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初探

2016-05-30 12:31邓洪亮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1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能力提高策略培养

邓洪亮

【摘 要】新课改之后,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要重视传授学生知识,更要重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但從目前的教学实践之中发现,农村小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较弱,很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也很难将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足,严重缺乏生活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够准确,解题思路较窄等。这些问题必须及时解决,才能让农村小学生感受数学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健康、快乐的学习与发展。本文笔者以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为研究中心,阐述了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必要性及策略,期望对于农村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能有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解决能力 提高策略 培养

新课改之后,较为重视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灌输式的教学已被淘汰,随之取代的是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从小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关键环节,更是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数学科目最大的特点便是抽象性强,数学问题不同于其他科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到问题的根源,而是通过抽象的描述,让学生自主建立问题模型,通过数學语言去解决问题。鉴于此,必须重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让学生透彻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之时感受到快乐,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知识,将原本抽象的数学语言变得具体化,在对其进行解题,从而真正的达到会学的目的,真实的感受数学解题的魅力。因此,培养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分析

2.1 提取问题能力

提取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之中,能够快速对其进行剖析,找出真实有效的信息,形成数学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说到底,数学是一门生活性较强的科目,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更是离不开生活。老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随时提取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及时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从而在实践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2.2 转化数学化语言的能力

数学化语言能力,是学生快速建立数学模型,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能力。比如,“小李有25元钱,一个钢笔5元钱,一块橡皮0.5元,小李买了两只钢笔,请问还能买几块橡皮?”对此,要引导学生将其看作是一元一次方程“0.5x+5×2=25,”,这样就将其转化成为了解答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

2.3 多元化解题能力

学好数学科目需要具有较强的解题能力,在实际教学之中,老师需重视学生多元化的解题能力,对待一个数学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与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够随机应变,不断追求创新的解题方式,善用多元化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提高农村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分析

3.1 数学问题解决过程要明确化

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之时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即拿到题目之时无所下手,对此,想要有效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需让学生明确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分数》之时,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2/3与6/7的大小关系,当看到问题之时,需先理解问题,明确问题之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和结果的表达形式。此问题是为了验证学生对于分数是否正确理解,其结果定然是“2/3大于6/7”或者“2/3小于6/7”,不会存在相同或者其他结果。之后设计解题方案,依据方案进行解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解题,其一是通分的方式,将其化为分母为21的分数,然后依据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的理论进行相比,即14/21与18/21,也就是说“2/3小于6/7”;其二,可以采取逆向思维方式进行计算,将2/3写成12/18,将6/7写成12/14,依据“分子相同时,分母大的分数小”的理论进行相比,得出的结论依旧是“2/3小于6/7”。通过两种方式的验证,得出的结果相同,则表明此次解题过程正确,解题就可以结束了。

3.2 将求解问题融入到理论讲解之中

目前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较多的老师还是沿用先理论讲解,后练习解题的形式,这样陈旧的方式需要让学生通过题海战术才可以逐渐掌握知识点,且掌握的不够牢固,最关键的是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对此,在新时期的农村数学教学之中,老师要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将求解问题融入到理论讲解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之中总结出数学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应用的方式,这样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才能够真正的得到提高。比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之时,老师不能直接将公式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和实践,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求解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解题奠定基础,让学生在以后解题之时能够联想到公式探究的过程,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3.3 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解决问题途径

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需要老师去引导,所以老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有效的方式,如画图法、逆推法、数形结合法、列表法、尝试法、验证法等等,并将具体的运用情景一一展示给学生,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方法,解题之时就会善于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四、总结

综上所述,农村教学之中,难免会存在教学环境欠缺的情况,所以数学老师更应该重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解决问题情境与氛围,使学生在解题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从而乐于自主地进行问题解决,真正的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冷少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D].扬州大学 2013

[2]郭新春.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2

[3]姚红梅.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015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能力提高策略培养
借力“三度开放”探究设计,点燃课堂思维之花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对策探究
效益最大化
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探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