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童心,携手演绎灵动的课堂

2016-05-30 10:48刘学猛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1期
关键词:精彩反思案例

刘学猛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珍视学生的灵感,尊重学生的意见,呵护学生的发现,及时提供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就能够把课堂中的星星火花点亮成智慧的火焰,那么学生带给我们的就绝不仅仅是惊喜!具体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设学习情境,注意活动的合理性;第二、鼓励大胆创造,注意教育的激励性;第三、引导主动探究,注意问题的开放性;第四、关注个性发展,注意教学的基础性。

【关键词】案例 精彩 反思

教师们常常懊恼、抱怨:我们的学生不会发现!其实,恰恰相反,真正不会发现的正是我们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够珍视学生的灵感,尊重学生的意见,呵护学生的发现,及时提供给学生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就能够把星星的火花点亮成智慧的火焰,那么学生带给教师的绝不仅仅是惊喜!“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最高宗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使其主动、活泼地发展,获得灵动、和谐的课堂呢?

一、创设学习情境,注意活动的合理性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这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材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领域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所以,当今的课堂教学有必要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创设较为真实、合理的问题情境下些功夫。让学生在情中悟,乐中学,真正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使得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最终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益。

例如,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9加几”的教学。

师微笑:该怎样算9加4呢?现在请各小组的小朋友利用桌上这些可爱的银杏宝宝和手中的纸盒(盒内均设计了10个空格),自己先想办法算一算,如果有困难,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商量商量再算。

学生分小组活动、交流。

师:现在,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算出的得数告诉大家?(让学生通过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重视算法多样化,在彰显学生个性的同时,注意同伴的互助,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同伴的想法。)

生1:老师,我算出来9加4等于13!(生纷纷同意)

师:你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吗?

生1:我是这样算的,我先把盒子里的银杏和外面的合在一起,然后一个一个地数,一共13个,我就知道9加4等于13。

生2:老师,我数的比他快,我是两个两个的数(边说边数:2、4、…、12),最后还剩一个,合起来也等于13。

师(微笑点头):确实是个好办法。有没有算法和他们不一样的?(在學生讨论时,教师起到了组织、参与、协调、引导的作用,真正成为“平等中的首席”,用微笑和信任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足够多的表现空间。)

生3:我的算法和他们不一样,盒子里有9个银杏,我就接着数外面的4个银杏。(得意地边演示边数)

生4:我和他们的想法都不一样。我是这样想的,9+1=10,9+2=11,9+3=12,9+4就等于13。

生5(指生4):我和她的算法不一樣。我是这样想的,6+4=10,7+4=11,8+4=12,9+4就等于13。

生6:我的算法也不要数!(边说边拿起一个银杏放入盒内)瞧,这样盒子里就是10个,外面有3个,一共就是13。老师,没错吧?

本地盛产银杏,素有“天下银杏第一镇”之说,教师就以“给银杏宝宝装盒子”的方式再现了问题的生活情境,使要探究的问题更加直观化、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亲善化,学生通过玩游戏体验了“做”数学的乐趣,迸发了学习的热情,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孩子们尽情的投入,忘我的表现,得意之处儿童的天性尽情释放,个性彰显无遗,课堂中教师乐于倾听,适时评价,学生敢于表现,教得自然轻松,学得当然愉快。

二、鼓励大胆创造,注意教育的激励性

大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尊重、欣赏学生们所采用的方法,哪怕多么幼稚、笨拙,甚至是错误的,也要珍惜课堂上这突然出现的灵感,呵护学生的奇思妙想,也许未来的他或者她可能就是一位中国的牛顿。所以,选择使用何种方法去解决某个问题,这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的方法对于他自己来说应该是最好的方法,我们不再是教学的权威,不能要一个标准去衡量每一个个体,更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再去制造统一的“产品”。教师之于学生,应当是合作的伙伴、“平等中的首席”。只要我们能够放下师道尊严,真正的蹲下来以朋友的心态和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对话。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多一些期待,少一些否定。学生自然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勇于表现,乐于创造,“能用自己的表达自己想要说的”。

三、引导主动探究,注意问题的开放性

布鲁纳认为:不经过真正的知识过程而单纯接受的知识,不能成为主动的知识的。传统教学强调接受性学习,自然要求满堂灌,容不得不同的意见和思想,终将毁灭激情,谋杀创造。而新课程主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在课堂中首先要积极地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支持,然后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其独立思考,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尽可能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基础上,重视生生、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在比较中优化方法。教师提供给学生做的机会,学生给教师的绝不仅仅是惊喜!这样的课堂才会更加丰满、更具生命活力,才能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例如,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3册“可能性”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笔者和学生共同经历了这样一次游戏活动:

1.每组一个袋子,每个袋子里事先装有6个相同颜色的球:红球或黑球。(生不知袋中球的颜色)

師:比一比,谁摸到的红球次数多?(比赛办法略)

(生分小组游戏后汇报)

甲组:我们组一共摸了12次,摸到12次红球,黑球0次。

乙组:我们组一共摸了12次,摸到12次黑球,红球0次。(其他小组汇报略)

2.评优勝小组,验球

师(微笑):对评选结果有什么疑问吗?谁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1:老师,比赛不公平!我们组都是黑球,所以不可能摸到红球。(指甲组)他们都是红球,一定能摸到红球。

师(显得很同情):你认为应该怎样比赛你们一定能赢?

生1(挠头):最好比一比谁摸到的黑球次数多。

生2:比一比谁摸到的红球次数少也行。

甲组:老师,这样比赛也不公平!我们组都是红球,每次摸到的一定是红球,摸到的红球次数当然一定多,永远也不可能摸到黑球。

师(点头):这样比赛确实不公平。你们认为应该怎样装球进行比赛才算公平呢?

3.学生想办法,进行二次比赛

生3:我们组要有红球才行。

生4:我们组不仅要有红球,他们也应该有黑球,这样更公平,要不我们有红有黑,他们都是红的也不行。

生5:我觉得最好两个组的红球要同样多,黑球也同样多才行,比如:都是3个红球、9个黑球或者9个红球、3个黑球等等。

生6:我觉得两个组的红球和黑球同样多更合理,比如:红球和黑球都是3个或者4个。(生鼓掌)

学起于思,源于疑。教师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探求知识、验证真理的欲望和热情,游戏中教师巧设机关、暗藏玄机,诱发了学生大胆的思维、猜想、探索,全班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均处于高度积极的状态,“谁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恰如在其“渴极欲饮之际,而施以甘霖”,此时,何有拒饮之人?这种开放的、探索性的问题设计以及蹲下来朋友式的对话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学有效性不言自喻。

四、关注个性发展,注意教学的基础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脑子去想,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话,用手操作。也就是用自己的身体亲身体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经历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解题策略。有些学生用的方法看起来很幼稚,可能并不聪明,但这是学生自己思考的结果,应当允许和尊重。需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是,有必要引导数学能力强的学生关注每一种方法,但不能强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用不同的方法,也不能强求用统一的方法、固定的解题模式,应注重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接触、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后,学生自然会做出自己的选择。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是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猜你喜欢
精彩反思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物理课“精彩”的要素徐文超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