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动态生成,演绎课堂精彩

2016-05-30 06:55黄晓岚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1期
关键词:把握动态生成课堂

黄晓岚

【摘 要】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动态生成”作为一个崭新的观念逐渐走进我们的教学课堂,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独到见解经常与教师的课前预设产生冲突,生成课堂鲜活的动态资源,顺势引导,就能成为有价值的教学闪光点。

【关键词】动态生成 课堂 把握

《新课标》指出:“语文的独当之任……而是‘动态生成的语言教学。”“动态生成”本质上是教师关注教学过程中的非预设性和不确定性,不再拘泥于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既定的教学环节,而是走向开放、精彩、有创造性的语文课堂。精彩的一堂课,既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更源自课上的动态生成。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加强,师生互动频繁,学生个性的见解和体验开始在课堂中回响,面对“突发性”的生成资源,教师应如何有效把握,灵活引导,让意外的生成变为思维碰撞的火花?

一、精心预设,又不拘于预设

1.精心预设,铺垫生成

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精心的预設可以催化精彩的生成。在新课改的倡导下,教学应持有兼容并包的原则。教学预设需要教师事先做出严谨的策划:

深入研究教材。教材是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应深入探索教材,理解文本内涵,进一步挖掘文章的“意义空白点”。只有在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教材的前提下,才能对教学进行预设,促成教学生成。

整体把握学生。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等时刻影响教学活动的展开。预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有效地面对意料之外的“生成”。如教学《集市和超市》,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好预设:来自城市的学生,可能对集市并不了解;来自农村的孩子,如何让他们了解超市。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临阵不乱。

挖掘有效资源。动态生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捕捉有效信息,进行开发引导有效资源的经过。教师预设,应当注重开发丰富的有效资源。一方面,教师要优化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有关资源。如教学《美丽的集邮册》,先让学生课前了解邮票的历史、规格、内容、作用、价值、邮票的经济和人文价值,使其成为学生拓展延伸的有效资源,为收获生成奠定基础。

2.突破预设,灵活生成

蘇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学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这个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自己的授课计划。”由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增强,课堂呈现出纷繁多变的特点。课堂教学与预设有所偏差,甚至背道而驰。当生成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时,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甚至放弃预设,灵活变换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富有活力。拘泥于预设,按部就班,把整个课堂活动掌控在预设之中,会让课堂失去灵性。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就曾出现过“不知所措”的情况:为了让学生领悟乌鸦的聪明,我准备了瓶子、水和石头,让学生上台演示。一个学生在演示时,石头卡在了瓶口。面对突发情况,我发慌了,直接用力地把石头塞进瓶子里……课后,指导老师点评:应当巧妙抓住这一生成资源,引导学生为乌鸦想办法,学生的反应将十分活跃,课堂回答会很精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进一步体会乌鸦的聪明。

二、激活思维,捕捉生成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使课堂在动态生成中充满活力,需要激活孩子们的思维,捕捉课堂上的有效信息,使之成为生成性资源。

1、激发孩子的想象。生成性的资源离不开丰富的想象。课堂教学,教师不是填鸭式地讲解,而应当留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走进文本,自主感悟。在孩子们迸射出来的思维火花中,生成性资源也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教师应激发孩子想象的“意义空白点”。如《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写道:“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教师创设情境:上学路上,她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回答:山路崎岖、路途遥远、天黑路滑、遇到野兽、天气恶劣……通过想象,学生体会到女孩艰难的求学之路。教师再问:上学之路如此艰难,小女孩会想些、做些什么?学生走进小女孩的内心,充分想象:“这些困难不算什么,我一定要去上学”“不管多么困难,我都一定能克服,只要能让我读书”……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女孩的坚强和渴望读书的心。

2、启发求异思维。学生是有具有独立性的个体,教师应鼓励学生摆脱他人的影响,从不同角度,找寻多种解决方法,提出多方面设想,形成个性化见解。积极的思维活动、与众不同的见解,精彩纷呈的回答,会让课堂呈现出百鸟争鸣的活力。教学《散落的钞票》,教师问:“你最喜欢文中的谁?”学生:“我最喜欢立明,他虽然家境贫寒,却拾金不昧”“我最喜欢作者,他面对诱惑不为所动,非常善良”……此时,有一个声音响起:“那中年大叔最后还是把钱还回去了,他能知错就改。”这个异样的声音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下一颗石子,在班级激起了阵阵涟漪。教师肯定他的回答,并补充:“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果他以后能拾金不昧,也是一个好人!”学生受到启发,不断有精彩见解:“地铁上的人们也值得表扬,纷纷帮忙捡钱”“我喜欢售票员,她热心,号召人们帮忙捡钱,有组织能力”……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生成资源,显现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画面。

三、因势诱导,区别对待生成

杨九俊先生认为:“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非线性序列。”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感悟文本,课堂中教师经常面临一些始料未及的“意外之音”,遭遇学生思维的挑战。对待这些“意外之音”,教师不能因为尊重学生而一味肯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把学生的思维重新引向正确的价值观来,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课外阅读分享课上,一位学生说道:“白骨精被孙悟空认出了2次,但她没有放弃,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反问:“白骨精做什么事情坚持不懈?”学生马上明白,白骨精坚持不懈,是为了干坏事。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他没有考虑到白骨精坚持不懈的后果,对于白骨精“坚持不懈”的理解显然是错误的,不能一味肯定,而是因势诱导,让学生自己领悟到观点的偏颇,顺其自然地辨别是非,树立正确价值观。

叶澜教授说:“……教师与学生……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有效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就能让课堂充满旺盛的生命活力,课堂会愈发精彩、和谐!

参考文献

[1]《课堂生成的有效性》杨九俊

[2]《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之浅思》陈青青

[3]《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

猜你喜欢
把握动态生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信息的回应策略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微
浅谈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把握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