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6-10-20 15:52王记
高等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小学美术培养

王记

摘 要:小学美术作为小学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对提高学生艺术情操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进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培养

一、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激发学生审美兴趣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美术教育离不开生活。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教师要注重从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入手,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同时,教师要注意进行示范讲解,使学生能够深刻、具体地感受和理解客观事物的美。教师可以利用教具、模型、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帮助学生观察美、感知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提高审美能力。

二、组织学生开展作品评价活动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作品评价活动,让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比较,来发现和感受美的存在,感受自己在审美方面的差距,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组,开展评画、评作品活动,为同学之间和小组之间交流分享搭建平台,达到互相进步、共同提高的效果。

三、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人类社会、大自然绚丽丰富、多彩多姿,富含着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财富和社会财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丰厚的教科书。人文社会、村庄市井、山水旷野、花草树木、奇石田疇、日月星辰、蓝天白云、江河湖泊、飞禽走兽,有着惊人的美、无穷的美。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来尽情地发现、感受、描绘这个多彩世界蕴藏的美,是实施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审美教学的最好方式。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加上教师适合的点拨引导,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社会活动,不仅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还能产生心灵的震撼,从而萌生审美情愫,产生审美情感。

总之,在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每个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要通过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来转变學生的学习态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生认识美、创造美、陶冶美的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来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论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 罗起联. 大众文艺. 2011(18)

[2]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 王世军.美术教育研究. 2014(08)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小学美术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