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的习作评改的实践与探索

2016-05-30 15:33徐芳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1期
关键词:习作儿童作文

徐芳

众所周知,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当下小学作文评改中存在着问题。老师改得辛苦,一个班60多位学生,每周要评改60多篇作文,教师每天都要“埋”在作文中,而学生却毫不领情,对老师的评改不感兴趣,有的甚至对老师的评语不明白,老师辛苦的工作,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却毫无帮助。仔细分析,深入研究,我们找到问题的症结:

1、我们老师总是认为学生的能力有限,不敢放手让学生参与评改,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参与愿望;

2、老师总是以自己的眼光、自己的喜好来评判学生的习作,忽视了学生独特地体验与内心世界的感受;

3、老师总是以大众化的、成人化、模式化的评语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忽视了阅读的对象的认知与基础。

总之,老师试图以“精批细改”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了事倍功半的“一厢情愿”。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一文中所说:“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习作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刻的体会:徒劳无功。”

痛定思痛。如何改变“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我们必须走出传统的习作评改的藩篱,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基于儿童成长的需求,自评互改,让儿童生命在习作评改中拔节向上。

一、明确评改意义,激发评改的激情

有一位教学大师告诉我们,要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评改的意义,要使学生乐此不疲地参与习作的评改,必须激活学生参与的热情,诱发评改的激情。我给孩子们讲作家评改的故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的来历,贾岛“推敲”的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这些关于评改的格言、故事的诵读,孩子们明白了这些作家虽然不在一个国度,不在一个时期,但对文章修改的重视程度却是一样的,可见认真修改对于写好文章是极其重要的。。

二、教师耐心指导,学生拾级而上

(一)阅读渗透,习得方法

阅读文本就是一种评改训练,评改也是一个特殊的阅读。平时的阅读要引向写作,关注表达,让学生习得相关的写作知识和技能。为了丰富孩子们的阅读积累,为成长奠基,组织开展“读书长跑活动”,引导孩子大量阅读,好词积累,佳句赏析,片段摘抄等。老师不仅指导学生摘抄,还引导学生写写批注,并且利用每天语文课前几分钟选派学生交流,全班同学互动参与评点,通过摘抄、赏析、交流等途径,迁移评改训练。

(二)循序渐进,拾级而上

引导学生习作评改时,重点培养他们基本技能,可以先从遣词造句入手,引导学生找找错别字,找找病句,找找好词佳句,对这些词句进行简单的评改。渐渐地可以引导学生扩大的范围,可以从题目、开头结尾、衔接过渡、材料选择、情感表达、习作态度等方面给予评改。最后再指导学生写眉批与总评。

三、实施多方联动,创新评改方式

传统的习作评改追求的是统一化、标准化。主题先行,过分强调政治色彩;选材过严,致使学生胡编乱造;热衷技巧,妨碍束缚了学生的自由表达;抑多扬少,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主角,剥夺了学生参与的权力。孩子们感受不到习作的快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习作从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鼓励。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的一篇习作,唯一的读者就是老师。老师将每一个孩子辛辛苦苦创作出来的文字不是陈列在最醒目的位置进行展示,而是放置在一个言语的“手术台”上进行条分缕析,进行苛刻的解剖,一篇对于儿童来说竭尽心智完成的习作,在教师的“手术刀”下变得满目疮痍,伤痕累累。渐渐的,孩子们谈写色变,笔下流淌的不是属于自己本真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成人的思维,缺失了童年生命的活泼与灵动。

(一)自主评改,修正创造

最后再读文章,找出自己最满意的句子或段落,做好记号,可以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好段、标点,乃至自己认为用得好一个修辞手法、一个开头或结尾等,并写一写自己的理由。这个环节为的是让学生发掘自己作文中的亮点,增强自己作文的信心,同时练习写眉批的方法。实践证明,提升儿童习作能力最好的办法是为他们创设“会意静改”的情境,给足孩子反思的时空,让学生自主梳理、融合、融会贯通,既避免“积食伤胃”,学得积极扎实,又能在这一“静”的休息中再填补、再创造。换而言之,即让童心安静下来,潜入客观世界中,让感官与心灵真正与世界亲密接触;让文字安静下来,回到真实的儿童世界中,去细细描摹,用文字为自我创造出精彩绚烂的精神世界。

(二)同伴评改,分享互惠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交往在儿童的个性社会化和智力发展上有着特殊的作用。因為同伴交往,地位平等,心理上不受威胁,思维自由活跃,促使创造性思维达到激发状态。

当学生局限于同桌评改、好友互评时,我们应鼓励学生超越同桌、好友的评改范围,根据共同爱好、基础差异、成长需求等组成各种形式的习作评改小组。

几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行文布局、字迹等等。只要学生经过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这个“闪光亮”就会显现。同伴评改时,要引导学生锻炼自己拥有一双慧眼,及时捕捉与发现“闪光点”,懂得肯定与欣赏,如此,就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與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迈进。

(三)全班评改,共同提高

习作教学的重要使命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言语。儿童是习作的主体,教师应该调动所有的力量,引导儿童互动、个性化、创造性地评改习作。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信心,经过互射互激,便能成倍递增;学生的习作评改能力,通过互启互动,同样会突变式倍增,实现习作水平的大提高。课堂上,我们充分发挥习作评改中集体交流环节的作用,营造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让孩子们与大家分享见解、收获、赏析和赞美,并且求教、试问、评判甚至思辨等,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当“所有的孩子都坐在池塘边,看着自己和他人的倒影,欣赏着动人的姿态”时,营造的习作评改环境,就体现着一种生态凝聚力,给每个学生以评改辅导与成长期待,使“每一块云彩都下雨”成为可能。

总之,基于以人为本的习作评改,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遵循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要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地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学生在自评互改的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起奋发向上的习作热情与创作动力。

猜你喜欢
习作儿童作文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习作展示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