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果糖联合美常安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2016-07-17 19:40郑环宇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血氨肝性果糖

郑环宇

乳果糖联合美常安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郑环宇

目的 探讨乳果糖联合美常安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肝性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谷氨酸钾、谷氨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乳果糖联合美常安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氨水平、肝功能、数字连接实验(NCT)时间和数字符号试验(DST)评分。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氨水平、NCT时间、DST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结论 乳果糖联合美常安治疗肝性脑病安全有效。

肝性脑病;乳果糖;美常安;有效性;安全性

引起肝性脑病的原因较多,包括原发性肝癌、肝硬化、重症病毒性肝炎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因素。相关研究显示[1],氨中毒是肝性脑病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所以加强氨的排出及控制氨的吸收是治疗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分析了乳果糖联合美常安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08—2014-01收治的肝性脑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肝性脑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中的诊断标准[2],并经脑电图、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入选标准:①临床分期为Ⅰ~Ⅱ期。②无精神或者智力障碍。③无严重心、肺、肾脏器官疾病。④均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⑤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入组前1个月服用过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或镇静剂类药物。②昏迷及伴有神经系统疾病。将80例肝性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34例,女6例;年龄19~65岁,平均(41.2±7.4)岁;Ⅰ期27例,Ⅱ期13例。对照组男35例,女5例;年龄20~63岁,平均(40.8±6.7)岁;Ⅰ期24例,Ⅱ期1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详细检查和常规治疗,包括限制高蛋白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低流量吸氧,伴脑水肿患者给予脱水,营养支持、保肝等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谷氨酸钾、谷氨酸钠治疗,谷氨酸钾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5639,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加入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葡萄糖溶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6.3 g/次;谷氨酸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50020040,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加入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葡萄糖溶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11.5 g/次。观察组给予乳果糖联合美常安治疗,乳果糖口服液(国药准字H20065730,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口服,15 mL/次,3次/d;美常安(国药准字S20030087,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口服,3次/d,500 mg/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氨水平、谷草转氨酶(AST)、血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数字连接实验(NCT)时间和数字符号试验(DST)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根据肝性脑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中的效果标准进行评价[2],治愈:脑电图恢复正常,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及临床症状消失;显效:脑电图趋向正常,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及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有效:脑电图趋向正常,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及临床症状减轻;无效:治疗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无减轻或加重,患者死亡;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NCT为在A4纸上随机分布1~25,告知患者用连线顺序由小到大连接,记录患者连线及纠正措施所用时间,时间越短表明患者恢复越好;DST为统计患者90 s内写出的与数字相应的符号数,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表1)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0,P<0.05)。

2.2 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氨水平比较(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AST、ALT、TBiL、血氨水平均低于治疗(P<0.05),两组患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NCT时间、DST评分比较(表3) 治疗后观察组NCT时间、DS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氨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氨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AST(IU/L) ALT(IU/L) TBiL(IU/L) 血氨(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125.3±62.4 68.6±40.2*106.7±56.4 60.3±26.9*112.8±60.9 60.4±41.3* 132.7±38.6 61.7±20.2*对照组 40 130.4±70.5 65.9±39.2*109.4±55.8 63.6±32.1*108.9±61.5 62.7±50.3* 131.6±40.2 77.5±36.7*

表3 两组患者NCT时间、DST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NCT时间、DST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NCT(s) DST(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83.6±25.4 50.3±12.5*# 36.5±7.9 61.3±9.6*#对照组 40 81.9±23.7 66.2±14.7* 35.3±7.4 53.8±6.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出现轻度恶心、腹胀,未影响治疗。

3 讨论

肝性脑病又被称为肝性昏迷,主要是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失调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如不及时治疗患者往往出现行为失常、意识障碍等。目前,关于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假性神经递质、芳香族氨基酸及支链氨基酸的比例失衡、血氨升高等有关,其中血氨升高为大多数学者接受[3]。其致病机制为氨类有毒物质经肠道吸收后并未经过肝细胞解毒处理,直接透过血脑屏障进入机体脑组织,使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紊乱,造成行为失常等临床症状出现[4]。因此,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及吸收,促进氨的转化及排泄是肝性脑病重要防治措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乳果糖联合美常安可以显著提高肝性脑病治疗效果,缩短了NCT时间,提高了DST评分,降低了血氨水平,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乳果糖为人工合成的一种不吸收性双糖,口服后不被小肠吸收或分解,在结肠内可分解为乙酸与乳酸,有效降低了患者肠内pH值,肠腔逐渐酸化,加快了氨的转化,而且酸性代谢产物和渗透性通便对肠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使得肠蠕动增强,从而促进了氨的排泄;同时,乳果糖可抑制肠内嗜碱性有害生物的生长,减缓了蛋白质分解,从而减少了肠道氨的生成,使得血氨水平降低。

近几年,随着对肝性脑病研究的逐步深入,微生态疗法在肝性脑病治疗中的效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6]。微生态疗法指的是在肝性脑病患者治疗中加用益生菌,使得肠道菌群重建,达到抑制产氨菌生长,减少内毒素、氨的产生;并通过益生菌增强肠道防御能力,减少内毒素、氨的吸收,从而提高肝性脑病治疗效果[7]。美常安是近几年新开发的复方制剂,包含枯草杆菌、屎肠球菌两种活性菌。其中屎肠球菌代谢可降低肠道pH值,起到肠道酸化的作用;枯草杆菌可调节肠道菌群,主要是通过生物夺氧作用促进双歧杆菌生长,抑制大肠埃希菌等生长。因此,乳果糖联合美常安可协同发挥降低血氨水平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肝性脑病治疗效果。同时,本研究发现观察组肝功能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接近,提示乳果糖、美常安可能并没有明显保肝作用;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并无严重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坚持治疗。这与王晓英等[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乳果糖联合美常安可显著提高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且治疗期间患者并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可耐受治疗,在随后的研究当中,要进一步探讨肠球菌的耐药性问题,以及乳果糖、美常安使用剂量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从而为肝性脑病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安全、完善的用药方案。

[1]杨莉丽,邹兵,王俊萍,等.乳果糖和益生菌制剂预防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2):75-76.

[2]邢卉春.肝性脑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09,2(4):449-459.

[3]张兵兵,孟凡超.乳果糖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5):31-32.

[4]MittalVV,SharmaBC,SharmaP.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lactulose,probiotics,and L-omithine L-aspartate in treatment of minimal hepmic encephalopathy[J].Eur J Gastroenterot Hepatol,2011,23(8):725-732.

[5]李新立,徐力力.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疗效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3,5(3):18-20.

[6]汤绍辉,王旷靖,吴小娟,等.益生菌制剂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荟萃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24):2587-2592.

[7]赵新华,冯琦,章静,等.乳果糖和益生菌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对照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4):61-63.

[8]王晓英,屈昌民,梁淑文,等.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3):6489-6491.

2015-08-29)

1005-619X(2016)03-0319-03

10.13517/j.cnki.ccm.2016.03.046

110000 沈阳急救中心

猜你喜欢
血氨肝性果糖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乳果糖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高血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
带您认识果糖
apri与血氨联合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非淀粉型结晶果糖注射液高温高压灭菌前后5-羟甲基糠醛及pH的变化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
酸化肠道治疗肝硬化伴消化道功能障碍患者血氨水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