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我之见解

2016-05-30 15:33邱云吟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1期
关键词:习作课文作文

邱云吟

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指导学生写好每一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小学生表达语言文字的知识技能,而且是对其思想情操的熏陶。也就是说,教作文的过程就在于育人——培养创造型、智能型的人才。因此,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使学生想写、乐写、会写。许多语文教师长期探讨这一个课题,并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值得学习推广的经验。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正面的写作情绪呢?

我们可以先来分析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写,不会写。其实是很多孩子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没有话可写。言之无物是小学生作文的通病,因为他们涉猎的知识不多,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式的生活。加之他们不会用敏锐的目光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因此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浮于表面,有些惨不忍睹。那么,怎么样才能使学生有话可写,有东西写呢?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一、学会观察

通过观察来积累素材,为写作打好“物质”基础,观察是写作的源头,古今中外,很多的大作家的最初都是不断地观察生活中常见之事,将其写入自己的文章,自己的故事,我们读者就会看来亲切,更加喜欢阅读。赞科夫说过一段十分精辟的话:“学习观察并不需要到非洲去,也不需要到西伯利亚去,你们只要在屋子边那块草地上蹲下来仔细看一看,你们就会发现一个十分惊人的昆虫世界。”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写作的源头,从生活中发现知识,找寻美的事物。的确,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关键是我们要善于用自己的眼镜去观察、发现。引导学生善于思考,他们就会发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有情有意的,习作中就不会出现“无米下锅”的现象。

那么怎样让学生学会去观察呢?记日记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把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记下来,三年级的孩子们还小,记下的事情可能真的很小。比如他们会在日记里写自己今天吃了什么,干了什么,流水账一样的日记内容。细看看,则会发现很多亮点,学生会表现自己的小情绪,是喜是悲。他们会写:“这件事真是让我太高兴了!”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写下来,就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我们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追问学生,除了高兴,你还有别的心情吗?多问几次,学生自己就会去思考,会把这些感情用到作文之中。

二、巧妙诱导

就上所说,教师要有敏锐的,发现学生可以进步的点,加以诱导,学会的吸收能力很强。还可以通过在上课,讲解课文的过程中穿插进习作的内容。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语言积累,它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里的识字、释词、阅读、背诵。语言材料只要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转化为自已的语感能力,就能恰如其分地应用语言。一个人语言功底的深浅,直接影响到写作水平的高低。因为,语言材料就像盖房子的水泥沙石混合物,有了水泥沙浆灌注,才能把一块块砖,一根根钢筋紧密牢固地结构在一起。否则,再好的写作材料也难成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所以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诱导学生去说,从说做起,先说再写,由一件事引到另一件事,由课文引到生活中的事,教师的循循善诱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为写作做好积淀。

三、做好积累

积累,包括我们前面说的生活积累,更来自学生们平时所接触的环境,所看的书,所交的朋友。

积累,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现在的学生们的信息来源大约是这几个:

(一)聊天对话

无论课内课外,教师和学生 都可以平心静气地谈谈,说说心里话,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说真话:“妈妈以前给我买过一条裙子,说弄脏了就要打我。”“那怎么办呀?”“我每次穿都很小心……”学生在交流中就抓住了这样一个小心谨慎的细节。

(二)影视网络

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视听等多種手段,根据自身需要,寻找所关注的话题,全方位地感知生活。如收集自己喜欢的话,喜欢的动物,喜欢的人等等,把他们写好了,记清楚了,就是一种习作的积累。收看各类节目,甚至从动画片中看出一些道理来。

(三)阅读广告、歌词

大街小巷、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上的广告铺天盖地,歌曲满天飞扬,其中大部分广告、歌词都做得很靓,词汇意境很美,值得积累,再加以恰当地运用,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学生们最亲近的“朋友”——课本,小学语文课本选入的作品文质優美,作品中所表现的丰富内涵、巧妙构思、精彩语言为学生积累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课文中有大量的词汇,优美的文句,特别是名篇、名段,以及“读读背背”中的古典诗词、名言警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记记笔记,部分文辞优美、含义深刻的语句和语段,应要求学生摘抄、反复诵读。

还有一些名著,也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可以让他们从《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故事类出发,再到一些世界性名著的儿童版,如《红楼梦故事》、《三国演义故事》、《西游记故事》、《水浒传故事》等,既为自己的现在习作服务,也为将来的初高中学习打基础。

小学生生活的时空虽狭窄,但只要教师指导得法,学生就能将自己对人生、自然、社会的发现、理解、感悟积累下来,把观察所得变成自己的生活经验,把阅读积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积累,让习作绿茵成林。

猜你喜欢
习作课文作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习作展示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