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6-05-30 16:19张福莲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1期
关键词:梯形创设情境

张福莲

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基础,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将直接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习者参与确立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这是自主学习的特征之一。清晰的教学目为教与学指明了方向。例如,我在教学”梯形面积”一课时导入,”看到课题你想学什么?”學生有的说:”想知道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有的说:”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这些问题就是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明确了本节课学习内容,就会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的数学课堂崇尚师生多向互动、学生个性张扬。在这样的课堂中,多种信息得到交流,这就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展示个性的平台,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成资源和信息,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教学策略,有意识地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更充满生机和活力。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数学教学,要紧密的联系学生的生活環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采用多方位的自主学习评价

评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我相信,只要我们深钻细挖教材,坚持改革,在教学中给与学生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将来,我们大家都会让自己的天空常蓝,让学生的心灵温暖。

猜你喜欢
梯形创设情境
梯形填数
不同情境中的水
梯形达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梯形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