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2016-10-20 03:06董玉明
高等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思品整数方程

董玉明

我们常说画龙点睛,课堂教学亦然。

反观我们的一些课堂,或者平铺直叙,没有重点,或者死气沉沉,师生分离,即便是一节完整的课,也因为中规中矩,毫无特色。反复思考,本人认为是这些课堂缺少点睛之笔。

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在哪里?一个精巧的设计,一次巧妙的启发,一声精辟的发言,一个深刻的感悟,都能够起到作用。我想通过两个教学案例来阐述。

案例1:

那是我县一位思品课教师参加全国课堂教学比赛的事情。

这位教师讲的内容是“学会倾听,懂得尊重”。

讲课是在外省,学生是陌生的,更有严肃的评委和众多参赛教师。

一开始,课堂的导入、讲述都很平常。她不是第一个讲,评委也有点听觉疲劳,渐渐显出不耐烦的神色。说着说着几分钟过去了,这位老师的手机响起来,刺耳的铃声让在场的人员都感到惊讶,更为奇怪的是老师竟旁若无人的接听起来。课堂上学生们窃窃私语,评委脸上显出讶色,参赛老师都在看热闹,同去的我县教研员也十分担心。

这位教师却也不慌不忙,示意学生们静下来,问道:

“孩子们,老师刚才的做法合适吗?”

“不合适!”学生们异口同声,有个孩子更是高声喊,“这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那你能告诉我,如何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

接下来,学生完全投入其中,思维的火花开始迸发,启发引导恰到好处,辩论激烈妙语连珠,效果出奇的好。

平时听多了思品课,多者都是中规中矩,往往站在过来人的角度,讲理说教。这位老师设计的“课堂接电话”这一教学情境,是课前对学生的学情有了充分的预设,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课上处理好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现身说法、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正是有了这一神来之笔,这节课深受好评。

我是听教研室参加那次比赛的一位老教研员说的,他讲的声情并茂,荡气回肠。我未曾到过现场,但却能感受到那种氛围,深深佩服这位老师的智慧和勇气。

好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够因势利导,和学生形成共鸣,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最大限度的绽放。思品课堂教学,就是要化枯燥的、教条的说教为开放的、生活化的情境,寓理于境。

这节课,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点在了设计精妙、巧用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处。

案例2:

我县一学校老师讲一节初一数学复习课,内容涉及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现截取片段如下:

师出示问题:方程x+5y=10的非负整数解有 组,分别是 。问:“谁能把它做出来?”

同学们都很热情,老师叫一个学生上台板演。

解原方程得x=10-5y,

y=1,则x=5

y=2,则x=0

y=3,则x=-5,不符合

……

生思索了一下,望了老师一眼,写道:方程x+5y=10的非负整数解有2组,分别是(x=5,y=1)(x=0,y=2)。

师问:你怎样得出它的非负整数解?

生说:它的非负整数解,我是试出来的。

师说:很好,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可以用试一试的办法来解决。非负整数,应该从几开始试起?

生恍然,又写出,y=0,则x=10,说:“一共有3组解,分别是(x=5,y=1)(x=0,y=2)(x=10,y=0)”。

师强调:非负整数包括0,从0开始试,这样我们就解出了这道题,同学们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大家是不是都是这样解的?(生:是)那好,我们接着看下一题。

……

这是一节复习课,它是教学过程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对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老师在发挥学生主动学习作用方面,无可厚非,引导学生通过尝试解决数学问题,这也是对初学者常用的一种方法,未尝不可。然而,对于一些数学问题,简单的学生能试出来,遇到复杂的,试试解决不了,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找出解题的方法。复习练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解答一道题,而是通过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教师要吃透教材,深挖每个习题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维,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既要让学生会做,又让学生做会。我认为应该启发学生完成上述例题的另一种解法。

已知方程x+5y=10的解是非负整数,则x≥0,y≥0,

解原方程得x=10-5y,则10-5y≥0,解得y≤2,

由此得出0≤y≤2。

因为x、y是非负整数,那么符合条件的y的值只有0、1、2三个,把y的值代入x=10-5y,可得x的值分别是10、5、0。

這样,此题就把方程和不等式联系起来了,通过一步步推理运算判断,从而得到正确的解。这也是这道题设计背后的深意。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开启学生思维,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这节课,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应点拨在启发学生思维处。

画龙,巧在点睛。对于不同的知识内容,教师要巧设情境,点拨到位,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学习的研究过程和能力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终生受益。

当然,課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引导者,课堂的根本在于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其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无论设计如何精巧,课堂如何引导,思维如何拓展,练习如何进行,都是为其服务的,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课堂才会有实效。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紧扣学科特点,多一点创新之举,生成优质高效课堂。从这两个案例中,能得到一些思考和启发。

猜你喜欢
思品整数方程
这是流行病
关于几类二次不定方程的求解方法
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方略探析
圆锥曲线方程的求法
班里那点事儿
根据勾股定理构造方程
多变的我
答案
求整数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