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习障碍的家庭治疗

2016-11-24 13:33张利
2016年34期
关键词:家庭治疗学习障碍青少年

张利

摘 要: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习知识和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以后的社会化程度。而学习成绩是反映中学生习得知识的一个重要表现。因此,可以说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着其各方面的发展。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各方面都受到限制,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每个家庭、学校及社会所关注的。

本文主要从父母与家庭治疗的角度,通过接触他的父母,了解其父母的教育方式及所处的家庭环境,引导其父母转变教育观念,尽量营造一个有益于孩子学习的家庭环境,从而使其摆脱学习障碍的困境。

关键词:学习障碍;家庭治疗;青少年

一、案主基本资料

A学生,独生子,12岁,正在某中学读初一。性格直爽、好冲动,但就是不听话,爱打架闹事。母亲是某保险公司客户经理,父亲在某煤矿任主任,由于工作比较忙,一周回家一次。母亲对小A很宠爱,在物质方面都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但父亲对他比较严厉,而且因为工作原因,平时疏于对小A的管教。

二、案主需求评估

(一)问题行为表现

学习障碍筛查量表分析:该量表共有5个领域(听觉的理解和记忆、会话用语、时间空间知觉、运动能力、社会行为)24个项目,其中听觉的理解和记忆、会话用语这两大领域9项内容得分≦20,则认为该学生存在语言学习障碍;剩下三个领域得分≦40则认为存在非言语学习障碍;而总分≦65则可判定为该学生为可疑学习障碍学生。经小A的班主任(小茹)评定,结果显示小A在前两部分的得分为20分,后面三部分的得分为31分,总分为51分,所以将小A判定为学习障碍学生。

与案主访谈的情况:为了了解小梁的具体情况,笔者与案主进行了两次谈话,每次谈话时间为30分钟。

访谈分析:①小A对学习兴趣不大,学习成绩不好。据笔者任课一个月以来的了解,小梁上课期间睡觉,不专心听讲,上课讲话,不交作业。学习成绩排在班里倒数第四。②小A觉得家庭不温暖。父亲经常不回家,回家就是来送钱的,他感受不到父爱,也不想听父亲的话。母亲虽说是某保险公司客户经理,但她平常不怎么去公司,经常以去上班为由外出打麻将,有时候就给他点钱让他自己去买吃的。放学回家父母不在,要么就玩电脑,要么与朋友一起去玩。每次考完试父亲还嫌他考得不好,经常斥责他。由于学习不好,父母给他报了辅导班,星期天都得参加辅导班学习。不过小梁说他很讨厌上辅导班,每次去了也不听课。

(二)学习障碍原因分析

据学习障碍筛查量表显示,小A存在学习障碍,初步分析访谈资料、班主任的介绍以及笔者的观察可得知,父母的教育态度、家庭氛围、是影响小A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父母对其管教不到位,却期望太高。父亲不给于孩子鼓励,而是一味的打击孩子,以至于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而母亲却是溺爱他,小A想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影响小梁的学习。有时候小A有错误其母亲也袒护他。

(三)案主社会工作介入的需求分析

小A学习障碍主要表现在社会行为能力不足,究其原因是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加上小A在此年龄阶段自身自律性差;让小A迷失了自我,使其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因此,笔者以此为依据,主要从父母与家庭的角度对其进行治疗。

小A觉得家庭不温暖,父亲不慈爱。父母对其的影响是很大的,为了使其学习进步,让他摆脱学习障碍的困境,笔者从家庭治疗入手,试图改变其父母的教育观念,并引导父母与家庭成员间多交流,为小A的成长,学习营造一个好的氛围。

三、建立治疗联盟

(一)父母与家庭治疗

1、对家庭问题的评估。家庭治疗首先要对家庭问题进行评估,了解小A的家庭情况、家庭诸因素与小A学习障碍的联系,以便明确治疗的目标。为了了解小A父母的教育观念,笔者先后进行了两次家访。

第一次家访,笔者观察到,小A的母亲很溺爱他(到了小A家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点多,可是小A还在睡觉,而且他的母亲还怕孩子饿,将早饭端到其的床铺上喊他吃饭,这容易让他形成懒散的习惯。)

笔者为了了解父亲对于小A的影响,专门在小A的父亲在家的时候进行了第二次家访。

通过谈话,小A的家庭问题已反映出来:父母感情不和,父亲与小A之间关系疏远,父亲经常不在,疏于对家庭情感上的关心,与他之间缺乏沟通。且父母对小A的教育观念存在一定缺陷。父亲对他的关心较少,言语沟通少,对他比较严厉,而母亲有时候溺爱他,有时候又严厉,似乎是因她的心情而定。这样的教育使小A不知所措,多种因素造成小梁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每次考完试之后,父母看到小A成绩低下,又相互推卸责任。由此看来,小A的父母应该多一点情感上的交流,父母与小A之间也应该多点沟通。

2、社工的干预方法。首先,笔者引导小A的母亲转变教育观念。据笔者了解到小A的母亲以自己的方式爱护儿子,尽量满足他的各种要求,小A喜欢玩游戏,骗其母亲说他要学习,让母亲给他买台电脑,其母亲就给买了台电脑。我多次跟小A母亲交流,反复强调孩子不能溺爱,不能他想要什么就给买什么。介于这种情况,作为家长不应该继续惯着他,而是积极的帮助孩子克服缺点。小A母亲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尝试着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

其次,让小A父母对其学习方面多投入点时间。由于小A的自律性较差,家长应与他的老师保持联系,以及时了解小A的家庭作业和学习情况。平时或者是考试成绩好的情况下,家长可以运用奖励技术,但奖励要有原则,不能超越许可的范围,如笔者了解到一次因小A考试达到了母亲的目标,于是给他很多的钱,又是吃又是玩,表扬到天上。这样的奖励不但没有得到预期效果,反而对他不利,所以家长在奖励时也要有一定的原则。

最后,笔者帮助小A与其父亲建立和睦、平等朋友式的父子关系。在该案例中,小A的父亲在家庭中扮演者“严父”的角色,或者说他的对小A的某些要求很“霸道”,在小A看来父亲的要求很强硬,从而和父亲越来越疏远。在这种情境下,其父亲应转变角色,以朋友的角色多同小A交谈,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能因为自己忙就不过问。笔者通过与小A父亲的电话沟通,让其父亲认识到自己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作为父亲应该及时了解儿子的内心世界。

3、干预效果分析。通过多次与小A父母接触、谈话以及劝说,他们对待小A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A的父母认识到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对。为了孩子的学习,他们决定改变对小梁的教育方式,试图运用正确和合适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他的父亲认识到自己疏于对孩子的督管,对孩子过于严厉。其父亲决定每天下班尽量抽时间回家,一家三口可以享受的吃团圆饭;可以在节假日一起出游,父亲与儿子多一点沟通,加深彼此的亲子之情。而小A的母亲也认识到太宠孩子不好,她觉得以后不能任何事情都要顺着小A的意愿。同时为了孩子,父母也会多一点交流,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家。第二,在社工介入之后,小A觉得父母给予了自己许多的关注和关心,对自己的学习虽然严厉但又不失民主,放学回到家里,他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了。第三,与小A的班主任了解到,其父母对小梁的学习及人际关系都表现出了关心,小A的家庭作业能够按时完成了。

参考文献:

[1] 陈晶,袁爱玲.儿童学习障碍研究综述.学前教育研究,2003.

[2] 苏存军.中小学生学习障碍的社会工作临床介入研究—以山东大学附属中学社会工作实务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山东大学,2009.

[3] 童敏.社会工作实务基础—专业服务技巧的综合与运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家庭治疗学习障碍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家庭治疗对躯体化障碍临床效果的干预研究
国内外青少年药物滥用家庭治疗的研究回顾与反思
家庭治疗在社区戒毒中应用的理论探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精神疾病家庭治疗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