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融入“三个自信”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6-04-11 18:22崔应美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三个自信基本原理原理

□崔应美

(湖北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融入“三个自信”教育的几点思考

□崔应美

(湖北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坚定“三个自信”的新要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融入“三个自信”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将“三个自信”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一方面要把“三个自信”精神融入相关教学内容中,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树立“三个自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三个自信”教育;融入;重要性;对策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下简称“三个自信”)的新要求。“三个自信”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坚定“三个自信”,既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何对大学生进行“三个自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产生高度认同感和自信,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此,“三个自信”应该融入原理课的教学中去,为当代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原理课融入“三个自信”教育的必要性

“三个自信”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精神状态的新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三个自信’,是对于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前途命运的自我意识、肯定信念、坚定意志和实践信心。这种自信是建立在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基础上的人民选择、历史选择、实践成就、集体智慧和对时代大趋势和历史发展机遇与挑战的清醒分析及全面把握。”[1]可以说,“三个自信”是每一位中国人都应具备的,尤其是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因此,让大学生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观点和基本立场等,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从而坚定“三个自信”,自觉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变得尤为重要。“人民群众特别是大学生能否坚定‘三个自信’,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2],事关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程度,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与未来走向。因此,“三个自信”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校开设《原理》课的目标至少有二:一是“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以此明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3];二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实现这两个目标,既要让学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更要让学生接触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原理课的内容不可能一成不变,其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教师应该在不改变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并顺应时代变化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地结合时政热点,将“三个自信”教育融入原理课的教学内容中,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加深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三个自信”,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可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真正树立起“三个自信”。

2 原理课融入“三个自信”教育的重要性

原理课与“三个自信”教育有着内在关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4]。而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培养和树立大学生“三个自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作为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力军,必须树立和坚定“三个自信”。所以,原理课融入“三个自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如下:

其一,有利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基本精神,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教育,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融入“三个自信”教育,也体现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让大学生更加深刻而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信心,为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其二,有利于大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从总体上学习和掌握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更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理论基础、历史由来和具体内容。让学生在全面认识和了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源的基础上,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培养和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更加坚定“三个自信”。

其三,有利于解决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困惑,明确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充分感受和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西方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得以传播,一些学生盲目信仰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等,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没用了。而让“三个自信”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但可以提高原理课的实效性和时效性,还能使其真正成为对大学生成长最有帮助和最有吸引力的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摒弃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错误的思潮与意识形态,从而树立和培养“三个自信”。

3 原理课融入“三个自信”教育的具体做法

3.1教学内容方面

就教学内容而言,原理课主要是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等内容,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原理课中融入“三个自信”教育,就是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培育和武装大学生。换言之,教师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对“三个自信”的基本内容、内在逻辑、具体要求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解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理论基础讲授清楚,让大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三个自信”,从而真正树立起“三个自信”。

教师在原理课教学中,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发展,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将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等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起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当代大学生。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加强学习,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大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引导和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还要使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认识问题,增强在复杂环境中明辨大是大非的能力。要在教学中让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央提出‘三个自信’的理由和依据。”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和坚定“三个自信”。

3.2教学方法方面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一旦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多元化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符合大学生的切身需求,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在将“三个自信”融入原理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风趣幽默的讲授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师生互动环节,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具体如下:

3.2.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从实际事物中选取蕴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作为教材内容,使学生通过这种范例(或案例)的学习和研究,从个别到一般,理解和掌握带普遍性、规律性的系统科学知识,提高智力和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原理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方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基础上,将“三个自信”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让大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以及中国因此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坚定“三个自信”。

3.2.2互动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将“三个自信”融入原理课,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带头引领作用,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三个自信”的兴趣和探索热情,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树立和培育“三个自信”的目的。

3.2.3实践教学法

“三个自信”的实现在于信念、在于行动。所以将“三个自信”教育融入原理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理论讲解外,还应该从单纯的“知识点”教学中走出来,转换教与学的关系,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设计一些实践教学项目,如开展与“三个自信”有关的小组学习、征文比赛、社会调研、公益活动等,借助实践教学这一平台让学生去充分领会、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产生、确立、坚定“三个自信”,更好地把个人的发展融入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当去。

[1]荣开明.论“三个自信”的内涵、依据和前景[J].学习与实践,2013(3).

[2]史宏波,王军,侯士兵.“三个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1).

[3]王成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式教学探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郝晓梅]

Reflections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Self-confidence" Education into the Course of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CUI Ying-mei

(SchoolofMarxism,Hube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Enshi445000,China)

"Three Self-confidence" as new requirements were put forward on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tegrate the "Three Self-confidence" education into the course of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posi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on one hand, the "Three Self-confidence"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relevant content of teaching,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actively explore ways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promote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ree Self-confidence".

the course of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Three Self-confidence" education; integration; importance; countermeasures

2016-03-21

湖北民族学院教研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融入三个自信教育研究”(2013JY027)

崔应美(1974-),女,湖北恩施人,现工作于湖北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1008-9101(2016)03-0089-03

猜你喜欢
三个自信基本原理原理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对“三个自信”的认识
从“三个自信”看“四个全面”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
论韵律文体学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