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及血栓形成的影响

2016-04-22 07:28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急性脑梗死

黄 苑

海南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海口 570208



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及血栓形成的影响

黄苑

海南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海口570208

【摘要】目的评价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24例确诊的AC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2)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62)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血浆黏度无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及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ACI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指标,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效果,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ACI);血塞通注射液;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疗效

急性脑梗死(ACI)是临床常见病,脑血循环障碍贯穿于ACI的全过程,治疗时除溶栓之外,抗血小板聚集也非常关键且重要。血塞通注射液有效成分为三七总皂苷(PNS),其作用靶点多,机制复杂,其中抑制血小板聚集是其主要功能[1]。为验证血塞通注射液治疗ACI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择62例ACI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获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纳入标准(1)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6)》[2]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检查证实;(2)发病时间≤48 h;(3)5分

1.2排除标准(1)合并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凝血指标异常者;(2)近期有手术史者,治疗前1月内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者;(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4)脑栓死、出血性脑梗死、无症状性脑梗死、颅内异常血管网症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者;(5)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1.3一般资料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4-01—2014-12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24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将所有患者分配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2)。对照组男41例,女21例;年龄43~72岁,平均(58.7±11.7)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平均为(13.4±4.5)分。观察组男41例,女21例;年龄45~70岁,平均(59.2±11.1)岁;NIHSS评分平均(13.4±4.5)分。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参照《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3]给予常规治疗,即根据患者病情管理血压、血糖、血脂等,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预防并处理吸入性肺炎,给予抗凝剂、抗血小板聚集剂等进行早期溶栓处理。抗凝治疗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30 s),100 mg(1片)/次,1次/d,晚饭后温水服用,不可空腹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加用血塞通注射液(生产企业: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0664;规格:2 mL:0.1 g)0.4 g+250~500 mL的5%~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静滴,1次/d。2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

1.5观察指标采用血流变检测仪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凝血酶原时间检测仪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采用ELASE定量快速D-二聚体检测试剂盒检测D-二聚体的水平,正常参考值 0~0.5 μg/mL。

1.6疗效判定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分标准(1996)》[4]制定本标准。(1)基本痊愈:NIHSS减少>91%,病残程度为0级;(2)显效:NIHSS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3)有效:NIHSS减少18%~45%;(4)无效:NIHSS减少<17%。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结果

2.1临床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该结果提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ACI具有较好的临床表现。

表1 2组疗效比较 [n(%)]

2.2血栓形成观察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血浆黏度无差异(P>0.05)。见表2。2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及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学指标比较 ±s,mPa/s)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③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ACI)占脑卒中发病率的60%~80%[5],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脑卒中类型。若不给予及时、有效治疗,ACI患者的预后多不良,易遗留痴呆、失语、瘫痪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必要的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有效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栓事件发生风险。我国中医认为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属于“卒中”、“中风”、“类中风”的范畴,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血瘀内阻,血行不畅,气机不通”。因此,去血瘀、畅气血是中医治疗脑梗死的首要目标。血塞通注射液为三七提取物而制成的纯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主要用于瘀血阻络证。三七总皂苷不仅具有良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自由基的作用,还能够增强大脑细胞对急性脑缺血的耐受性,更可以扩张脑血管,进而实现活血化瘀,降低全血和血浆黏度,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氧供应的治疗目标[6]。

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7]显示,三七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扩张血管、改善脑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动脉血压以及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诸多作用。动物实验结果[8]显示,三七总皂甙对家兔的急性脑缺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高脑组织对于缺氧的耐受力,并可以缩小梗死范围,减轻缺血后的脑水肿。有研究结果[9]显示,三七总皂甙能够有效抑制实验性血栓形成,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延长特异性血栓形成时间,缩短红细胞和血小板电泳时间。一项针对血塞通注射液的体外凝血实验结果[10]显示,血塞通注射液能够在较大程度延长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全血凝固时间。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ACI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ACI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指标,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效果,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4参考文献

[1]段晏明,王绮美,艾茜,等.西医抗血小板治疗的困惑与中医治疗的启示[J].中医杂志,2012,53(24):2 090.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饶明俐. 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88.

[4]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5]李娜,任长虹,孙菲,等.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水平的变化[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10(5):268.

[6]燕双全.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血清 D-二聚体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9):79.

[7]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可预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7(2):101.

[8]宋君富.血塞通注射液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7):113.

[9]孟祥军,齐杰,田莉.血塞通注射液的合成、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0,12(1):45-50.

[10]陈日升,李英明.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酉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1):1 331-1 332.

(收稿2015-01-13)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5-0102-02

猜你喜欢
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急性脑梗死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意义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不同温度的造影剂粘度对CAG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