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2016-05-30 15:33徐振然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1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应对策略校企合作

徐振然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需求越来越高。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仍处于劣势。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为了使我国技工机构教育顺利的发展,积极培养综合素质应用型人才,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我国目前校企合作模式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所以对于技工教育机构建设要求更高了。所以本文将从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发展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其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校企合作 师资队伍建设 应对策略

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随着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教育模式的不断改进应运而生,他充分的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以培养使用型人才为目标,来达到双赢的效果。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还不完善,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去解决。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技工院校师资队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政府政策调整的不足

我国在教育的宏观调控中还是比较注重普通本科院校的政策调整,对于技工院校的改进策略没有太过健全的政策,进而技工院校的发展还是处于自发形式阶段。相较于发达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我国的政策还是存在着诸多缺陷。比如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勘称西方国家最详细、严密的职业教育基本法,再此还先后颁布了一些针对各个行业比较全面的法律文献。这些职业教育法律对其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更是以法律形式进行保证,为德国职业教育继续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政府应该针对于技工院校的教育发展制定合理的政策,给予技工院校合理的支持与保障。还有政府在技工教育资金方面投入力度不足,导致校企合作无法有效的进行发展。

(二)技工院校发展中的不足

我国职业院校很多都是有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关起门办的,其发展速度快、发展历史比较短,在教学计划、专业设置、师资培养、学制等方面都存在缺陷。由于各个企业的发展规律千差万别,又不同于教学规律,所以很难找到一个适合技工院校师资培训的真实模型。再者企业和学校是处于主动地位,对于教师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不过于重视,导致教师和企业没有积极性。在国外合作教育是加强教师社会适应能力的方式,但在我国由于教师对企业没有实际的了解,就成了教师对企业的适应。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我国人才来源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但是具有这樣能力的教师还是甚少的,这就给校企合作的技工院校建设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三)企业自身认识存在不足

校企合作的技工院校建设中,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是校企合作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本身企业以追求利益为目的和学校公益性质的培养人才之间本就存在这矛盾。企业在与教育有关的活动合作时,本就是带着收益和成本考虑的,如果和技工院校合作中得不到收益的话,对技工院校的改革是不会全身心投入关注的。对于技工院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可能带来的盈亏,是企业有先考虑的问题,这样对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技工院校发展建设带来很大困难。

二、校企合作的技工院校发展建设策略

(一)政府要加强对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

政府要在技工院校投入经费的支持,再则就是加强相关政策的建立,给予校企合作的技工院校以政策保障。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投入公共财政上的支持,加强对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政府对于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应该着重给予支持,给予合理的培育经费和师资培训津贴。对于举办紧缺专业和社会急需专业的技工院校,给予补助,设立奖学金等。同时要鼓励企业在技工院校的投入力度,如建立实验中心和研发机构等。政府可以通过建设相关制度,从更深更广的范围内形成技工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师资队伍建设格局,不是从职责义务规定方面,而是从利益机制方面,建立校企合作参与教育办学的内动力,营造出一个有利于企业和技工院合作的良好环境。

(二)学校要和企业建立起更好的合作策略

建立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以技工院校为龙头的运行机制。企业可以以科技项目为纽带,向技工院校进行投资,利用其雄厚的师资队伍建立一批工程研发中心,作为产学研发基地,实现企业与技工院校的技术产业的有效结合,推动自身企业的技术进步。学校要有重点培训学科优秀教师的理念。以优秀的教师为代表的,能够带动学校教师的学习气氛,提高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學校的各个机制都要树立正确的科研理念,不断的优化和完善选拔机制,培育优秀的学科教师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加大参与选拔的力度的同时,要做到透明、公正,使每个教师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三、结语

技工教育是顺应社会发展应运而生的,因此技工教育也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改进。建立适应现代生产急需的职业岗位教学师资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要求学校根据当今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企业的战略调整、要求及岗位变动等,结合本校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专业设置及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可持续发展才能的人才,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人才的培养其实是源于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而经济的发展实质是人才的需求,所以学校要有前瞻性的看待教育工作,主动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林玲.论技工院校Photoshop教学现状及创新[J].电脑迷.2016(07)

[2]彭豪,伍尚勤,黄健琴.基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技工院校专业布局优化研究——以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产业系建设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05)

[3]平彩霞.论新课程背景下技工院校数学分层的教学模式[J].职业.2016(33)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建设应对策略校企合作
守望沃野助力小康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