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新型智库知识联盟建设研究

2016-11-30 05:54储节旺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智库机构资源

张 静,储节旺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合肥 230601)



特色新型智库知识联盟建设研究

张 静,储节旺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合肥 230601)

面向国家新型智库建设,探讨智库知识联盟构建的必要性与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分析的研究方法,在分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内涵与建设意义的基础上,明确建设智库知识联盟的必要性,指出建设我国智库机构知识联盟的制约因素、构建方法与运行保障。智库知识联盟是我国新型智库建设的必然,知识联盟系统构建是智库知识联盟的核心,知识联盟系统通过整合联盟成员的知识资源为智库机构知识创新提供服务,知识联盟系统的有效运转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持,还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

智库联盟;新型智库建设;知识联盟;知识创新

1 引言

根据新华字典的释义,“智”有智谋、才智、智慧、机智等意,则“智库(Think Tank)”即指智慧库、智谋库、才智库或思想库等,是一种以提供决策帮助为主要目标的机构或组织,又被形象地称之为“思想工厂”“外脑”“智囊团”等。“智库”最早出现于二战时期的美国,指讨论战略与计划的密室(think box)。智库虽出现于20世纪初,但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与全球化挑战不断出现,智库数量在世界各国呈现爆炸式增长。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建设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思想库”,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中国特色新型知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将我国智库研究热情推上了一崭新层面[1]。在CNKI全文数据库中,以篇名为检索条件输入“智库”,可检索到近10年(2015-2006)的论文数为5440篇,其中2006-2010年共958篇,2011-2015年为4482篇,是前5年的4倍之多。上述事件及数据表明,我国已从国家层面认识到“外脑”的重要性,以及在响应国家政策下学者们对于智库的研究热情与取得的成果。

《全球智库发展报告(GGTTI)》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计划(TTCSP)的研究成果。该项目自2006年开始,每年会对全球智库数量进行统计,并且依赖于一组标准、透明的提名与选拔程序对全球智库进行排名,致力于展现全球智库的重要贡献与国际发展趋势,为激励各国智库发展提供动力。作者通过对近五年(2015-2011)GGTTI数据整理(如表1所示)发现:(1)我国的智库总量近五年来变化不大,与美国相比,约占美国的四分之一。(2)综合排名入选数量处于逐年递增的趋势,表明我国的智库能力在不断提升,但与美国相比,还需努力。(3)在前10名入选名单中,我国近五年一直处于空白。通过GGTTI数据对比发现,我国智库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设新型智库、建设一流智库还需社会各阶层共同努力。

表1 2011-2015年全球智库报告部分数据对比

数据来源:作者整理

从知识流的角度来看,智库就是一个知识生产机构,不断地对知识进行创新,为决策提供支持,因此其知识资源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着智库知识创新的能力与质量。根据我国智库的发展与运行机构环境,我国智库可分为党政军智库、社会科学院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四种类型[2]。处于不同地域内不同类型的智库由于其服务对象、所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等不尽相同,其自身的知识储备特色也不尽相同。知识联盟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知识资源汇集在一起,为联盟成员机构的知识资源获取与创新提供平台,促进智库机构的知识创新能力,提高决策质量,为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能量。

2 新型智库的内涵及建设意义

我国新型智库建设是以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为基本,以世界一流为目标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3],是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有其独特的内涵与意义。

2.1 新型智库的内涵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强调“特”与“新”。通过分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发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之特色,是指智库建设应在坚持党的领导下,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匹配,努力形成体现中国风格与气派,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符合党和政府决策需求的,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智库[4]。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之新型,是相对于传统智库而言,指智库应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传统智库多以政府主办为主,在这种模式下的智库机构,其课题选择、经费来源、人员编制等一般都来自于政府,而新型智库建设在肯定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要求与社会主导共同发展。在以社会主导为主的运行模式下,智库机构可以自主地选择研究课题,并通过市场募集或售卖智慧产品等方式筹集经费。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智库,因其智慧产品具有市场竞争性,其课题的选择将会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研究的质量也将会更高。传统智库较为松散,不同智库间的运行方式、参考标准各不相同,而新型智库要求规范化、标准化。

2.2 新型智库建设的意义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为连接大学、研究机构与政府决策的桥梁,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政府对内政外交的管理,是我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意义有:(1)资政。指智库参与政府决策,为政府在决策形成的过程中提供方案,间接或直接参与政府决策。智库的质量取决于智库对于政府决策影响力的大小。(2)启智。指智库通过客观研究,影响政府决策。“思想”生产是智库的核心功能之一,智库不仅可以通过实地调研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进行客观的研究分析,为政策决策提供民众心声,还可以通过研究提出某种主张,并通过获得公众的认可而对政府决策提供启发与影响。(3)聚才。智库是由不同学科专业的各类专家组成,因此可以称之为人才库。智库由于其特殊的构成方式,可以作为国家培训与应用人才的中转站,通过对国外“旋转门”人才管理机制研究发现:人才在政府与智库间的流转,不仅可以将政界的思想流入到智库中,还可以将智库中的思想流入到政界中,从而促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智库同时发展。(4)强国。智库作为国家的软实力,在我国对外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有助于在国际上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良好形象,将中华文化融入世界,在国际舞台上传递中国最强音。

3 新型智库知识联盟建设的必要性与制约因素分析

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组织为了共同的利益通过订立盟约而结成的集团。知识联盟是指为提高知识创新能力,由不同组织或机构间进行的结盟。智库作为智囊团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支持,其专家成员的知识广度与深度对于智库决策有着巨大的影响。知识是智库决策质量的基本保障,智库知识联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基础环节。

3.1 智库知识库联盟建设的必要性

3.1.1 有利于智库机构获取知识资源

知识创新能力是检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指标之一,知识资源的获取能力影响着知识的吸收与创新能力,从而影响着决策的质量。不同类型的智库,由于其服务的对象各不相同,其知识结构与知识储存也不尽相同。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专家成员需要实时对相关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等进行全面的跟进与了解,然而我国目前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没有实现共享,致使研究资源获得困难,造成重复研究频频发生,资金浪费严重[5]。因此,构建智库知识联盟,将知识资源纳入统一的平台,不仅可以整合知识资源,为知识获取提供便利,提高知识的吸收与创新能力,还可以避免重复研究,避免资源及人力浪费。

3.1.2 有利于带动整个智库生态链的动态运转

从知识流视角来看,智库其实就是一个知识生产机构,政府或智库机构提出知识创新需求,智库机构根据知识创新需求结合知识现状开展相关研究,完成知识创新目标。目前我国智库机构多以封闭式研究为主,知识流仅限于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知识交流方式主要靠文献发表与会议交流,很难带动整个智库链高效运转。随着我国人民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大众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的欲望越发强烈,然而封闭式的创新使得大众参与困难。因此,通过构建智库知识联盟,将智库机构纳入统一的网络中,对智库机构的知识存储及研究动态进行整合与跟进,不仅有利于智库机构间的竞争,方便智库机构寻找合适的联盟伙伴,还有利于收集大众智慧,带动整个智库知识链高效运转,为我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保障。

3.1.3 有利于智慧成果的转化

研究成果转化率较低是目前阻碍我国智库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国研究问题的提出主要来自政府,以学术论文著作居多,对于现实问题的研究较少,致使研究成果实用性较小,难以转化,并且不重视研究成果宣传,致使多数研究成果不为大众所知。构建智库知识联盟网络,研究机构可以通过联盟平台对研究热点与大众心声进行分析,研究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问题,还可以通过智库知识联盟平台对研究成果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宣传,提升研究成果的转化率。

3.2 智库知识联盟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3.2.1 资金因素

智库知识联盟建设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前提,是开启智库开放式创新的敲门砖,是加速智库转型的润滑剂。智库知识联盟建设是一个新型的联盟形式,是利用现代化技术方便研究人员对知识进行利用与创新,因此需要整合促进智库发展的所有知识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资金的投入直接影响着知识联盟建设的质量与速度。处于转型中的我国智库,目前以服务政府决策为主要目标,市场经济机制没有形成,大部分智库的运营多以财政拨款为主,但是可用于现代化建设的资金比例不是很充实[6],知识联盟个体在知识现代化建设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当联盟个体知识现代化建设无法跟进时,将会阻碍智库知识联盟建设。

3.2.2 技术因素

智库知识联盟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联盟,技术的应用是智库知识联盟系统运行的最基本的保障[7]。智库知识联盟由众多智库机构的知识组成,由于各个机构及其部门现有硬件配件、系统工具、技术标准等不尽相同,从而导致知识联盟中的技术对接受限,对知识整合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智库知识联盟建设需要所有智库机构的努力与合作,然而不同机构或部门的人员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系统操作、维护等也不同,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标准,致使基层数据难以得到保障,影响知识联盟建设。同时,智库知识联盟系统要通过对知识进行关联、推理等来提供智能预测服务,对于技术的要求较高,建设难度增加。

3.2.3 观念因素

知识资源是智库知识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资源的丰富程度、可利用性、新颖度等直接影响着智库知识联盟的质量。每个智库机构都有其购买或自建的知识资源库,由于每个智库机构的购买能力、机构规模、成立年限、研究方向等不同,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源数量、种类也各不相同。智库知识联盟要对知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知识在联盟平台共享,使联盟成员的知识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研究创新能力。但是由于各智库机构所拥有的知识资源不平衡,资源较多的机构在知识共享时会觉得吃亏,不愿将其知识进行共享,尤其是那些拥有珍贵知识资源的机构,更不愿进行共享。如果智库机构认识不到知识共享的重要性,不愿进行共享,联盟平台上只是一些通用资源,那么知识联盟将失去意义。

3.2.4 政策因素

政策制度是智库机构有序运转的“软”保证,对于智库知识联盟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智库知识联盟是在现代技术上建立起来的一种面向智库发展的新型知识服务模式,对于联盟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库知识联盟是一种开放式创新模式,而原有封闭式创新模式下政策制度已无法支撑知识联盟运转,甚至会制约知识联盟建设,需要在明确智库知识联盟的建设目标下,对现有政策制度进行修订。

4 智库知识联盟系统构建及其运行保证

4.1 智库知识联盟系统构建

智库知识联盟系统是智库知识联盟构建的核心,是带动智库机构开放式创新的基础,智库知识联盟系统主要围绕知识的共享与创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分布于各个联盟成员的知识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并利用信息分析等技术对收集到的知识资源进行分类、知识关联、知识推理等,从而为智库机构提高研究创新能力提供知识服务。如图1所示:

4.1.1 知识资源的收集获取

知识资源是构建智库知识联盟的最基本保证,知识资源的收集数量与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智库知识联盟建设的成败。智库知识联盟的知识资源主要来源于智库机构内部与外部。内部知识资源是指智库机构在日常的生产活动过程中所收集、产生积累的知识,包括研究报告、课题资料、内部期刊、会议记录、专家日志等;内部知识资源是智库知识资源获取的重点,因为内部知识资源所具有的独创性、稀缺性与针对性等特性,更加符合联盟成员的知识期望。外部知识资源是来源于智库机构之外的对于智库发展有益的一切知识,如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媒体、各类网站、政策法规库、政府报告等,外部知识资源一般来源于公共资源。

智库知识联盟要将所有的知识纳入一个统一的平台,为智库联盟成员知识获取提供便利。知识收集的方法有人工录入、自动存入、知识挖掘等。由于我国智库现代化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很多智库机构并没有统一的知识平台,知识资源都分散存在于不同的机构部门,并且大多数知识都没有进行数字化处理,需要手工转换录入,成本较高。自动存入是由知识生产者将所生产的知识主动地存入知识联盟系统中。处于网络时代的今天,碎片化知识充满整个网络,这些碎片化知识隐藏着巨大的价值,知识挖掘通过对网络中大量存在的、不完全的知识碎片进行提取,将隐含在其中的与智库发展相关的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8],为后续的知识分析提供基础。

图1 智库知识联盟系统的构建模型

4.1.2 知识资源的整理与分析

方便智库联盟成员利用知识是智库知识联盟建设的目的,当知识资源被收集后,需要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以便为联盟成员提供各类知识服务。由于不同智库机构的研究方向与服务对象各不相同,如官方智库以服务政府决策为主,而非官方智库多以企业决策需求为主要服务对象,其对于知识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根据知识需求、用户使用习惯等对收集到的知识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整理与分类。

知识联盟系统的知识分析是指根据联盟成员的知识需求,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收集与挖掘到的数据、信息与知识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加工,为促进智库机构知识创新提供支持。知识分析既可以根据联盟成员的知识需求进行,也可以根据程序设置自动进行。知识关联与推理是知识分析的最基本方法,知识关联是指根据知识的空间属性,寻找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而知识推理是指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依据一定的规则从已有的事实推出结论或从已有的事实推出别一种事实的过程[9]。

4.1.3 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知识分析的结果,根据智库机构的日常知识生产需求,知识联盟系统作为一个综合知识服务平台,除了应提供知识检索、知识浏览、知识上传、知识人才招聘等日常功能外,还应提供智库机构库、专家库、课题项目研究现状、课题推荐、课题趋势智能预测、智慧成果销售、群众智慧交流等功能。知识人才招聘平台通过将人才需求纳入统一的平台,为智库机构人才的招聘与求职提供更加广泛的信息,为预测智库机构人才需求走势提供分析数据,以便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智库机构库与专家库对所有的智库机构及其专家成员进行实时的统计与更新,为智库机构寻求合作与联盟对象提供便利,为研究项目推荐提供可能。项目课题统计通过将所有智库机构的研究项目与现状进行统计与跟进,为杜绝重复研究提供可能,为研究成果需求者提供路径。课题走势智能预测通过对群众、媒体、政策法规、研究现状等进行分析,对未来研究趋势、热点等进行预测,以便引导智库的研究步伐。智慧成果销售平台作为一个中介平台,将研究成果与买家进行连接,为促进智库成果转换提供便利。为社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是每位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群众智慧交流平台为那些有决策参与意愿的人们提供交流途径。

4.2 智库知识联盟系统的运行保障

智库知识联盟是新型智库建设的前提,知识联盟系统是智库知识联盟建设的核心,知识联盟系统的高效运转是智库知识联盟建设的标志。知识联盟系统的有效运转除了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设备作为支持,也离不开尽职尽责的管理人员与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人员通过管理机制实现系统正常运转,管理机制通过约束与规范人员保证人员尽职尽责,只有当系统、机制与人员协同一致时,才能保证系统有条不紊的高效运转,才能促进知识创新,促进智库发展。

4.2.1 人员保证

人员是系统运行的维护者,是管理机制的执行者。这里所说的人员是指与联盟系统运行有关的所有人员,包括知识收集人员、知识分析人员与知识使用人员。知识收集是指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获取所需的知识。知识收集的质量影响着知识分析与知识服务的质量,从而影响智库的质量。因此,知识收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还应具备一定的知识收集技巧。知识收集可以由智库机构人员兼职,也可以设立专门的收集人员。知识分析人员是为了辅助系统分析或解决系统问题而设立的专业人员,一般应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知识使用人员是指一切通过知识联盟系统使用知识的人员,大部分都来源智库机构。

为了保证知识联盟系统的正常运转,应成立知识联盟管理机构,设立知识联盟负责人,对知识联盟进行统一的管理。智库知识联盟将所有智库机构的知识进行联盟,由于各个智库机构间的地理位置较为分散,对于智库的统一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应根据智库机构的类型及所在区域设立智库知识联盟中心或委员会,并在各个智库联盟成员机构内设置专门的知识联盟负责人,实现逐层管理,从源头保证知识联盟的质量。

4.2.2 管理机制保证

管理机制作为知识联盟系统运转的软保障,它通过各种制度流程规范人员行为,实现人员与系统的高度吻合,保证联盟系统的高效运转。从知识联盟系统运行的角度来看,知识联盟管理机制应包括知识收集管理机制、知识分析管理机制、知识使用管理机制。知识收集管理机制应明确知识收集的原则、方法、流程、负责人等,并且需要对知识收集人员的权利与义务进行界定。知识分析管理机制将对知识分析人员的工作范围、职责、方法等进行制度规定。而知识使用管理机制不仅需要对知识的下载、共享、浏览、交流等方式、方法进行制度明确,还需要对知识使用人员的使用权限、使用规则等进行制度明确。

为了保障知识联盟系统的质量,应制定知识考核机制,对智库联盟成员的知识共享、使用、成果转换等进行考核,以便激发联盟成员的知识创新能力。为了保证联盟成员机构对于联盟系统的重视,还应制定知识培训机制,定期对知识相关人进行培训,使其明确知识质量、创新能力、知识使用能力对于我国智库发展的重要性。

5 结语

智库知识联盟已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必然,知识联盟通过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将分散于各地的智库联盟成员机构的知识资源进行整合与分析,构建统一的服务平台,为智库联盟成员的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交流以及智慧成果转换提供便利,通过知识联盟平台带动整个智库机构知识生态链的运转,提高知识创新能力,提高智库的质量。本文基于我国新型智库建设的意义,提出智库知识联盟构建思想,期待能够对我国新型智库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李国强.对“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认识和探索[J].理论参考,2015(1):17-21.

[2]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3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设[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6-8.

[3] 曲一琳,王斯敏,杨谧,张胜.中国智库建设跨入了新时代[N].光明日报,2015-12-03-04.

[4] 胡锐军,宝成关.创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完善智库建设七项机制[J].人民论坛,2013(35):24-27.

[5] 蔡永礼,万伏牛.加强科技智库建设 提高决策服务能力——河南省科技智库建设研究报告[J].学会,2015(1):52-59.

[6] 李伟.社科智库信息服务联盟建设研究[J].知识经济,2015(21):7-8.

[7] 王红.图书情报机构在国家智库建设中的使命担当与服务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15(14):46-50.

[8] 戴泳.知识发现与知识挖掘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6):184-185.

[9] 王海艳,曹丽英,邵喜武.大数据时代下的地方高校教育智库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15(6):76-80.

(责任编辑:朱爱瑜)

The Research of Building Knowledge Alliance for Characteristics of New Think Tank

ZHANG Jing, CHU Jie-wang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new think tank,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ways to construct knowledge alliance of think tank.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analysis, based on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meaning of new think tank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necessity of knowledge alliance of think tank is confirmed. This paper points out its restricting factors and proposes the constructing method and operation security.The knowledge alliance of think tank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new think tank in our country, and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alliance is the core.Knowledge alliance system provides service for knowledge innovation of think tank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alliance knowledge resources. In order to keep running efficiently, the alliance system needs not only the support of advancing technology but also the guarantee of the reasonable management mechanism.

think tank alliance;the new think tank construction;knowledge alliance;knowledge innovation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5YJA870002);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08085MG140)

G250.73

A

1006-1525(2016)06-0005-06

张 静,女,硕士研究生。

2016-08-08

猜你喜欢
智库机构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微智库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微智库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