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课堂也需教师对文本正确解读

2016-05-30 12:31吴成宇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1期
关键词:体会出孔繁森多元化

吴成宇

一、以文本诵读的涵泳为入手点品读文本的语言艺术

对于每一个文学作品来讲,它都是一門语言的艺术,如果没有了对语言文章的涵泳,是无法真正体会出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各种情感滋味。

举个例子来讲,教师在向学生教授五年级上学期的文章《少年王冕》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在这篇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那就是: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那么,针对这句话,我们站在语言的角度上,实际上最值得我们品味的一个词语是偷空。从偷空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王冕的那种用心良苦的精神,他一心只想要读书,但是母亲供不起他上学,而懂事的王冕又不想自己母亲感到内疚,让母亲伤心难过,所以,他又悄悄地,不让母亲知道,偷偷来的村学堂,到书贩子那里买一些旧书。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出王冕的那种对母亲的热爱,那种善解人意的细腻少年形象。

二、以为文处境为入手点品读文本的主题

对于一个文学作品来讲,不单单只是单纯的语言技巧,或者是一些文字的堆积。文本是作者在某一些特定的生活环境中,抒发出来的语言的精华,整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的无限情感和无限思绪,隐含着语文的知识以及一系列技能。

举个例子来讲,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孔繁森》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在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所以针对这一句话,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向学生这样提问:孔繁森为什么会在夜里悄悄地去医院?学生肯定无法理解透彻,小学生对这样具有崇高品质的任务的理解,必然也会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把和这篇课文相关的那些背景材料补充进来,通过这样的情境展示,学生就能够深切的体会出孔繁森的伟大,从而情不自禁的对其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

三、扩展深化以多元化的解读将文本感情升华

这一点,主要就是要让学生在熟读了一篇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走到课文之外,进行适当的扩展延伸,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实现多元化的解读目标。

这一点,举个例子来讲,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将相和》的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在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可以用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那就是:大家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是否能够通过不同的身份,来对廉颇和蔺相如进行评价呢?在这样的问题提出来之后,学生就会把自己放置到文中的其他角色位置上,有的学生会把自己当做赵王,来对他们做出评价;有的学生把自己当做赵国的百姓,来对他们做出评价;有的学生把自己当成秦王,来对他们做出评价。那么,如果是赵王,学生可能会做出这样的评价:我赵王真是幸运,能够遇到这样的两位百里挑一的能才,而这两位能才,都能够始终把国家的安危为第一,看来,我们赵国是有希望了。如果是赵国百姓,学生可能会做出这样的评价:一文一武的这两名父母官,如此深明大义,是我们的父母官,看来我们百姓过上太平生活有希望了。如果是秦王,学生可能会做出这样的评价:如果我也有这样的左右手,那我秦王真是如虎添翼。

通过不同的身份,来对廉颇和蔺相如进行评价的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站在多种角度上,来进行问题的思考,这样极富创造性的问题回答训练,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在这篇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还能够在对廉颇和蔺相如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更深刻的对这篇课文进行理解和体会,牢牢的把握住文本中蕴含的内涵。这样的极具个性的文本解读方式,已经远远超出了课文,是一种有效的课文拓展,学生也能在极富趣味性的问题回答中,尽情的展开自己的思维,尽情的张扬自己的个性。

四、科学评价使文本解读更富魅力

在文本解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合理且科学,不能够仅仅局限在一种评价方式上,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应该针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而在具体的评价时,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极富创意性,要能够通过评价,使得被评价的学生能够深刻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一来,这些学生就会更加主动的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去,更加乐于表达。

举个例子来讲,教师在向学生教授《称赞》的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在引入课文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对称赞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以多种角度来对学生做出夸奖,比如,你的眼睛很有神,你的坐姿很端正,你的文具摆放的很整齐,你的课桌很整齐等等。在教师这样夸赞完学生之后,学生必然会对这堂课产生兴趣。而教师可以顺势让学生也从不同角度上,来对自己做出评价,那么,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老师笑起来很甜。而如果有学生這样评价教师,教师可以用你也很可爱,脸像一个红彤彤的苹果一样。通过这样回应,学生也能够体会到满足感和快乐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上。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夸奖之后,再引出本堂课学要学习的课文,即《夸赞》这样一来,学生也能够在情绪高昂中把课文的学习完成。

这种在教师不断地鼓励之下的课堂交流,课堂的个性化得到彰显,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发挥,从而在实现多元化文本解决的同时,真正把课文理解透彻。

五、结语

总之,一堂有效地语文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离不开教师的创意设计,而教师要想有好的教学设计,自己首先应该正确的对文本做出解读。我们在进行文本的解读的时候,在追求文本意义的时候,很多时候,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已经超过了教学的范围,所以可以适当的延伸。只有真正的走出文本解读的误区,才能够真正的把阅读教学的品质提升,真正的让学生理解和体会文本的内涵。这一点,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需要履行好的责任。本文从以文本诵读的涵泳为入手点品读文本的语言艺术、以为文处境为入手点品读文本的主题、扩展深化以多元化的解读将文本感情升华、科学评价使文本解读更富魅力这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浅见。

猜你喜欢
体会出孔繁森多元化
汇聚起弘扬孔繁森精神的力量
——访山东省聊城市社科联副秘书长、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教研部主任王红霞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高原上的追寻——沿着孔繁森的足迹
我与猫的战争
纪录片《好人好官孔繁森》首映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大爱是一种圣洁的精神生态
——读柴腾虎《永远的孔繁森》记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
如亲如友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