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群众歌曲创作风格研究
——以《南泥湾》为例

2016-11-21 06:03郝永光
池州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音列南泥湾马可

郝永光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马可群众歌曲创作风格研究
——以《南泥湾》为例

郝永光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中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音乐家”马可先生一生的音乐创作硕果累累,众多的艺术创作都与其丰富的人生阅历息息相关。群众歌曲代表作《南泥湾》是我国近现代时期中西音乐交融的产物,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杰出的艺术创作之一。基于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理论视野下研究《南泥湾》的微观结构(三音列)和宏观框架(曲式结构),探讨马可群众歌曲创作风格特色。

马可;南泥湾;音乐结构;三音列;创作特色

马可先生基于对音乐的热衷,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奉献一生。马可先生是中国伟大的“人民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一生创作音乐作品500余首,首首经典。分别创作于1943年的《南泥湾》和1948年的《咱们工人有力量》是其最具有代表性的群众歌曲。故本文选取《南泥湾》为研究对象,在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视野下探微马可群众歌曲的创作风格。

1 一位出身化学专业的音乐家——马可

马可先生1918年生于江苏省徐州市,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爆发,当时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的马可从此加入抗日救国运动。1937年开始抗日战争宣传活动,并于1939年于延安加入“鲁艺”音乐系。在此之后,马可先后承蒙冼星海和吕骥等音乐家的指导,并在“中国民歌研究会”中负责收集和记录民间音乐等工作。这一时期的工作与学习直接影响到马可先生后期的创作风格。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任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主任。1964年10月31日任中国音乐学院首任第一副院长,并于1965年7月到1973年8月代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以及在此期间兼任《人民音乐》杂志主编、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等职务。1976年,音乐家马可先生沦为文化大革命的“牺牲品”之一。

马可先生英年早逝,随着其所处的社会背景和职业的不断变化,以及人生阅历等不断丰富,短促的一生却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宝贵“财富”。“财富”表现之一:在音乐理论研究领域,马可先生曾专门研究音乐家冼星海,著有《冼星海传》等。除此之外还贡献于革命传统音乐领域、戏曲音乐改革领域、新歌剧领域和群众生活音乐领域等多个方面,公开发表论文著作《时代歌声漫议》和《中国民间音乐讲话》等二百余篇(本)。“财富”表现之二:在音乐创作领域,歌剧创作《白毛女》《周子山》《小二黑结婚》等;管弦乐创作《陕北组曲》等;合唱曲创作《吕梁山大合唱》等;歌曲创作《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等。

1978年马可先生部分代表性的歌曲入编《马可歌曲选》一书,并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包含迄今为止一直被用于傧仪用曲的《哀乐》等。马可先生一生创作的众多歌剧和声乐作品中,与现代著名剧作家、诗人贺敬之合作居多。譬如,新歌剧《白毛女》,歌曲《南泥湾》等。

2近现代创作的传统音乐作品——《南泥湾》

2.1 《南泥湾》诞生的革命历史背景

1939年2月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随后中央军委颁布《关于开展运动的指示》。1940年,在《关于开展运动的指示》的指导下,朱德总司令亲赴南泥湾考察,随后在此开展自足自给运动。1941年春,一二0师三五九旅的战士们驻扎开垦南泥湾。全旅官兵都光荣地加入开荒屯田的自给活动中,并喊出了“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1942年,生产自给率达到61.55%;1943年,生产自给率达到100%。南泥湾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和各界人士的肯定,南泥湾精神和业绩获得推广[1]。恰逢此时,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也决定以南泥湾为素材编排《桃花蓝》秧歌舞。其中插曲之一《南泥湾》,由马可运用陕北民歌的旋律风格和唱腔特点为其谱曲,贺敬之为其写词。

2.2 《南泥湾》音乐结构分析

全曲由对比性的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曲调优美、柔和、悠扬,后半部分曲调欢快、热情、跳跃。充分体现了陕北民歌的唱腔特点和旋律风格,又映射出陕北人民的热情和喜悦的性格,歌颂了英勇的八路军战士把曾经萧条的南泥湾开垦出一片“好江南”的美丽景象。具体音乐结构分析如下:

2.2.1 微观结构——三音列 微观结构是基于乐曲的最微小的单位进行分析,而三音列是中国传统乐曲的最小结构单位。笔者借鉴王耀华教授提出的三音列理论[2-5],分乐段进行分析:

(1)第一乐段的三音列排列情况见谱例1:

谱例1

例如1号处是一个sol、la、高音do,以徵2-3型的窄音列;2号处是一个mi、re、do,以角下2-2型的近音列;3号处是一个re、do、低音la,以商下2-3型的窄音列;4号处是一个do、re、sol,以宫2-4型的宽音列;5号处是一个do、低音la、低音sol,以宫下3-2型的窄音列;6号处是一个do、低音la、mi,以宫下3-5型的超宽音列(宽化的小音列);7号处是一个re、mi、do,以商2-下3型的近音列。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第一乐段两个乐句的三音列是变化重复的展衍。

第一乐段第一乐句的三音列微观结构:窄音列——近音列——窄音列——宽音列——窄音列——超宽音列。第一乐段第二乐句的三音列微观结构:窄音列——近音列——窄音列——宽音列——窄音列——近音列——窄音列。从三音列的排列情况,可以得出作品的连绵起伏的线性形状。窄音列的功能与近音列的功能相近但是不同,以窄音列与近音列交叉使用来表现第一乐段乐曲的柔美委婉。

(2)第二乐段的三音列排列情况见谱例2:

谱例2

例如8号处是一个sol、mi、re,以徵下3-2型的窄音列;5号处是一个do、低音la、低音sol,以宫下3-2型的窄音列;6号处是一个do、低音la、mi,以宫下3-5型的超宽音列(宽化的小音列);9号处是一个re、mi、la,以商2-4型的宽音列;10号处是一个la、sol、mi,以羽下2-3型的窄音列;11号处是一个do、低音la、sol,以宫下3-7型的超宽音列。从图中可以得出,第一个乐句的三音列是并列重复出现;第二乐句则在原有的三音列基础上,出现了新的三音列基因。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的三音列微观结构:窄音列——窄音列——窄音列——窄音列。第二乐段第二乐句的三音列微观结构:超宽音列——宽音列——窄音列——超宽音列。从三音列的排列情况,可以得出第二乐段的乐曲感情的线性走向。第一乐句以四个持续的窄音列为基础进行重复谱写,为后面的高潮出现做足铺垫。第二乐句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也是感情最饱满的部分。大量运用宽音列和超宽音列把曲子的欢快跳跃的气氛淋漓尽致的展现。

(3)间奏部分的三音列排列情况见谱例3:

谱例3

例如10号处是一个la、sol、mi,以羽下2-3型的窄音列;8号处是一个sol、mi、re,以徵下3-2型的窄音列;3号处是一个re、do、低音la,以商下2-3型的窄音列;5号处是一个do、低音la、低音sol,以宫下3-2型的窄音列;6号处是一个do、低音la、mi,以宫下3-5型的超宽音列(宽化的小音列);9号处是一个re、mi、la,以商2-4型的宽音列。从图中可以得出,间奏部分没有出现新的三音列基因,但是在音的长短和松紧的方面做了创新,并于最后以一个纯五度(do-sol,宫5)引出重复部分。

间奏乐句的三音列微观结构:窄音列——窄音列——窄音列——窄音列——超宽音列——宽音列——纯五度。间奏乐句的音列基因是先平后仰的排列。但是连续四个窄音列并没有显得平淡无奇,相反在音与音之间的松紧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创新。

(4)尾声部分的三音列排列情况见谱例4:

谱例4

例如6号处是一个do、低音la、mi,以宫下3-5型的超宽音列(宽化的小音列);9号处是一个re、mi、la,以商2-4型的宽音列;10号处是一个la、sol、mi,以羽下2-3型的窄音列。尾声部分是变化重复第二乐段的第二乐句,因此但是由于是全曲的结束部分,所以会出表现不同的音乐属性。

尾声乐句的三音列微观结构:超宽音列——宽音列——窄音列。尾声乐句的音列基因是属于第二乐段第二乐句的一部分,缺少第二乐段第二乐句的最后一个超宽音列,使全曲的收尾走向了平和。

2.2.2宏观框架——曲式结构 《南泥湾》是对比单二段体,顾名思义包含两个乐段,两个乐段在音乐性等方面形成对比。第一乐段是变化重复式的两句体,两个乐句的特征是合头、换尾。两个乐句的结构工整,各有六个小节组成。第二乐段是连贯式两句体,这也是陕西民歌的特征,其中第一乐句的四个乐节呈现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严重移位重复。间奏乐句是有六个乐节组成的连贯式乐句。尾声乐句是第二乐段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句。详细曲式结构见《南泥湾》曲式结构图1:

图1 歌曲《南泥湾》曲式结构图

3 继承传统,与时俱进——马可群众歌曲的艺术特色

3.1 艺术特色之一:传统性

马可自幼开始学习二胡和琵琶等民族乐器,以及在1939年于延安加入“鲁艺”音乐系之后在“中国民歌研究会”中,负责收集和记录民间音乐等工作。为其音乐创作的民族性提供了有力的平台。《南泥湾》是一首典型的五声调式,以二段体结构写成。第一乐段是由变化重复的二句体组成,窄音列和近音列的交叉结合,中间穿插宽音列,一张一弛,符合中国传统的音乐创作特色,也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文似看山不喜平”。第二乐段是一个发展延伸式的写法,以重复和移位的中国传统音乐创作的特点,进行第一乐句的写作。第二乐句则把整首曲子推向了高潮,这契合中国先平后仰的一贯思想。

3.2 艺术特色之二:音乐性

马可早在中学阶段就参加教会“唱诗班”,第一次接触到了欧洲作曲家的声乐作品。抗战时期,跟随冼星海学习西方作曲理论。因此在马可的音乐作品中也有一定的西方意义上的音乐性和艺术性。西方音乐作品的显著结构,对比式二段体特征突出。第二段运用西方作曲理论的节奏功效,使全曲活泼,副歌部分特点显著。乐句的曲式结构整体对称工整,这是西方作曲理论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把人们看到南泥湾新面貌的喜悦之情,通过节奏和音符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4 结语

马可先生既是我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音乐战士,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伟大的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等。拙文基于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理论对《南泥湾》的音乐结构分析,探微马可先生的群众歌曲创作风格特点。继承传统的同时伴随着当时先进的西方的音乐理论是马可先生创作的群众歌曲的主要创作风格。马可先生的音乐创作思想和音乐教育思想等对新中国的音乐事业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凡的贡献。这是近现代时期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首次融合的结果,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1]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编.南泥湾[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14-20.

[2]王耀华.关于民歌旋律音调结构分析(上)——以畲族民歌为例[J].音乐研究,2007(1):68-74.

[3]王耀华.关于民歌旋律音调结构分析(下)——以畲族民歌为例[J].音乐研究,2007(2):15-21.

[4]王耀华.论“腔音列”(上)[J].音乐研究,2009(1):5-14.

[5]王耀华.论“腔音列”(下)[J].音乐研究,2009(2):21-30.

[责任编辑:余义兵]

J642

A

1674-1102(2016)04-0127-03

10.13420/j.cnki.jczu.2016.04.035

2015-09-04

郝永光(1990—),男,河南新乡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育学硕士,The Academy of Korean Studies音乐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音乐学,音乐教育学。

猜你喜欢
音列南泥湾马可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先秦组合编钟的音列组合
核心三音列及其发展与织体形态
——史蒂芬·哈特克《列队》的音高组织方法之一
《南泥湾途中》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麦恩是条多情的狗
南泥湾开荒志
马可 时光の味道
马可的音乐遗产
追梦南泥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