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自信

  • 探索“三个自信”提升和强化思政课教师的职业使命感
    。本文针对“三个自信”提升和强化思政课教师职业使命感进行分析,为学生们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关键词:“三个自信” 思政课 教师职业 使命感思想政治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学生们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树立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将国家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意见全方位有效的落实到实处。但是在与现阶段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现状进行结合分析时,发现有很多教师在职业使命感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不仅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9期2019-10-21

  •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三个自信”教育的方案研究
    迎摘 要:“三个自信”教育是新时代下国家对高职院校教育提出的新方针。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对学生“三个自信”教育的方案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使学生受到更先进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关键词:高职院校 “三个自信”教育在我国经济与科技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也应该作出相应的创新与发展。“三个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为高职院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指导理论。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三个自信”教育进行探究。一、“三个自信”教育的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7期2017-12-09

  • 践行“三个自信”,增强科技自信
    信”(简称“三个自信”)的重要性,积极践行“三个自信”的思想,是当前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方面,对增强“科技自信”,革故鼎新,奋发有为有积极的作用。践行“三个自信”,增强科技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實现中国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指明方向,树立必胜信心。关键词: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科技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三个自信”)在十八大报告上被深刻阐述。而在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

    祖国 2017年7期2017-05-08

  •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课“三个自信”教育实效性对策
    。但要确保“三个自信”教育产生实效,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因而本文主要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三个自信”教育为出发点,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强化“三个自信”教育提供借鉴。二、“三个自信”教育概要及其价值目标“三个自信”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的提出,号召全国人民要对我国社会制度、道路以及理论有自信,并且以社会主义作为信仰。“三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环境下提出的理论,也是社会主义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的

    求知导刊 2017年5期2017-04-15

  •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挑战与对策
    ,因此坚定“三个自信”的理论,对我国掌握正确的经济发展与道路方向非常关键。在社会事业建设中,要积极面对各方面挑战,为实现民族复兴夯实理论基础。关键词:特色;理论;挑战;途径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1.0580 引言随着坚定三个自信在十八大报告中的提出,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当前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能够全面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实现民族振兴,具有不可估量的地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31期2017-04-06

  • 高校知识分子的“三个自信”认同问题研究
    或少地存在“三个自信”认同问题。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当前我国应该不断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红利、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势、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证,持续性推进高校知识分子对“三个自信”的认同。关键词:高校知识分子;三个自信;认同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2-0235-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引国家前行的政治指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学理论·下 2017年2期2017-03-17

  •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展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胡 颖(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党的十八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报告中首次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深化发展了“三个自信”,增加了“文化自信”,进而提出“四个自信”的要求,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9期2017-03-10

  • 论邓小平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的思想及其意义 ——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5周年
    理论、制度“三个自信”的思想及其意义 ——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5周年□ 贺祥林1,2,肖细明1(1.湖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2.湖北大学 高等人文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62)邓小平南方谈话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思想。在道路上必须要有理论作指导和制度作规范;理论来源于道路运行与制度建设的实践中;制度必须以道路运行中各种社会关系的可行性为实现根据,又以理论中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理论依据。道路、理论、制

    理论月刊 2017年7期2017-03-07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实践价值
    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实践价值何 苗中共鞍山市委党校,辽宁 鞍山 1140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实践中探索出的符合中国人民需要和中国国情的特色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中国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果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全国人民在“三个自信”下团结起来,发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作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是党和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实践价值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是党的十八大报

    山西青年 2017年12期2017-01-30

  • 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基础和升华
    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基础和升华田宪臣,李 涛(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河南 郑州 451000)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将文化自信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事关民族复兴,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繁荣和兴盛,就不会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也不会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是更基础的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的坚强依托,是理论自信的不竭源泉,是制度自信的深厚根基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1期2017-01-25

  • 培养大学生“三个自信”的有效途径浅探
    培养大学生“三个自信”的有效途径浅探闫春娥加强大学生“三个自信”教育,无论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还是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都至关重要。但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高校工作和学生自身等因素导致大学生“三个自信”教育工作不力、成效欠佳。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三个自信”教育工作要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行动上形成合力,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激励和推动大学生树立“三个自信”。大学生;“三个自信”;制约因素;有效途径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

    市场周刊 2016年8期2016-12-30

  •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
    师德建设 三个自信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坚定青年教师“三个自信”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青年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责任,使命光荣且艰巨。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仅是一种要求,更是一份政治责任、是大德。高校青年教师心中要始终装着国家和民族,自觉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真正弄清楚当代

    长江丛刊 2016年6期2016-11-26

  • 试析如何在党校培训中坚定“三个自信
    姓“党”,“三个自信”是党校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培训要为全体党员干部树立“三个自信”发挥作用,抓出实效。关键词:党校培训 三个自信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3-9082(2016)08-0351-01一、强化学习,务实基础坚定“三个自信”,必须增强学习意识,强化学习。从入学教育开始就要向学员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项政治责任,学习经典马列、毛泽东思想、中特理论,准确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掌

    中文信息 2016年8期2016-11-22

  • 从“三个自信”视角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楠【摘要】“三个自信”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渐成熟、日趋完善,在“三个自信”视角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实发展的内在需要。“三个自信”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帮助中国人民早日实现中国梦。【关键词】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20多年前,有人曾认为人类发展到了西方政治经济模式,西方国家在讨论中国未来时,提出“中国崩溃论”和“和平演变论”两种观点。“中国崩溃论”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导致内部矛盾日益

    青春岁月 2016年5期2016-10-21

  •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陈 晋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陈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之前,我们一般讲“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现在又加上一个文化自信,构成了“四个自信”,而且讲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为什么这么强调文化自信呢?我的体会是,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6年18期2016-10-11

  • 三个自信”视野下的新闻理论体系建构设想
    3000)“三个自信”视野下的新闻理论体系建构设想刘 枫(黄淮学院 文化传媒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传统新闻理论体系是为教学而进行的知识整合。自媒体使得同一个文化圈内多元价值并存,信息和关系碎片化趋势明显,建构以价值为起点的新闻理论体系势在必行。“三个自信”视野下的理论体系建构的目的在于增强理论自信和价值认同;方法在于发现各类新闻从业人员的思维框架以及形成路径;具体内容包括各类新闻理论体系建构逻辑研究、从业者困境研究、价值重塑研究以及理论体系建构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10-11

  • 金冲及: 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坚定“三个自信
    正确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极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握住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地广人众、经济文化落后、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东方农业大国。在这样一个国家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没有任何书本知识和别国先例可学,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只能在实践中大胆地去摸索去闯。在这样的摸索前进中,既取得一系列巨大成就,也经历了一些曲折和错误。这就要着眼全局,抓住要点,分清主次,全面分析。为什么对党的历史的认识有时会出现一些把握不住主题和主线、主流和

    红旗文稿 2016年13期2016-09-12

  • 三个自信”视野下建构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研究
    内容。本文以三个自信为理论基础,以建构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为目标,结合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因素,分析并回答了认同的主体大学生群体要认同什么?为什么要认同?以及出现认同问题的原因何在?提出了关于建构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建议和对策。关键词: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政治认同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理念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肯定,更包含了对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期待。当代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依靠力量,应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8期2016-07-04

  • 浅析‘三个自信’教育在大学生社会责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等。目前,“三个自信”教育在大学生社会责任培养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显著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在介绍大学生社会责任培养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三个自信”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同时阐述其具体运用。关键词:‘三个自信 大学生 社会责任 培养 作用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4-0123-01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坚持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实现民族

    中文信息 2016年4期2016-06-23

  • 三个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讨
    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是实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途径。本文结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三个自信”提出的时代依据,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依据“三个自信”来设定目标。关键词:三个自信;思想政治教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的政治要求,它的提出鼓舞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基础。“三个自信”既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又是未来前进的法宝。[1]“三个自信”无论是

    亚太教育 2016年2期2016-05-30

  • 实现大学生“三个自信”目标演进及现实路径
    制度自信。“三个自信”的本质是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能带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对“三个自信”目标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分层实现的演进过程。认知、认同、自觉分别是提高大学生“三个自信”的不同层次目标。实现大学生“三个自信”的认知、认同、自觉目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情感教育、实践教育。关键词:“三个自信”;目标演进;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237-02

    亚太教育 2016年25期2016-05-30

  • 三个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
    和深刻理解“三个自信”,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认同,本文拟就如何准确把握“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三个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作出初步的探索。关键词 三个自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必要性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5.037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Three Confidence" Education

    科教导刊 2016年15期2016-05-30

  • 《概论》课程中“三个自信”教育教学新思考
    校学生接受“三个自信”教育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肩负着帮助广大在校学生理解和深化“三个自信”教育的政治使命。因此,要从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考核方式这三个方面着手,创新和完善“三个自信”教育教学活动,夯实“三个自信”教育的理论基础。关键词:高校;《概论》课;大学生;“三个自信”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6.07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简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6期2016-05-14

  • 三个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挑战与应对
    论课是加强“三个自信”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在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育的理论化色彩与大学生娱乐化偏好的问题;单一知识论灌输与大学生丰富价值观塑造;理论性、复杂性、生动性要求与高校思政课教师知识能力不足等三对矛盾和挑战。为此,“三个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寓教于乐、实现理论化与娛乐化之间的平衡,必须内外兼修、化解理论说服难度大与思政课教师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必须知行统一、实现理论认知与实际践行之间的统一。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三个自信”;挑战

    学理论·下 2016年4期2016-05-14

  • 三个自信”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
    进行了坚定“三个自信”的总动员、总号召。在当前大学生中进行“三个自信”教育是当代大学教育的时代需要,坚定“三个自信”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担当。大学生要坚定“三个自信”,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具体实践中理解、践行“三个自信”。[关键词]三个自信;当代大学生;成长[中图分类号] D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4-0033-02一、“三个自信”教育是当代大学教育的时代需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6年4期2016-04-15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融入“三个自信”教育的几点思考
    概论课融入“三个自信”教育的几点思考□崔应美(湖北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坚定“三个自信”的新要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融入“三个自信”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将“三个自信”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一方面要把“三个自信”精神融入相关教学内容中,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树立“三个自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三个自信”教育;融入;重要性;对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4-11

  • 坚定“三个自信”建设新青海共筑中国梦
    国梦就是这“三个自信”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的逻辑必然。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内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的精华,总结了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的噩梦、喜梦及复兴梦、建国梦、强国梦、小康梦的历程,因此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能调动最广泛的群众参与,能高度凝聚民心,释放巨大的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的几次重要讲话中,对中国梦涵义做了科学界定,他指出,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群文天地 2016年2期2016-04-05

  • 对“三个自信”的认识
    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如何正确认识“三个自信”是我们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本文对“三个自信”的认识先从明确其来源入手,再理解其准确含义,同时还要明确应如何落实“三个自信”,最后明确“三个自信”和中国梦的关系,从而实现对“三个自信”全面的理解和认知。关键词: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个自信”是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提出的,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对自己的社会

    商 2016年5期2016-03-28

  • 论“三个自信”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辩证关系*
    67)论“三个自信”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辩证关系*刘富胜(重庆工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7)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基于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当前国内外环境的理性认识,更是要兑现我党发展战略的承诺。增强“三个自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坚持和增强“三个自信”的可靠保证。关键词:三个自信;小康社会;精神动力;十八大报告一、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24

  • 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的时代价值
    值观、坚守“三个自信”及践行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在教育过程中只有走改革创新之路,才能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自信”;中国梦;大学生;道德信仰道德信仰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2 000多年来,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断,造就了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在构成我国民族文化内核中,道德信仰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精神、中国文化曾通过古丝绸之路及海上商道名扬四方。在近代,落后使我国历史进入拐点,列强入侵,河山被瓜分,民族受尽屈辱。前事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6年3期2016-03-24

  •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英卷首语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含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从 “三个自信”到 “四个自信”的跨越,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合力,表明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

    大连干部学刊 2016年8期2016-03-20

  • 指导我国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试析“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政治意蕴
    政治意义;“三个自信”;法治政府;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称《建议》)阐明了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明确了这一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重大举措等,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政治意义。一、对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19

  • 推动高校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研究
    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研究李青梅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中央精神宣传的主阵地,能够及时、准确地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到课堂当中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重要任务。将“三个自信”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针对性研究、创新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项新课题。高校大学生;“三个自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研究把“三个自信”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当中,丰富、拓展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建设水平,培养有坚定中国特色社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4期2016-03-16

  • 现代性境域下“三个自信”的精神价值与意义*
    代性境域下“三个自信”的精神价值与意义*程华现代性在历史进程中引起了社会结构变迁、价值重估与整合及主体精神转变。“三个自信”是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反思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和价值支撑。面对新的时代问题,一方面要认清现代性的内在逻辑困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破解西方现代性危机;另一方面要理性反思与价值重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解决现代性问题并推进现代性进程。现代性 三个自信 精神价值西方学界在理论与实践上对现代性给予了关注与

    广东社会科学 2016年4期2016-03-16

  • 在“三个自信”指引下创建及培育高校校园文化品牌
    48)在“三个自信”指引下创建及培育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卜秋香(岭南师范学院 数计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摘 要:校园文化品牌是高校校园文化浓缩的精华、是校园文化内涵的外在体现,是高校文化识别系统。文章在“三个自信”指引下阐述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创建和培育校园文化品牌的现实意义,揭示了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原则。关键词:校园文化;文化品牌;三个自信一 校园文化品牌的内涵和特征“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核心观念就是“特色与发展”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7期2016-03-08

  • 三个自信”与外交翻译的中国话语权建构
    083)“三个自信”与外交翻译的中国话语权建构张宏雨(上海外国语大学 高级翻译学院,上海 200083)摘要: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方向指引下,我们应把中国话语与中国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中国外交翻译话语权。在建构中,理论层面要突出中国的文化价值选择;实践层面要体现自己的“说话方式”;创新层面要吸收西方外交翻译话语体系中的积极性成果,并为我所用,使之自我化、中国化、民族化,并用自己的、中国的、民族的译文表述出来。如此,建构起用中国自己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03

  • 三个自信”理念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思考
    □张向红“三个自信”理念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思考□张向红党的十八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即“三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的体现,表明了党的历史使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增强大学生认知认同“三个自信”的主渠道。大学生对“三个自信”的认知认同如何,关系到中国社会未来的建设。本文通过对“纲要”课融入“三个自信”意义的阐述,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路策略。三个自信

    新课程研究 2016年29期2016-03-01

  • 三个自信”教育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有效途径
    们党提出的“三个自信”,它是学生参与大学教育过程中所必须被重视的课程,也是教师必须加以明确引导的,这有利于他们更好的走向社会,它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工作时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本文我们就将针对“三个自信”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有效性作出探讨。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原因大学是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不得不说,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的冲击,他们越来越冷漠,不仅是对于学习越来越漠视,对人与

    中文信息 2016年2期2016-02-24

  •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刘放桐(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摘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三个自信”可以而且应当从不同方面来确立。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近现代哲学作比较研究也是重要方面之一。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相对于资本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而存在,它们都与各自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以及与之相应并作为其理论升华的哲学密切相关。要做到在更深层次上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就要对这些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2-12

  • 从“三个自信”看“四个全面”
    一贯坚持的“三个自信”有着异表同构的逻辑关联:(1)“四个全面”充分展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的理论自信。它从当下的中国现实出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着力于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目标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实践的辩证统一。(2)“四个全面”也是对“道路自信”的新注解。它不仅深层次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而且高屋建瓴地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路线图,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并赋予中国道路以新的科学内涵。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6-02-03

  • 陕西高校大学生党员“三个自信”状况研究
    员能否坚定“三个自信”,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陕西是高等教育大省,且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创新大学生党员坚定“三个自信”的路径研究更具有特殊意义。当前,学术界对陕西高校大学生党员坚定“三个自信”的现状还缺乏专题调查研究,未能掌握陕西高校大学生党员坚定“三个自信”的真实状况和存在问题,未能深入分析问题的产生根源,因而无法坚实探索坚定“三个自信”的有效路径;未能对陕西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红色资源和中国优秀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1-18

  • 试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三个自信”的内涵、标准和途径
    思政课教师“三个自信”的内涵、标准和途径李莉莉(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将“三个自信”的内涵界定为两个真懂和三认识。检验思政课教师是否达到了“三个自信”的标准是“三个真用”:是否能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用于教学和教学改革、用于科研、用于服务于社会。实现思政课教师“三个自信”的途径有两个:一是真学理论,二是大兴调查研究。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 “三个自信” 内涵 标准 途径自党的十八大对全党提出“道路自信、

    文教资料 2015年23期2015-12-24

  • 三个自信”与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克思主义是“三个自信”形成的根源“三个自信”是基于对党和人民九十多年来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的自信,是对在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能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自信。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发展当下以及发展未来的三重肯定。然而,追溯历史,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的中国并不是一个自信的国家。世界其他种族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封建主义中国紧闭的大门,先进的生产力、民主的政治制度、开放的文明思想都使生活于“天朝上国”的国民惊愕赞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12-18

  • 坚持“三个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00)坚持“三个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邹腊敏,冯梦雨(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延安716000)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就,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共鸣。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根本保证。同时,“中国梦”作为一种历史实践活动,必须注重发挥人的主体性,因为人的发展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12-08

  • 三个自信”融入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分析
    0500)“三个自信”融入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分析王晓晴1,赵彦飞2(1.云南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223;2.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通过把握“三个自信”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关注“三个自信”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要素,以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三个自信”;高职院校思政课;体系转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显现主要取决于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3期2015-12-08

  • 制度自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个自信”与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系列论文之四
    适时推出了“三个自信”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强调和要求:“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13]至此,压抑在中国民族理论学界上空二十余年的“雾霾”已经拨开云雾现日出了。二、以何自信:鉴于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历史传承与革故鼎新自信?抑或不自信?这是21世纪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面临的一道选择题。一方面,无论是民族概念

    广西民族研究 2015年2期2015-12-08

  • 坚定“三个自信”档案工作者亦大有可为
    杨晓兵坚定“三个自信”档案工作者亦大有可为文/许昌学院 杨晓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对推进各项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档案工作者坚定“三个自信”,要落实在“服务”上,要从四个方面做好服务:一是要清楚什么是“档案”以及档案的价值。二是按基本要求干好本职工作。三是发挥档案的价值,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是挖掘档案潜力,改革创新,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三个自信;社会主义;档案;服务2012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

    办公室业务 2015年18期2015-11-26

  •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三个维度*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理论视角
    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三个维度*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理论视角张长威李小柱(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036)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的实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是一种坚定的政治信仰,更是一种正确的发展战略。为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我们需要从“实践”“理论”“制度”三个维度来把握这“三个自信”。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看,“三个自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随实践不断

    克拉玛依学刊 2015年5期2015-10-28

  • 推进“三个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进程
    推进“三个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进程文/袁颖1杨华2杨华(1984-),女,重庆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摘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进程,融入“三个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是学习十八大精神的重要途径,“三个自信”的融入我们要有一个新的认识,树立起强烈的政治责任意识,改变过去的教材体系到现在的教学体系的转变,把“三个自信”带到课堂教学,深入学生思想,融入理论教学。关键词:高校

    亚太教育 2015年27期2015-10-27

  • “基础”课中如何贯彻落实“三个自信
    、制度自信“三个自信”的理论内容,使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明确了方向。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开展“基础”课教学贯彻落实党的“三个自信”精神。将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文就“基础”课教学中贯彻落实党的“三个自信”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其实现路径进行分析和论述。【关键词】十八大;“基础”课;三个自信【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7期2015-10-21

  • 试析如何把“三个自信”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时俱进的。“三个自信”是我党带领我国人民艰辛探索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三个自信”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时代主题、确立了新的评价导向。[关键词]三个自信;想政治教育;新目标[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3 — 0009 — 02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一个新的概念:“三个自信”,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

    理论观察 2015年3期2015-10-14

  • 关于全球化时代中国民主自信问题的几点思考
    :全球化;“三个自信”;中国民主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立自强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3-0030-04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主自信研究”(13A03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应对西方民主输出的战略对策研究”(14XKS025)。作者简介:刘少东(1963-),男,河南卢氏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哲学。当今时代,中国要在西方主导

    理论导刊 2015年3期2015-09-10

  • 当前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
    思想,坚定“三个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意识形态发展,抢占网络空间制高点,打好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理论武装;“三个自信”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5)12-0024-05基金项目:2015年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理论认识与实践对策研究”资助。作者简介:宋海龙(1964-),男,河南方城人,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

    理论导刊 2015年12期2015-09-1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与历史启示
    会主义道路 三个自信 历史启示【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近代以来的历史性课题和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近代以来,满清统治的腐败无能造成了中国的积贫积弱,而帝国主义的侵略又使“天朝上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国家现代化与民族复兴,自然就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性课题。面对这一课题,虽然各种政治力量都作出了不懈努力,但只有中国共产党抓住了农民对土地的诉求这个中心问题,开创了以农民为主

    人民论坛 2015年32期2015-09-10

  • “四个全面”与“三个自信”的内在关系研究
    强调要坚定“三个自信”,是因为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四个全面”作为重大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进一步坚定“三个自信”的战略抓手,也是提升“三个自信”的实践保障。同时,“三个自信”作为一种坚定的政治信念、一种积极的精神情感,为“四个全面”的实现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深入探究“四个全面”与“三个自信”的内在联系,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互促作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关键词】四个全面 三个自信 内在关系【中图分类号】D

    人民论坛 2015年35期2015-09-10

  • 大学生“三个自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1603)“三个自信”是十八大提出的重要理念,也是十八大报告的核心。“三个自信”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它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蓬勃发展的核心。“三个自信”是对全党的要求,更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殷殷期望。因为当今时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坚定大学生的“三个自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对“三个自信”缺乏足够和必要的自信。为什么大学生会缺乏“三个自信”?如何培育大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8-15

  • 当代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三重维度探析
    勇前进。”“三个自信”的提出是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肯定,是凝聚民心的内在要求。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只有坚定“三个自信”,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1 正确认识“三个自信”的含义和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是‘三个自信’的内核。”[1]自信就是自己对自己有信心,自己相信自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这种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8-15

  • 三个自信”: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构建国民“三个自信”的理性大厦,有助于提高人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凝聚力,进而内生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关键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梦[中图分类号] D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7-8487(2015)08-0030-07[收稿日期]2014-11-12[作者简介]刘毅强(1970-),江西吉安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历经30多年持

    求实 2015年8期2015-07-25

  • 在大学生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研究
    的自信,这“三个自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怎样理解在大学生中坚定“三个自信”的内涵,为什么在大学生中坚定“三个自信”,如何在大学生中坚定“三个自信”,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关键词: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作者简介:王千茹(1985.12-),女,河南周口人,硕士,助教,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当中提出了在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必须坚定“三个自信

    亚太教育 2015年19期2015-07-22

  • 坚定“三个自信”,坚定高职发展自信
    文【摘要】“三个自信”反映出中国人民在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在“三个自信”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应联系自身实际,坚定社会主义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发展模式,破解高职教育发展困境,开创高职教育新局面。【关键词】三个自信、高职、教育【分类号】D61注:本论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三个自信”下高职院校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教育与廉政建设研究》(2014B499)研究成果一、“三个自信”科学内涵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8期201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