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条件对低应变法检测的影响分析

2016-09-27 01:42陈昊海
福建建筑 2016年7期
关键词:岩桩沉渣变法

陈昊海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福建省绿色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 350025)



地质条件对低应变法检测的影响分析

陈昊海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省绿色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25)

桩基低应变法检测,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合实例案例分析了土阻力变化、软硬土层交界面、持力层嵌岩情况等影响因素对低应变法检测曲线的影响,并基此提出了低应变法采用曲线结合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的建议。

低应变法;地质条件;基桩

0 引言

低应变法检测由于速度快、费用低和检测覆盖面广,可以快速得出桩基础中基桩施工质量的评估结论,目前在我国已成为规范要求必须进行检测的方法。但是低应变法在实际检测中常受到诸如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干扰,导致在进行数据和曲线分析时常常出现误判[1]。本文就日常检测中积累的一些工程实例进行总结,分析地质条件对低应变法检测结论的影响。

1 桩周土阻力对波形影响

基桩周围土体,受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应力波在土体中向下传播的过程中不断衰减,其衰减程度与桩身周边土体性质有关[2],具体表现为:

(1)导致应力波迅速衰减,使有效测试深度减小;

(2)影响缺陷反射幅值,造成利用幅值进行缺陷定量分析误差加大;

(3)在软硬土层交界面附近产生反射土阻力波,干扰桩身反射信号。例如,若桩周土某一段为软弱土层,其上下层土质均较硬,则会产生类似缩颈的假缺陷。因此,场地土层条件对应力波的影响很大,在软硬土的交界面处易出现波形振荡,与缺陷的反射混淆。

工程实例1:某工程冲孔灌注桩,桩径900m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桩长14m。地层状况在0m~5m为细砂,5m~6m为淤泥质土(流塑),6m~10m为可塑粉质粘土,实测速度曲线如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除了入射波和桩底反射波外,在细砂和可塑粉质粘土范围内,速度曲线稍向下漂移为正常曲线,距桩顶5m~6m附近,即细砂与淤泥质土交界处,出现类似缩颈的曲线。但是经过现场土方开挖验证,桩身完好没有出现缩径。

经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土阻力的变化造成的。在砂土层中,桩周土体阻抗大,应力波的衰减快;在淤泥土层中,桩周土体阻抗小,应力波的衰减慢,造成了类似缩颈的假缺陷。

工程实例2:某工程冲孔灌注桩,桩径1 000m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桩长14m。地层状况在0~5m为软塑淤泥质土,5m~6m为砂砾石层,下部为软塑淤泥质土,实测速度曲线如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5m~6m处曲线有明显的反向波形,根据波形曲线可判定该桩5m~6m处存在扩径。但根据施工记录显示该桩的充盈系数正常,开挖验证后显示,该桩不存在扩径。经分析,该桩在砂砾石层中阻抗增大,造成了扩径的假象。

2 软硬土层交界对波形影响

工程实例3:某工程采用1 000mm直径灌注桩,桩长19.6 m。该工程地质情况较差, 从上至下:0m~2m为杂填土,8m~12m为淤泥及淤泥质土,12m~16m为砂层,其下为强风化花岗岩,其中一根桩动测波形见图3。凭波形可判断8m~12m存在缩径现象,缺陷曲线未出现重复反射,且桩底反射明显,根据经验,一般可判别为Ⅱ类桩。

但考虑到场地实际土质条件,凭借经验,在淤泥质土和砂层的软硬交界面处,灌注桩易出现缺陷,故该桩的实际缺陷可能比曲线反映出的情况更为严重。于是对该桩进行取芯试验以验证,发现9m~12m附近桩身夹泥,为严重桩身缺陷。

经分析,8m~12m附近为淤泥土和砂层的交界处,由于硬土里拔管要克服较大的摩阻力, 一旦导管拔出进入软土层,土体摩阻力会突然减小。施工时若控制不当,导管拔管速度突然加速,造成软、硬土层交界处桩身出现严重缩径,甚至断桩。所以,在检测人员对曲线进行判断时,在软、硬土层交界面附近反映出的缺陷需要格外重视。

3 嵌岩桩持力层对波形影响

分析嵌岩桩的检测信号,首先要积累检测经验,注重收集相关检测数据,明确所测桩的工艺、地质特性、桩身混凝土强度、桩身入岩深度,再根据嵌岩桩检测曲线的特征,正确辨认嵌岩桩的入岩程度,才能对嵌岩桩测试曲线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对于嵌岩桩,普遍认为桩底持力层的基岩作为桩端的固定端,应力波在到达桩底后产生的反射波应符合n<1时在桩中传播的特征(n为波阻抗比)。在《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中也规定[3]:当桩底时域反射信号为单一反射波且与锤击脉冲信号同向时,应采取其他方法核验桩端嵌岩情况。

但实际上,嵌岩桩的桩底反射信号对不同施工工艺的桩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对于没用泥浆护壁或干作业的嵌岩桩,由于浇灌的混凝土从进入持力层开始就与岩石结合成一体,这样当应力波到达嵌岩面时就产生一个与锤击脉冲相反的反射信号(一般进入岩石是从强风化到中风化再到弱风化),真正的桩底信号很难测到。

对于采用机械成孔且有泥浆护壁的嵌岩桩,由于桩侧有泥浆的原因,混凝土很难与基岩结合成为一体,测得的桩底信号跟桩底形成的沉渣有直接的关系,对信号仔细分析可定性判断沉渣情况:

(1)桩底反射曲线是单一的与锤击脉冲相反的信号,则表明该桩桩底直接接触持力层基岩;

(2)桩底反射信号先出现与锤击脉冲同向的信号,接着出现一个反向的信号,则是应力波先在沉渣界面反射了同向的信号,再穿过沉渣面到达基岩面并反射反向的信号, 这种情况表明沉渣面厚度较薄,应力波还没有被沉渣阻隔并继续向下传到基岩层并反射信号回桩顶;

(3)桩底反射信号为单一的与锤击脉冲同向的信号,这表明该桩桩底沉渣过厚,应力波在到达桩底后被沉渣所阻隔没有传达桩底基岩。

工程实例4:某工程采用1 000mm直径灌注桩,持力层为中风化花岗岩,某工程桩桩长22.0m。经钻芯法检测发现其桩底沉渣厚度不合格,达60mm,该桩低应变法曲线如图4所示,图中22.0m处为该桩桩底反射信号,与锤击脉冲相反,验证了该桩桩底沉渣的结论。

后该工程桩经沉渣清洗并注浆, 从图5复测的低应变法曲线中明显可以看到桩底只有单纯的基岩反射信号。说明该桩经工程处理后注浆形成的桩底已与基岩较好的结合,处理效果较好,达到验收标准[4]。

4 结论

由于地质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检测人员应认真研究工程地质报告,分析场地条件的影响及缺陷可能出现的类型和位置,对低应变法的各种影响因

素有透彻的了解,注意对各桩型的质量薄弱环节进行检测和核查。

(1)桩周土阻力对实测反射波产生较大影响。当桩身从软土层进入坚硬土层时,桩身阻抗增大,实测曲线向下漂移,在土层交界处与入射波反相,造成假扩径现象;反之,当桩身从坚硬土层进入软土层时,由于桩身阻抗减小,实测曲线向上漂移,在交界处与入射波同相,造成假缩径现象。

(2)在灌注桩成桩时,在软硬土层的交界面处很容易产生桩身质量缺陷,如断桩、缩径等, 而同时在软硬土层交界附近又容易产生土阻力反射波,与桩身缺陷反射波容易混淆,造成误判。

(3)嵌岩桩的桩底沉渣厚度不同,在低应变法检测信号中可以有不同的曲线特征,根据不同特性的曲线可定性地判定桩底沉渣情况。

在实际工作中,应认真研究地勘报告并分析地质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不能单纯依据波形下结论,一定要结合现场条件进行分析,分析不利地质条件处可能存在的桩身缺陷,避免误判或轻判。

[1]张丽娟, 韩江.地质条件与施工工艺对基桩低应变时域反射波形的影响分析[J].土工基础,2005,12.

[2]杨光辉,李武强.施工及地质条件对桩基低应变动力反射波曲线的影响[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3,4.

[3]JGJ 106-201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4]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Influence of geological conditions on the Low-strain integrity test

CHENHaohai

(Fujian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Fuji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Fuzhou 350025)

Low-strain integrity test of pile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onstruction.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several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on the low-strain integrity test waves, such as soil resistance variation、hard and soft soil layer interface、bearing layer. And suggest that low-strain integrity test analysis should combine the curves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Low-strain integrity test; Geological conditions; Piles

陈昊海(1983.10-),男,工程师。

E-mail:247226031@qq.com

2016-03-23

TU473.1+6

A

1004-6135(2016)07-0059-03

猜你喜欢
岩桩沉渣变法
诗词创作中的诗意翻变法
倾斜岩层下嵌岩桩荷载传递规律研究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基桩检测中的静载试验法与高应变法的应用探讨
刚性嵌岩桩单桩刚度系数推导
大直径扩底嵌岩桩竖向承载性能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关于灌注桩沉渣厚问题的探讨
不同规范对嵌岩桩计算的比较
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对单桩承载性状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