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孩子,走进孩子!

2016-10-20 16:12马丽娟
高等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接纳同理心安全感

马丽娟

摘 要:安全感和归属感是孩子在幼儿园身心愉悦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老师要学会用“同理心”去理解、接纳和认可孩子,从而走近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建立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孩子在安全和爱的环境中得到生机勃勃的成长。

关键词:安全感;理解;接纳;认同;尊重;同理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并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也告诉我们,安全和爱的需要是人们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基础。

温馨、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帮助幼儿建立自尊、自信,学会友爱、合作;帮助幼儿建立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帮助幼儿建立健全的人格……良好班级氛围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师幼互动。尊重、平等、友爱、合作这些都是老师信手拈来的词语。那么如何在互动中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呢?

《指南》、《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等都提到了“以幼儿为本”。李季湄教授更是提出:“尊重幼儿作为人的权利”。这就要求我们把孩子当成与我们一样的“人”来看: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幼年到成年这样的过程。而每个成人都经历了淘气快乐的童年。都经历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而每个成人也曾经犯过错、出过糗……如果我们把孩子真正当成“人”那样看待,以同理心去换位思考,理解、接纳孩子的每一种行为,把自己当成孩子那样与孩子一起交往互动;引发孩子学会用同理心正确看待自己的行为,逐渐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那么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和谐快乐民主的班集体,一群生动活泼自信的孩子!

一、把自己当成“孩子”,走近孩子,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经常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并不一定真正走近了孩子。只有把自己也当成孩子,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以孩子的行为模式与孩子交往;与孩子的口吻与孩子交流,孩子才会从心里接纳:你——就是我的伙伴!

(一、)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爱孩子所爱,关心孩子所关心。“你这条裙子好漂亮呀,我也想有一条!”“你也喜欢玩铠甲勇士啊?教教我怎样玩的?”

(二、)以孩子的行为模式与孩子交往。老师可以躲在门后边,幸灾乐祸地吓一吓不经意路過的小朋友。顽皮地蒙住孩子的眼睛,“猜猜我是谁?”跟孩子一起疯玩嬉戏。

二、把孩子当成“孩子”,走进孩子,尊重孩子原本的样子

(一)理解孩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学习方式。

幼儿好玩爱动,下雨后,地上有一汪汪积水,孩子们都跑出去玩水,兴奋地用脚踏水。作为老师,不必制止,可以加入其中,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孩子:爱惜自己的衣物,避免弄脏其他小朋友的衣物。

“瞧,这有个小水坑,我轻轻踩。真好玩,裤子没有沾到水,我妈妈也不会骂我。”

幼儿喜欢在动手动脑中认识周围世界,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来建构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作为老师,我们就要理解和把握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予他们机会去模仿、感知、探究。

(二)接纳孩子犯错,帮助幼儿正视错误。

孩子有不同的性格。由于家庭环境影响,不同孩子面对自己犯了错误都会有不同行为倾向性。

让孩子正视和接纳自己犯的错误,知错就改。

有的孩子在犯了错误后执拗地不愿承认错误,还发脾气。面对孩子的如此现象,我们可以分析出这类孩子之前在家庭犯了错误后,因为受到了家人的批评指责而不高兴,然后以发脾气等形式与家长抗衡并得以逃避错误。

针对于此,老师可以冷处理,轻描淡写地告诉小朋友们“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只要认识到错误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同时,在一日生活中,老师有时要故意犯错误,并当众向小朋友们承认错误,“哎呀,老师刚刚犯了个小错误,把桌布给弄脏了,你们能原谅我吗?下次我一定会更加小心的!”让孩子们认识到:人人都会犯错,只要我们真诚道歉获得对方的原谅,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

跟孩子友好相处,接受他们的天真可爱,同时也要接纳他们的淘气、捣蛋、坏脾气。当你真正的把孩子当成了孩子。把握了孩子的年龄特点,理解了孩子的行为方式,这时孩子即使发脾气、难受仍然会用信任的眼光看着你,接受你的批评和建议,那么信赖感也就建立了!

三、把孩子当成“成人”,帮助孩子,在友爱、温馨的氛围里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探讨交流于孩子,在合中树立规则意识,建立责任感。

活动区活动是孩子们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媒介。民主、合作、规则意识的更好建立都依赖于活动区游戏。商量规划活动区,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

例如:“我们的美食节生意不是太好,大家觉得还可以增加什么美食呢?”“做烧烤的话,我们一起商量可以做什么烤串?用什么做?”烤鱼多少钱一条?豆腐多少钱一串?”把孩子当成成人,让他们自主合作建构活动区。在自主讨论中,商量做烤串的材料,烤串的价格。并在集体合作中一起制作烤串用于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也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做的食品。

又如:有小朋友投诉银行收银员没有坚守岗位,跑去玩其他活动区了。还有个别小朋友取了钱撕坏了钱币。针对于此,小朋友们在交流讨论中,重新认识了“岗位”的重要性,并商量用上班挣钱的方式鼓励坚守岗位的人员。对于撕坏钱币的行为大家都认识到只有劳动才能挣到钱,钱都是来之不易的。

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越来越有自信,在民主、合作的氛围中不断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帮助与关爱中责任感、仁爱意识、集体主义感也逐渐建立起来……

当你走进教室,你会看到一群积极、阳光、生机勃勃的孩子,他们眼睛亮亮的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你,你会感到默契与心灵相通。因为:孩子驻进了你的心灵里。而你,也驻进了孩子的心灵。

丽莲凯滋曾说一个好的幼儿园应该让孩子们感受到:

“我喜欢这里,

我觉得这里的老师和孩子都喜欢我。

这里的活动很有趣,

这里的活动有挑战性。”

让我们把孩子当成“人”那样尊重。用同理心理解接纳孩子,走近孩子;用欣赏和爱尊重孩子,走进孩子!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刘云艳、王丹、刘大滋著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李季湄 冯小霞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5〕《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長之路》丽莲凯兹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刘晶波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接纳同理心安全感
运用叙事疗法使问题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让产权“安全感”来得更实在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学生的爱
我的第一堂“同理心”之课
浅淡“同理心”在高职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爆款青春剧 玩的就是“同理心”
和学生一起成长
让阳光照进心灵
推己及人,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