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支架置入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比较

2016-04-22 07:28谭俊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药物治疗

谭俊杰

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 沈阳 110101



·诊治体验·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支架置入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比较

谭俊杰

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沈阳110101

【摘要】目的比较支架置入与单纯药物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01—2014-07收治81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1)与B组(n=40)。B组予以单纯药物治疗,A组行支架置入治疗,比较2组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血管狭窄率及NIHSS评分。结果A组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率为17.1%,显著低于B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管狭窄率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血管狭窄率与NIHS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9%(2/41),与B组0.0%(0/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置入在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血管狭窄程度大幅降低,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且神经功能缺损获得明显改善,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药物治疗;缺血性事件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为后循环缺血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见原因,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研究结果表明[1],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患者中,32%左右为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该病外科手术治疗难度较高,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也欠佳,支架置入因此得到广泛应用[2]。但不少研究提出[3-4],支架置入术易引起脑出血、血管痉挛、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因此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有效性与安全性受到质疑。本文以我院收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为例,将支架置入与单纯药物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标准:(1)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椎动脉起始部狭窄;(2)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疾患者;(2)有药物过敏史者;(3)脑卒中或痴呆所致残疾者;(4)动脉严重迂曲、硬化或病变血管完全闭塞致无合适血管径路者;(5)合并凝血障碍疾病者;(6)合并血管畸形、颅内占位性病变、动脉瘤者;(7)妊娠及哺乳期女性;(8)配合度差者。

选择我院2012-01—2014-07收治81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1)与B组(n=40)。A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7~76岁,平均(61.7±6.4)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19例合并高血压,14例合并高血脂,11例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冠心病,25例有吸烟史。缺血性事件:29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2例为脑梗死。治疗前狭窄率58%~82%,平均(72.8±5.0)%。B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8~78岁,平均(61.9±6.2)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18例合并高血压,13例合并高血脂,10例合并糖尿病,9例合并冠心病,26例有吸烟史。缺血性事件:30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例为脑梗死。治疗前狭窄率57%~83%,平均(72.7±4.8)%。2组年龄、性别、并发症、缺血性事件发生率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组均戒烟、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减轻体质量等以控制危险因素。

1.2.1B组: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5]予以药物治疗:阿司匹林口服,100 mg/d,1次/d。氯吡格雷口服,75mg/d,1次/d。6个月后改为继续口服其中一种药物3个月。阿托伐他汀20 mg/d,1次/d,口服9个月。

1.2.2A组:行支架置入治疗:局麻,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并将6F动脉鞘置入,全身肝素化。利用动脉鞘将6F导引导管头端置于患侧锁骨下动脉,采用微导丝通过狭窄段,至少越过狭窄处3~4 cm至椎动脉远端平直处。沿导丝送球扩式支架至狭窄处血管,确认位置,逐渐增大至额定压力后释放。以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直径为支架直径选择的参考,长度以远端超出病变区域约10 mm且近端突出锁骨下动脉2 mm为佳。术后予以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同时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用量同B组。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对2组进行随访,时间为半年,比较:(1)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率,包括眩晕、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循环系统新发脑梗死等。(2)治疗前后血管狭窄率。(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体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6]进行评价,评分越低患者神经功能越良好。

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A组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率为17.1%,显著低于B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 [n(%)]

2.22组治疗前后血管狭窄率与NIHSS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血管狭窄率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血管狭窄率与NIHS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管狭窄率与NIHSS评分

2.3并发症发生率A组围手术期未出现新发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仅出现2例支架内再狭窄,并发症发生率为4.9%(2/41),与B组0.0%(0/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椎动脉狭窄发生原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斑块增大还可能导致椎动脉闭塞。此外,微小斑块脱落后还会引起后循环栓塞致使神经系统功能发生障碍甚至危及生命[7]。药物治疗只可减缓斑块增长速度而无法消除斑块,静脉补片血管成形术与椎动脉内膜剥脱术等术式并发症较高,应用因此受到限制。探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有效治疗方法成为临床研究重点课题[8]。

本研究将支架置入与单纯药物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支架置入组循环缺血事件发生率为17.1%,显著低于B组37.5%。此外,该组患者治疗后血管狭窄率与NIHSS评分改善幅度均大于单纯药物治疗组,效果显著,优势明显。椎动脉支架成形术可利用支架覆盖防止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降低血栓脱落风险[9]。同时球扩式支架的置入促进狭窄处管径迅速恢复正常,低灌注脑梗死及不稳定斑块脱落可能导致脑栓塞危险状态得以解除[10]。此外还可改善后循环血供,预防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也因此获得改善,支架置入有效性得到证实[11]。此外,支架置入组仅出现2例支架内再狭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该治疗方法具有较高安全性。本研究还显示,支架置入的应用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方面也有一定效果,原因在于支架置入可减少血流灌注不足所导致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恢复,侧支循环与脑血管自动调节的能均得到加强[12-13],神经功能缺损因此获得改善。

综上所述,支架置入在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血管狭窄程度大幅降低,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且神经功能缺损获得明显改善,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4参考文献

[1]孙瑄,莫大鹏,缪中荣,等.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断裂合并再狭窄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9):622-625.

[2]王东升,刘英姿,李宝民,等.老年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架置入术治疗体会[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12):1 112-1 114.

[3]万跃,刘艳霞,彭小祥,等.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病变——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和随访[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3):139-143.

[4]刘建峰,侯凯,李辉,等.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3,24(24):3 744-3 745.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25(43):146-153.

[6]蔡业峰,贾真,张新春,等.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中文版多中心测评研究——附537例缺血中风多中心多时点临床测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7):494-498.

[7]郭曦,李彭,刘光锐,等.比较经桡动脉或经股动脉途径行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3,21(5):557-561.

[8]刘丽,周慧杰,乔燕,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中的价值[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7(3):129-134.

[9]杨增烨.椎动脉狭窄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23(11):79-80.

[10]苏凡凡,刘辉.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0(1):50-52.

[11]周发明,王世凤.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3):85-87.

[12]黄清海,刘建民.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治疗的困惑及发展趋势[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1,8(1):1-3.

[13]李晶晶,蔡艺灵,刘丽,等.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与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5,2(1):1-6.

(收稿2015-08-15)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5-0086-02

猜你喜欢
药物治疗
消化性溃疡合并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研究新进展
新调心方治疗轻度认知功能损害64例临床观察
卒中后神经相关并发症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不同治疗方案对输卵管妊娠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甲氨蝶吟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家禽耐药性大肠杆菌病的药物治疗探讨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