分析

1.1 公众健康意识逐步增强,促进医学信息需求增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对医学信息知识的关注度也随之增强。为了科学预防和有效治疗疾病,公众渴求获得医学信息知识,做好疾病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希望了解有关疾病康复知识,学习健康卫生保健知识,提高生活水平。

1.2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发展,促进各层次医护员工的医学信息需求增加

医疗保险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解决居民防病治病问题而按照保险原则筹集、分配和使用医疗保险基金的制度[2]。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张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网络,包括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各种医疗卫生人员。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发展与完善,乡镇医院、县级医院及社区医院是支撑医疗保险制度重要的环节。但是相对来说,它们的医疗条件较差,医学信息相关材料比较欠缺。其中的医护员工希望尽快提高自身医学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经验,适应医改发展新形势。

1.3 循证医学模式的实行,促进医学信息需求增加

伴随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逐步发生改变,正由以前的传统医学模式朝循证医学模式转化。传统医学与循证医学存在很大区别,传统医学主要凭借个人经验,医生依据自身实践经验、高资历医师的指导及医学期刊和教科书上零星的研究报告为依据来诊治病人。其后果是某些实践无效或有害的疗法因从理论上推断可能有效而长期广泛使用,而某些真正有效的疗法因长期不为公众所了解而未被临床采用。循证医学[3]既注重个人临床经验又重视采取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二者缺一不可,并且这种研究的依据主要看重临床研究证据。循证医学模式下,医生给病人出诊疗方案前,必须搜索了解诊治疾病的相关材料,找出最佳证据,再结合个人临床经验,给出有效的诊治方案,达到诊治病人目的。

1.4 医药企业的发展,促进医学信息需求增加

我国医药生产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行业间的竞争日渐加剧。各项企业活动如生产、服务及流通等日益重视信息化建设。目前,医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还存在科技信息过时的缺陷,其科技信息源与企业的信息需求相差甚远,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与决策,因此企业迫切需要广泛适用深层次开发的各种相关信息产品[4]。不论是产品的生产、设计、销售还是管理者的人力资源建设、决策管理、经营管理等,都必须把握相应科技信息,并实行竞争情报分析,这样才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率。

2 广东医科大学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开展情况

目前广东医科大学图书馆(下称“本馆”)社会化服务内容主要有[5]:书刊借阅、参考咨询、 文献检索、科技查新、专题情报调研、网络信息服务、查收查引、用户教育与培训、文献传递、本馆独立完成的医学文献检索CAI课件应用推广、本馆独立研发成功的“广东医科大学图书馆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推广应用等。

2.1 面向社会办理图书证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办理图书证是社会化服务的标志。本馆情况是:社会读者(主要指本院附属医院的医务员工)凭介绍信及本人有效证件方可来馆办理图书证。需收取押金200元(退证时退还)及服务费50元/年,然后凭图书证享受图书馆服务。

2.2 利用科技查新工作站对外服务

本馆与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合作,2003年10月至2011年12月挂牌成立“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粤西查新站”,自2012年1月起正式获批设立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除了为本校和湛江市的科研项目立项查新服务以外,每年还有许多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申请要求本馆提供查新服务,查新工作得到较快发展,成为粤西地区医药卫生信息服务的一个品牌和向粤西地区医药行业提供信息服务的一个主要窗口,提供了大量的科研立项、成果鉴定、申报专利的科技查新服务、文献收录及被引用检索服务等。

2.3 对外推广信息检索培训

本馆是广东省最早开设并承担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任务的图书馆之一,自1985年起开设 “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并于1998年正式设立“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文献检索教研室”。由本馆独创的医学文献检索CAI课件荣获广东医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广东省第四届教学成果二等奖,并在全国42个高校图书馆推广应用,在业界具有良好影响。图书馆积极利用文献检索教研室为本校师生培训教育的同时,还将各种信息检索培训讲座的课件(包括常用数据库操作指南、信息检索工具使用指南等)上网向社会开放,让社会读者随时随地远程学习。为满足社会多层次医护人员的信息需求,本馆还不定期举办医学信息检索技能培训班,培养各层次读者发现资源、利用资源的能力,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2.4 对外推广“图书馆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

本馆独立研发成功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 顺利通过高教厅及广东省高校图工委专家组的鉴定验收,并于1992年全面投入应用。为了便于使用和维护,2002年该系统成功升级为“通用图书馆信息管理集成系统(GLIS2.0)”,包括采访、编目、期刊系统、流通、公共检索和图书馆行政管理六大模块,功能更强大,内容更丰富。目前该系统已经成功在8所中小型图书馆推广应用,反响良好。

2.5 对外开展参考咨询与文献传递服务

通过E-mail、电话、qq、表单咨询、读者留言等方式对外开展参考咨询服务。本馆已经加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现与国内80多家图书馆建立了文献资料的相互交换和原文传递关系。

3 社会化服务存在的不足

尽管本馆已经一定程度地开展了一些社会化服务项目,但是与社会大众多样化的需求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社会化服务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本馆主要以服务本校师生教学、科研为己任,社会化服务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主要原因是担心向社会开放会造成资源冲突、安全隐患、经费不足、版权争议等,损害学校利益,干扰正常教学科研的开展。陈旧的单位所有制观念致使本馆对外服务比较保守被动,社会服务意识不强。

3.2 对外服务被动无计划导致效果不佳

目前没有硬性政策规定,又受传统体制观念影响,本馆虽根据自身优势开展了一些社会化服务,但处于被动无计划状态,效果不佳。本馆主藏医学专业学科文献,偏向于满足专业性的医学文献信息需求,没有联合其它图书馆共同开展社会化服务,无法满足社会多元信息需求。

3.3 服务资源量少面窄

本馆对外办证的对象主要是附属医院员工。社会民众借助网络登录图书馆主页的数量十分有限。这有多方面原因,如宣传力度不够、自建资源数量有限、商业数据库的版权问题等。目前,为了保护数据库商的利益和知识产权问题,本馆购买的商业数据库局限于本校校园网 IP地址范围内使用,真正免费在网上对外开放的虚拟资源十分有限。

3.4 特色资源建设数据量少

本馆立足服务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开展医学信息服务。本馆自建的数字资源“医学信息摘萃”,包含医疗卫生专题库、中医巡览、医学图谱、保健知识、医学动态、医学热点等,为医疗卫生事业广泛收集、整理、组织资料。但目前数据量还是偏少,从2002年建设以来,整个“医学信息摘萃”总共约7000多条数据,而且更新较慢。

3.5 对外宣传力度不够

本馆对外宣传主要依靠口碑服务和图书馆主页,显得十分被动。很多社会读者对本馆的资源与服务知之甚少。在“互联网+”时代,应该利用微信、微博、BBS、QQ等社交网络渠道, 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数字电视等设备终端,积极宣传推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3.6 管理机制不完善

首先是针对社会读者方面。图书馆主页没有开设社会读者或者校外读者访问入口,书证办理条件及入馆要求需辗转多个窗口才能找到,极不方便。入馆要求说明不够具体明晰,社会读者的划分程度也不明确细致[6],收费不是很规范。

其次是图书馆自身的管理方面。实行社会化服务离不开政府、学校及社会的重视支持。但是事实上图书馆存在动力不足、人力资源不足、经费短缺及信息资源少等困难。目前,政府部门只强调图书馆的公益性,却忽视了高校馆社会化开放的成本,缺乏有效支持与补偿机制,向社会开放的积极性无法调动[7]。图书馆并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仅是隶属于学校。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必须依靠学校,但学校没有将自主权授予图书馆,也没有制定社会化工作绩效考核条例,缺少激励机制,无法促进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大发展。

4 推进社会化服务进程的建议

4.1 资源篇

4.1.1 加强医学信息资源建设,优化资源比例结构,注重资源多样化

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基础。与其它专业学科相比,医学信息资源具有其专业性强又有个性化的特点。就数量而言,数字资源应作为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就类型而言,在医学信息资源中缩微胶片、DVD、手稿等类型占有不可小视的馆藏比例,因此资源类型多样化也是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一大特色,应加强如多媒体、音视频、图片等类型资源建设。OA资源在医学信息资源中也已具有很大规模,加强OA资源的搜集与组织也是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8]。就获取渠道而言,通过购买电子图书版权和医学数据库使用权(一次资源、二次资源、工具类资源、事实型数据库、科研分析工具等),分类、组织及利用第三方资源、网络OA资源等来实现,节约经费,不断丰富医学信息资源。例如可以搜集、分类组织、整合利用网络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做好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门户分类导航服务;联合卫生局,就医学疾病预防与控制热点问题,建立如艾滋病、手足口病、非典、登革热、中东呼吸综合症等热点疾病预防的专题数据库;定期发布医学资讯,搭建医学论坛,为社会大众提供信息互动交流平台。

4.1.2 加强合作发展和资源共享

图书馆的合作发展主要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横向联合协作发展,比如兄弟院校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统一部署,互惠互利,实现资源共享共建,缓解各个图书馆之间条块分割、缺乏交流合作的局面,提高资源保障率,减少资源重复采购造成的资金浪费问题, 扩大资源利用范围,提高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质量。长期以来本馆比较注重与教育机构及省内外图书馆的合作发展,同广东省8所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及粤西地区4所高校图书馆联合发展,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并加入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提高了本馆的资源保障率。另外,本馆已与国内80多所图书馆建立了原文传递和图书资料的相互交换关系。下一步的目标是进一步扩大图书馆合作发展范围,如加入图书馆联盟,建立资源采访协作网,更广泛地促进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4.1.3 加强特色资源建设

各个高校馆都重视特色资源特别是特色数据库建设。就类型来说,特色资源有学校特色资源、专业学科特色资源、地方特色资源、多媒体资源等类型。相对而言,学校特色资源、专业学科特色资源得到更多的关注。参照美国高校图书馆成功经验[9],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特色资源建设:(1)可以与校长办公室、社会合作处、校友办加强沟通联系,争取得到校友、合作伙伴等人士的关注并给予资金支持,弥补购买服务设施、建设特色资源馆舍和购买特色资源的资金不足。(2)要拓宽特色资源建设渠道。目前很多高校特色资源获取渠道单一,导致特色资源建设普遍系统性差,规模又小。图书馆需积极联系所在学校有关学科专家学者,争取获得他们的许可,将其特色文献数字化加工,或者获得捐赠。此外,一般地方公共图书馆都藏有地方特色的文献,高校馆可以与其合作,帮助数字化加工,与其共享电子特色文献。另外,图书馆还可以争取购买专业研究所的内部发行资料,作为学科专业特色资源。(3)需重视本校档案资源的建设。我国高校普遍将图书馆与档案室分成两个不同部门,学校部分档案资源是重要特色资源,但却收藏在档案室。因此,图书馆需与档案室沟通合作,将档案资源数字化加工处理,将其作为一部分特色馆藏资源。

4.2 技术篇

4.2.1 借助MOOC理念,打造网络在线开放学习平台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形式更加便捷与多元化,社会化服务内容、时空范围都可进一步拓展。比如Mahraj[10]建议图书馆将已有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内容制作成MOOC内容,借助MOOC 平台,通过互动与练习达到学习目标。此外,因MOOCs 本来即是一种信息资源,图书馆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入MOOCs 资源,结合图书馆员的组织引导, 变成图书馆的在线学习课程内容,尤其是针对终身教育的技能培训型和普及型教育内容。

除自制MOOC内容和引入MOOC资源外,图书馆也可将自建资源、网络OA资源、学校教学资源尤其是精品课程内容(教辅资料甚至课件、实验教程等),以及馆藏数字资源进行组织并整合,将数字图书馆纳入网络在线开放学习平台系统,依托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移动通信网等多种媒体平台,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PC、电子触摸屏等设备终端, 在遵循版权保护协议原则的前提下,赋予社会读者一定的访问权限,让其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系统一站式检索入口,访问其所需电子资源。在线开放学习平台应借助QQ、博客、论坛、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搭建专家答疑服务窗口,每一位读者既是学习者,又是在线开放学习平台内容的创造者,他们可以以多种方式互动交流,通过互相帮助和学习提升个人素质。

4.2.2 引入“互联网+”思维,让图书馆服务无所不在

“互联网+”行动计划是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于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11]。“互联网+”其实就是指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促进各行各业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图书馆要利用“互联网+”思维,尽可能主动服务社会各阶层读者,并主动积极地将服务元素嵌入到人们工作与生活空间[12]。与此同时,各行各业和一切的组织机构也应有“互联网+”的意识,积极思考如何把图书馆服务元素与其工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其实国内外早就已经有像购物中心内的图书馆、汽车图书馆、机场图书馆、地铁图书馆、阅读主题餐饮酒店等,它们已经将图书馆服务元素与其行业工作相结合,用学习促进其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和获取信息方式呈多元化趋向。当今读者希望图书馆既要有数字阅读的新鲜体验,又要有纸质图书的文化底蕴。图书馆迫切需要引入“互联网+”思维转型升级,来顺应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变,满足当下读者新需求。因此需要借助新技术,积极开发APP客户端或推出电子图书借阅,将多种经典读物或者热门图书与新媒体融合。此外,还可组织多种形式的图书漂流活动,让图书流动起来,开设“流动图书馆”,让图书流进居民社区、轨道交通、咖啡屋、娱乐广场等生活空间,让图书馆成为一所真正的“社会化大学”,让图书馆服务无所不在。

4.3 管理篇

4.3.1 更新服务观念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是大势所趋。做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首先是更新服务观念,建立主动为社会化服务的意识,才能积极推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进程,扭转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服务的局面。很多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化服务的开展积极性不够,担心的问题很多,其实从国外高校图书馆的经验来看,可以服务促进发展,以贡献获得支持。如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举办的国际社团服务项目[13],通过与国际发展机构、一些出版商和私人基金合作,执行计划并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和科学家免费或少量付费获得环境、农业、健康和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学术资源,其服务项目内容包括与非洲大学合作、为国际学者提供参考服务及建立全文期刊数据库等。

4.3.2 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与保障措施

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特别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与保障措施,针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过程中牵涉到的知识产权、有偿收费等问题,都无可供参照的具体政策和法规引导。因此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很保守,以致很多服务都停留在表面。而国外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都有具体政策和法规引导参考[14]。我国也需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才能促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图书馆也需建立社会化服务工作计划,建立岗位责任制,制定社会化工作绩效考核条例,建立激励机制,逐步增强馆员社会化服务意识,关注公共安全问题,做好社会化服务保障措施。

4.3.3 划分社会读者类型,明确具体服务规定

开展社会化服务,牵涉到社会读者的多样性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15],可以按照社会读者机构划分为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系统等;按照读者与图书馆关系划分为校友、继续教育者、一般来访者、合作伙伴、家属、离退休职工等;按地域划分为地区读者、全国读者等。应主动更新图书馆网站,设置校外读者访问入口,划分具体读者类型,明确具体服务规定,如访问资源范围、具体权限、开放时间范围、版权公告和收费说明等。

4.4 服务篇

4.4.1 积极开展社会化网络服务

利用网络开展社会化服务会更加便捷。但是开展社会化网络服务,一方面因数据库商商业利益和知识产权涉及到版权问题,另一方面因要增加网络带宽、服务器等硬件设施涉及到资金问题。资金问题,可以通过申请政府财政支持、网络广告经营收入以及与企业联合发展共建或争取企业赞助等形式解决。针对一些技术性、专业性和应用性的学术资源,图书馆可与知识产权人和社会读者协商合作,通过采取计量收费或者购买定期使用权,将某些社会团体当做学校的校外用户,通过VPN技术,共享网络资源。网络OA资源、普及型、社会公益性等数字资源,应免费对社会开放。

4.4.2 找准切入点,拓展服务范围

(1)为地方部队服务。我校湛江校区地处广东省湛江市,可以考虑为驻地南海舰队部队官兵服务,实行知识拥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驻地广东省湛江市,他们肩负着保卫南海的光荣使命。广大部队官兵需要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来建设军营文化,充实军营生活。在军营中建立良好的读书学习氛围,可以提高部队军官文化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水平,更好地协助科技练兵,完成科技强军,培养现代合格军人[16]。具体的做法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帮助部队图书资料室建立适合他们自己的管理制度,培训其专业知识,提高其业务水平。免费为部队官兵及其家属办理图书证,让他们享受与在校师生同等待遇的服务。不定时地挑选整理一些优秀的文学艺术、社会科学、医学普及类图书,定期送到军营。此外还可为部队官兵提供信息检索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能力,为其提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平台。

(2)以农家书屋为切入点,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目前农家书屋在管理机制、专业人才、图书资源等方面十分落后。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在人才、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服务农家书屋。可以建立以下三种机制:整合自身资源优势,构建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行图书馆管理模式,构建督导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寒暑假优势,构建高校志愿者下乡援助机制。具体做法:①定期挑选一些医学普及类图书、健康正能量的文学艺术及社会科学类图书,送至农家书屋,丰富农家书屋图书资源[17]。②利用寒暑假,组织志愿者下乡举办一些健康教育讲座、就业基本技能培训、电脑技能课程、普法宣讲、公共安全防范、关爱留守儿童及留守妇女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③帮助农家书屋建立适合他们自己的管理制度,培训其专业知识,提高其业务水平。④可借助智能手机、社交网络,为农村留守妇女实行知识援助,帮助其了解科学家庭教育知识、农业生产技术、医疗卫生知识和健康生活等方面内容。

(3)为校友服务。校友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也需要多方面信息支持。母校图书馆应积极为校友开展信息服务。对于校友而言,母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更具亲和力,他们可以更快速地满足自身信息需求,校友也会为母校关怀自己感到自豪温暖[18]。对于母校而言,校友资源可为母校提供财、人、物、信息等多方位的综合性贡献。如我校此次申大工作,校友无私捐献图书达6万多册,他们为母校做出了积极贡献。最终高校、校友、社会三方,形成相互协作和共谋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4)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图书馆应联合公私立医院图书馆(室)、卫生局、医学情报研究所等机构,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信息服务,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医学信息需求。

(5)为医药企业服务。医学院校图书馆具有医学信息资源专业优势,图书馆可以借助自身专业优势为医药企业开展信息服务[14]。主要可以通过个性化服务、定题服务等方式,帮助企业在管理、决策、生产和质量等环节找到所需信息资源,最终图书馆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合作双赢的局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资源逐渐丰富, 图书馆可以帮助企业收集实时更新的专业动态、市场分析、技术成果、科研成果等信息,建立企业专题信息数据库或者制作电子市场简报等加工信息产品,为医药企业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图书馆还可以帮助医药企业整理、收集、分析和加工有关竞争情报方面课题。此外,一些企业缺乏竞争情报意识,图书馆可以面向企业有针对性地创办竞争情报培训班,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竞争情报意识。

5 结语

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开展应该因地制宜,依据自身条件,发挥优势,适当地开放。社会化服务过程中,资源是基础,技术是力量,管理是保障,服务是核心,每一环节都不可缺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医学信息社会化服务进程,为广大社会民众打开医学信息之门,消除医学信息障碍,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

[1]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网站.《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EB/OL].[2016-06-15]. http://www.scal.edu.cn/gczn/sygc.

[2] 百度百科.医疗保险制度[EB/OL].[2015-05-15].http://baike.baidu.com/view/949880.htm.

[3] 百度百科.循证医学[EB/OL].[2015-05-15]. http://baike.baidu.com/view/181884.htm.

[4] 何玮.打造医学图书馆品牌面向医药企业开展信息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1):84-85.

[5] 广东医科大学图书馆网站.本馆介绍[EB/OL].[2016-06-15].http://tsg.in.gdmu.edu.cn/bggk/bgjs.htm.

[6] 常飞,刘毅,郝彧.医学院校图书馆健康信息社会化服务及其改进措施[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1):41-45.

[7] 丁学淑,丁振伟,马如宇.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困难与障碍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7):56-59,36.

[8] 任慧玲,梁芳,阮学平,等.医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研究与实践[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5):63 - 67.

[9] 侯爱花.美国知名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J].图书与情报,2014(5):75 -79.

[10] 秦鸿.MOOCs 的兴起及图书馆的角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2):19-25.

[11] 百度百科. 互联网 [EB/OL].[2015-06-02].http://baike.baidu.com/view/10991568.htm.

[12] 新华网.用“互联网+”和“图书馆+”成就全民阅读[EB/OL].[2015-06-02].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5-04/24/c_134179854.htm.

[13] 潘灯,朱会华.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模式及启示[J].新世纪图书馆,2014(5):73-76.

[14] 张馨,樊长军,连宇江,等.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现实困境[J].图书馆学刊,2011(6):77-78.

[15] 陈丽萍,车晓燕.中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8):42-47.

[16] 魏江辉,陈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新模式——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农业网络信息,2013(10):78-80.

[17] 江秋菊.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J].医学信息,2011(6):3657-3658.

[18] 刘慧敏.面向校友服务: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延伸点[J].科技信息,2013(11):60-60.

(责任编辑:傅 正)

Analysis on the Social Service of Medical University Library——Taking the Library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JIANG Qiu-ju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03, China)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analysis of medical information socialized servic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libra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sufficiency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resources,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service to promote the service socialization process.

medical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needs; library socialization service; medical universtiy library

2015年度湛江市非资助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5B01046);2015年度广东医学院科研基金立项资助项目(M2015039)

G252.9

A

1006-1525(2016)06-0091-07

江秋菊,女,副研究馆员。

2016-03-18

猜你喜欢
本馆社会化医学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民营绘本馆:儿童阅读推广的“毛细血管”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医学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医学、生命科学类
绘本馆:童书营销新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