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徳修养在中学阶段的培养

2016-10-20 16:12李雪莲
高等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学培养学生

摘 要: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培养品德修养的重要时期。在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中,应把以学生为本作为根本理念,通过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现阶段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和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研究中学生品德修养教学现状与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丰富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从而提升中学生的品德修养。

关键词:学生;品德修养;中学;培养

前言:品德修养是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学生在校园内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校园是学生真正意义上接触社会的第一站,特别是中学阶段,学生经过小学阶段对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尚待启发,急需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因此初中阶段良好的品德修养的构建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自身的需求出发,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进一步更新,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长成为具有高尚品德修养的人,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当前中学品德教育教学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品德课来完成,中学思想品德课程则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理论来引导和教育人,这是教育工作者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任务。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重视到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中学德育大纲》将德育定义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政治和心理品质教育。在中学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将思想品德课与时政课作为重中之重,而思想常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也不可或缺。这些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理论观点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政治方向、人生观、思维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品德修养的提升。随着现阶段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如何对新课标进行理解并贯彻成为中学教育教学面临的新课题。但任何变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中学教育教学时间中,仍有不少问题丞待解决[1]。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式陈旧,一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教育下灌输式教学的单向传导教学模式,使学生将思想政治教学变成单纯的死记硬背,学习的目的只是应付考试的功利化教学。这种错误印象的形成和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和完善,甚至让学生忽略了政治课的学习,应付了事。在教师的灌输式课堂上,学生不仅会感到思想政治教学枯燥乏味,更会严重影响自信心的构建,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直接阻碍了学生品德修养的提升[2]。诚然,思政教学理论性较强,相比来讲较为抽象,如果教学方法陈旧,难免会造成枯燥的印象。当前在中学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错位方法和行为有:坚持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紧随着教师的步伐被动学习,教师尊严不得侵犯,教师教导不得质疑;单纯依靠讲解来完成教学,通过教师满堂灌的讲解,以期让学生达到理解;将思政教学与立刻教学相混淆,通过记笔记、抄重点、背诵关键点、课后练习等完成教学任务[3]。在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过重的比例。其实,在中学思政教学中,教师应担任协助者的角色,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促进学生道德内化和品德修养的整体提升。

2、中学品德修养的具体提升

在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中,中学生思政教学应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入手,应充分意识到学生在校园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客观上尽快转变教育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兴趣激励为开端,通过更具有针对性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以便于学生今后的自我成长、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1更新教学观念

当前中学思政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树立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更新自身教学观念,从心理上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并引导学生主题意识的发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拼搏向上的健全个性,使其茁壮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尽量将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进行尊重,教育教学目标不仅是对被量化的教学任务的完成,更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真正的教学不是将真理传导下去,而是教会人如何去发展真理[4]。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创建全员参与、师生互动、引导发展的教学环境,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充分的激发出来,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學习习惯。

同时,道德内化也是中学思政教学的重要责任。中学阶段的思政教学虽然无法承载所有学科的教学使命,但教学内容的内化是检验学科教学效果最好的指标之一。因此中学思政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道德的内化。首先从道德的构建和发展规律入手,分析道德与心理机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通过对教学进程的合理化设计,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亲身感受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感知,并由此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抉择,通过情感认同和逐渐对知识的吸收,使学生自发的参加实践,规划行动,选择适当的行为方式,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成道德品质[5]。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身份特点,更应积极寻求实效性较高的中学思政教学创新之路。

2.2以学生兴趣的激发优化教学设计

在中学阶段,由于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教师应善于抓住这种教学契机,优化教学设计,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从而带动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2.2.1教学导入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自然也不例外。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兴趣入手,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具體而言,有多种中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可供借鉴[6]。

2.2.1.1多媒体教学法导入

当前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多媒体手段的不断渗透,在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手段逐渐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并运用到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能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影片、画面、声音等多种表现形式呈现出来,为学生提供立体化的全面感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思政教学,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跟随多媒体手段呈现出的课件进行教学内容的了解和学习。

2.2.1.2构建情境环境导入

在教学时间中,教学情境的构建能切实提升教学实效性。如果说传统教学中以语言为主要的知识传导模式,那么教学情境的构建则是当前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激励和引导。在思政教学中,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思政教学内容,通过感官上感觉的变化来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真正走进课堂教学,这也是在实际教学中效果较为明显的教学方法之一[7]。

2.2.1.3通过时事新闻导入

思政教育離不开对时事的关注,中学生思政教学也不例外。如果在教学中只关注于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引导,而忽略了对时事政治的关注,也就将思政教学完全脱离了实际生活,单纯的理论和历史事件讲解难免将思政课堂与学生的距离逐渐拉开,产生距离感,难免让学生觉得抽象难懂,从而失去兴趣。而新闻报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通过对新闻报道的准确选择,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并有意识的引入教学,即能让学生拓宽视野,更能达到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导入教学知识点的目的[8]。

其实,在实际教学中,课堂导入方法有很多种,如:以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对潮流的追求、对诗歌及影视作品的喜爱而进行歌曲导入法、诗歌、明星、影视作品赏析等方式。只有从学生真正喜欢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才能真正获得教学活动上事半功倍的效果。

2.2.2问题设置

在中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自身年龄特点,思维较为活跃,跳脱性较强,自主意识的不断提升,使学生不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更加关注于身边的社会问题,并积极的参与社会问题的相关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进行教学调整,从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出发,在教学中巧妙设置问题,通过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激发带动思政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9]。

2.2.2.1巧妙设计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具有发现并抓住教育教学契机的能力,在实践中运用问题的启发性、发散性引导特点,设置具有层次、高度启发性的问题,通过形成与学生现有认知结构具有一定冲突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自由的表达,这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和展现的机会,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例如,在课堂上讲解“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过程中,教师可寻找相关案例进行层层解析和设问,引導学生积极思考。在问题的提出和设计过程中,教师不仅应注意启发的重要性,更应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让学生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研究能力、探索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等,真正成为思考的主人,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来完成知识的获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性[10]。

2.2.2.2授课中问题的运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面临的问题很多,应巧妙对这些问题进行管理,各个击破。针对学生较为感兴趣并具有一定意义的问题,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形式研究,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为学生提供一个抒发自己见解、倾听他人声音的机会。例如,盗版专辑等是否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实际生活中如果买到伪劣商品,又没有相应购买说明,商场拒绝退货的情况下你该怎么办?类似的问题不胜枚举,这些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面临这些问题,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通过自主的进行积极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再通过发言讨论与大家一起分享。教师可发掘与学生兴趣相近并具有现实价值的问题组织讨论,也可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每组的问题不同,在规定时间之内进行自由讨论,最后由组内推选代表进行发表。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能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更能节省教学时间,提升课堂效率。而对于一些超出了学生认知范围的问题,则应由教师进行专业性的解答。通过问题教学方法,能真正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内容,将探索研究、分析总结的权利交还给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教学实效性。

2.2.2.3实践活动必不可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学思政教学中,教学效果的检测不仅应关注学生道德内化的程度深浅,更应注重学生认知与行为的和谐统一。因此时间活动在中学思政教学中也必不可少。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习惯产生关注和判断,通过现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分析,结合社会现象纠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从而真正得到成长。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不仅应体现在课堂上,更应注重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与实际生活,促进知行合一的实践锻炼。例如,在进行改革开放的相关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课题的调查,从身边的人入手,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的变化,整个调查、形成资料、整理资料、总结的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真正走向社会参与实践,更能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实际生活紧密连接起来,同时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结束语:中学阶段使学生形成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阶段,当前我国中学教学中,对思想品德的教育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协助和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良好的品德修养的构建和不断提升,学会善思、乐学、运用等优秀品德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寻找和发现教育教学契机,通过适时适当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何铁山.论以“做中学”培养技校学生的品德素养[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04(02):68-71.

[2]傅强.对中学思想品德课道德情感培养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04(02):93.

[3]崔丽.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卷考试发展与对策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3.

[4]王倩.中学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模式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2.

[5]王方.我国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外活动研究[D].河南:信阳师范学院,2015.

[6]张红燕.思想品德课对健全人格培养的教学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4.

[7]李岳.思想品德课对初中生法律素质培养探析[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8]周洁琦.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9]朱应江.谈新形势下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03):157-159.

[10]邱修才.浅析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4,18(03):129-130.

作者简介:作者:李雪莲 出生年月:1971年12月09日 性别:女 籍贯:广东省云浮罗定市华石镇 工作单位:广东省云浮罗定市华石中学 科室及职称:数学科组、中学数学一级教师 学历: 本科 研究方向: 数学教育/育人。

猜你喜欢
中学培养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学生写话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