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2016-05-13 10:07孙青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压缩性成形术经皮

孙青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孙青

【摘要】目的 观察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0例,均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20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1.23±2.14)天;且治疗后患者椎体高度丢失、术后骨折椎体压缩率、VAS评分及FI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该病极易导致胸腰段椎体的骨折,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愈发严峻,使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率逐年上升[1]。临床上,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的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由于保守治疗后患者须长期卧床修养,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较高,因此,手术成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首选,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当前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最为可行的手术手段,本文主要研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为(68±2.14)岁。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本次所选患者均符合《老年骨科诊断学》[2]中的诊断标准;且研究经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所选患者均经CT及MRI证实无大块骨折块突入椎管。20例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共计25个椎体,所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且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无神经功能损害体征者,无其他因素所致的压缩性骨折患者。

1.3 治疗方法

术前,均行常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并查看骨折椎体后臂的完整性;同时,术前30 min给予患者抗生素静脉滴注以及常规肌肉注射10 mg安定。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取其俯卧位,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麻醉成功后在X线透视下,经椎弓根入路,将针尖置入椎弓根椭圆型皮质外缘,进针时向内倾斜15°,待穿刺针的针尖至椎体前的1/3处时,拔出针芯;同时,采用手动钻在椎体内打通一个通道,并将球囊置入通道,在透视下采用碘海醇扩张球囊,尽可能恢复受压椎体的高度;待受压椎体终板基本恢复正常后停止扩张球囊,抽尽碘海醇、取出球囊。再在将5~10 ml的非离子造影剂通过穿刺针注入行椎体静脉造影,证实位置无误时,将骨水泥(原材料根据粉:液:对比剂=3:2:1进行调配)注入椎体内,直至灌注至椎体皮质后缘或注射阻力加大时方停止注射,将针芯套入后拔出穿刺针并嘱患者维持原体位20 min,直至骨水泥凝固。术后,应嘱患者平卧1天,并进行常规抗生素治疗3天;从术后第2天起,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功能训练,并垫在受伤的椎体下放置高度适当的软枕,维持要不正常的生理曲度。同时,医护人员还应保持床单、被褥的干净整洁;待患者病情较为稳定后应及时指导患者进行床下功能训练,以防发生慢性腰痛后遗症。

1.4 效果评定

记录本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同时,采用X线检测治疗前后患者椎体高度丢失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本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其中,总分为0~10分,评分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明显;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FIM)对本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共4个方面(自理能力、括约肌的控制、转移、运动)13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0~7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同时,参照Lee及Chen法测量治疗前后本组患者压缩骨折椎体压缩率以及压缩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率[3]。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9.0版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n/%)]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P<0.05为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平均住院天数

本次20例患者经治疗后,平均住院天数为(11.23±2.14)天,且所选患者均于术后3~5天行功能锻炼,术后X片检查脊柱生理弯曲度较为理想,无骨水泥外溢现象。

2.2 治疗前后椎体高度丢失、VAS评分及FIM评分对比

治疗后,患者椎体高度丢失、VAS评分及FI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3 治疗前后压缩骨折椎体压缩情况对比

20组患者术前骨折椎体压缩率为(36.97±10.39)%,术后骨折椎体压缩率为(22.95±9.87)%,压缩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率为(35.41±5.54)%,治疗前后骨折椎体压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有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约有400万人次患有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其中约70万人次因疼痛、畸形等须住院治疗,其中,引发疼痛的机制可能有:(1)椎体骨折自身及其继发骨小量梁微骨折引发疼痛;(2)椎体骨折变形致使脊神经后支受牵拉而引发后支性腰背痛;(3)上部躯干的重心前移增加了脊柱周围肌群的负荷[4-5]。因此,为进一步缓解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症状、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选择何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

临床多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该种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穿刺椎弓根后将填充剂注入到压缩椎体中,进而起到提升伤椎受力强度、确保脊柱的稳定性等作用[6]。在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应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能够保留至少两运动节段,与生理要求相符;此外,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创伤较小、操作简单,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7]。本次研究中,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的20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1.23±2.14)天;且治疗后患者椎体高度丢失、VAS评分及FI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龙欣[8]等研究结果相符。表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能够进一步稳定椎体的病情,进而缓解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程度。但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时,除了要严格把握穿刺的准确性以外,还应防止骨水泥外漏。

综上所述,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较为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表1 治疗前后椎体高度丢失、VAS评分及FIM评分对比(±s)

表1 治疗前后椎体高度丢失、VAS评分及FIM评分对比(±s)

时间 例数(n) 椎体高度丢失(mm) VAS评分(分) FIM评分(分)治疗前 20  9.68±1.31  6.78±1.25  28.69±2.64治疗后 20  4.42±0.29  1.79±0.26  65.97±2.65

参考文献

[1]黄朝国,吕文涛.手法复位配合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11):24-25.

[2]王庆伟,潘晓瑾,荆鑫,等.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在老年性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z1):143-144.

[3]韦雪丽.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9(10):543.

[4]孙宏岗,周瑜博.PKP与PVP联合维生素D3、钙剂治疗老年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104-106.

[5]肖建军,颜洪波,盛真.单、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17(4):29-32.

[6]段俊虎.金天格胶囊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12):1582-1584.

[7]陈亮,程昀,邓忠良,等.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愈合[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5,40(2):212-216.

[8]龙欣,戴民,张彪,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0):2686-2688.

作者单位:221007 江苏省徐州市电力医院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in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SUN Qing, Xuzhou Hospital of Electrical Power of Jiangsu province, Xuzhou 221007,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in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Methods 20 cases of fractur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treated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underwent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treatment, efficacy analysis.Results After treatment, 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was (11.23±2.14) days, and afte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vertebral height loss, postoperative fracture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 rate, VAS score and FIM score were bett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0.05).Conclusion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in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effect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Percutaneous vertebral angioplasty, Treatment, Senile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07.073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07-0107-02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压缩性成形术经皮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MTA和Vitapex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