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

2016-12-07 07:32李誉
系统医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经伤椎伤椎腰段

李誉

广西桂平市中医医院骨三科,广西桂平 537200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

李誉

广西桂平市中医医院骨三科,广西桂平 537200

目的 整理该院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跨伤椎固定疗法和经伤椎固定疗法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10月收治的10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每组各53例患者,观察组采用跨伤椎固定疗法进行固定治疗,对比组则采用经伤椎固定疗法进行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即术后JOA评分与Cobb角。 结果 两组手术前后JOA评分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26±7.48)°,术后半年(3.16±6.37)°,对比组术后(8.34±5.96)°,术后半年(9.48±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发病率较高,患者需要通过固定疗法进行治疗,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疗法的近期疗效相似,但经伤椎固定疗法的远期疗效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胸腰段脊柱骨折;跨伤椎固定疗法;经伤椎固定疗法;预后效果;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5年1—10月所收治的10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每组各53例患者。观察组男26例,女27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 (59.23±5.46)岁,L116例,L218例,T1220例,压缩性骨折20例,爆裂型骨折17例,脱位型骨折20例,对患者进行分型,Denis骨折分型中,A型10例,B型13例,C型11例,D型10例,E型8例;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分级中,A型6例,B型11例,C型12例,D型10例,E型13例。对比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59.24±5.48)岁,L120例,L214例,T1218例,压缩性骨折16例,爆裂型骨折17例,脱位型骨折16例,对患者进行分型,Denis骨折分型中,A型14例,B型13例,C型13例,D型10例,E型4例;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分级中,A型12例,B型11例,C型6例,D型16例,E型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位置、骨折类型、骨折分型与脊髓神经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呈俯卧位躺在手术台上,患者的腹部采用悬空方法处理,并利用C型臂确认患者的骨折位置与受伤椎体,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在患者麻醉生效后进行后正中纵向入路。使患者的伤椎以及其旁边的肌肉得到充分的暴露,并使手术医生能够清晰的观察到患者的骨折椎体。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疗法治疗,采用椎弓根钉将患者的伤椎上下进行固定,上下各2枚椎弓根钉,待固定后将纵向连接棒放置在患者的伤椎上下,纵向连接棒需要在放置前进行弯曲,待放置完成后撑开,使其支撑起骨折的伤椎,起到矫正、支撑作用。接下来对患者的伤椎进行螺钉和纵向连接棒的放置,待放置后以螺帽为支点,将连接棒撑开,并利用螺帽拧紧,如患者骨折合并骨髓损伤,则需要在完成后进行椎板开窗治疗,利用复位棒将患者的移位骨块恢复到本来的位置,利用连接杆固定,并在椎间小关节和横突间采用植骨方法进行治疗。对比组采用跨伤椎固定疗法进行治疗,首先在骨折椎体上下两部分分别放置2枚椎弓根螺钉,并采用纵向连接棒进行连接,待完全放置后撑开伤椎两侧并进行固定。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相同的引流管置入和抗感染治疗,引流管24 h后即可拔除,患者均在术后2周拆线并进行相同的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与VAS评分,JOA评分与患者脊柱功能恢复效果呈正比,VAS评分与患者疼痛感呈正比。在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术后半年进行Cobb角的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半年的Cobb角差异。对患者术前、术后伤椎高度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伤椎高度丢失率。伤椎高度丢失率=正常椎体高度-伤椎现有高度/正常高度× 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JOA评分

两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后JOA评分和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后JOA评分和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JOA VAS观察组(n=53)对比组(n=53)tP 19.68±1.69 19.45±1.67 5.3687>0.05 25.64±2.38 24.61±2.37 15.3047<0.05

2.2 两组Cobb角

两组Cobb角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以及术后半年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Cobb角比较分析[(±s),°]

表2 两组Cobb角比较分析[(±s),°]

组别 术前 术后 术后半年观察组(n=53)对比组(n=53)tP 15.98±5.87 15.95±5.84 4.4569>0.05 2.26±7.48 8.34±5.96 15.3347<0.05 3.16±6.37 9.48±6.73 16.3208<0.05

2.3 两组前后缘高度比较

两组术后前后缘高度比较无明显区别,术后半年前后缘高度与术后丢失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前后缘高度比较分析[(±s),mm]

表3 两组前后缘高度比较分析[(±s),mm]

?

3 讨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骨科临床高发病,患者的主要发病原因多由于外力撞击引起,以车祸伤、击打伤、坠落伤为主[4]。脊柱胸腰椎段主要包括T10-L2部位的胸腰椎,该部位的胸腰椎较其他部位呈现出后凸状态,并在腰椎部位呈现出前凸,是人体所有椎体中活动度最大的部位,该部位的生理解剖结构较为特殊,具有易骨折、易受伤的特点[5]。许多患者由于外力撞击导致胸腰椎段脊椎受伤,该区域的脊椎发病率在整体脊柱骨折中的比例超过半数,胸腰椎脊柱骨折多发生于青壮年,以男性为主要好发人群,临床治疗以保证患者脊髓健康、恢复患者胸腰伤椎生理功能为主,减少患者的痛苦,避免患者出现偏瘫、残疾等后遗症[6]。临床主要采用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两种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跨伤椎固定疗法的应用时间较长,能够有效固定患者的伤椎[7-8]。但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增加,跨伤椎固定疗法的远期疗效较差,无法改善患者的伤椎损失程度,对患者的预后效果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与跨伤椎治疗过程中易出现悬挂效应有关,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采用经伤椎固定疗法进行治疗,患者在跨伤椎固定疗法的基础上,将伤椎处进行固定和支撑,帮助患者提高了伤椎的恢复效果,临床实践研究证实,经伤椎固定疗法能够有效恢复患者伤椎的高度,稳定伤椎的位置和功能,减少了患者后凸畸形、偏瘫等症状,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效果[9]。

通过对该次实验中10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以看出,两组手术前后JOA评分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两种固定手术方法的近期疗效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胸腰椎骨折疾病,但在术后Cobb角和伤椎高度丢失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2.26±7.48)°,术后半年 (3.16±6.37)°,对比组术后(8.34±5.96)°,术后半年(9.48±6.73)°,术后观察组伤椎高度丢失率(0.49±0.23)%,对比组伤椎高度丢失率(1.21±0.53)%,与雷正民等[10]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术后(3.97±0.73)°,对照组(7.12±1.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经伤椎固定疗法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的伤椎高度丢失,并提高患者的术后远期预后效果,有效提升患者的远期疗效,对患者日后生活与工作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远期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骞,扈桂海,侯学全.经伤椎单侧固定和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39-42.

[2]李营川,杜珊珊.分析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生物技术世界, 2016,3(3):111.

[3]谢申,祝少博.经伤椎和跨伤椎螺钉置入固定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柱稳定性长期随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20(4):522-528.

[4]陈农,周海林,周凯华,等.伤椎固定及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6):525-530.

[5]王伟.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跨伤椎内固定与经伤椎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8(4):92-95.

[6]杨立锋.胸腰段脊柱骨折椎弓根螺钉系统经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的疗效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1(7):13,16.

[7]陈彦,初同伟,杨波,等.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13):1841-1843.

[8]熊发明,章俊祥,孙大连,等.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J].骨科,2016,7(3):155-158.

[9]朱建忠.经伤椎单节段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7): 134-137.

[10]雷正民,陈黎波,王涛,等.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椎弓根植入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骨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疗效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10):1357-1358.

The Across Vertebral Fixation and Vertebr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al Fracture Curative Effect

LI Yu
Guangxi Guiping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thopedics,Guiping,Guangxi,537200 China

Objective To organize clinical data in our hospital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and explore cross-therapy and vertebral fixation by vertebral fixation therapy on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Methods 106 cases of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October 2015 were treated,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53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a cross vertebral fixation fixed therapy treatment comparison group is used by the fixed vertebral fixation therapies,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JOA score and Cobb angle.Results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JOA score and VAS sco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the observation group(2.26±7.48)degrees,after six months(3.16±6.37)degrees,compared to postoperative(8.34± 5.96)degrees,after six months (9.48±6.73)degrees,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 have a higher prevalence,patients need to be treated through therapy fixed, cross similar short-term effect vertebral fixation and vertebral fixation through therapy,but by higher long-term efficacy of therapy vertebral fixation,worthy of promotion.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Vertebral fixation cross-therapy;After vertebral fixation therapy;Prognosis;comparative analysis

R683.2

A

2096-1782(2016)11-0069-03

李誉(1974.7-)男,广西兴业人,本科,主治医师,从事临床脊柱骨科方面工作。

2016-08-15)

10.19368/j.cnki.2096-1782.2016.11.069

患者患病脊椎部位以T10~L2段居多,患者骨折后需进行固定治疗,以固定方法恢复患者的脊柱位置,减少骨折后脊柱骨折后对患者脊髓的影响,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患者骨折后偏瘫的复发几率[1]。临床主要采用固定疗法进行治疗,以跨伤椎固定疗法和经伤椎固定疗法为主,随着临床应用时间的增加,跨伤椎固定逐渐暴露出远期预后效果不良的缺点[2]。跨伤椎固定疗法远期易出现矫正失效、凸畸形、伤椎高度丢失等问题,尤其在出现螺钉断裂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极大的影响[3]。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经伤椎

固定疗法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远期预后,疗效显著。现对所选2015年1—10月10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猜你喜欢
经伤椎伤椎腰段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经伤椎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与跨节段置钉的比较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手术固定加中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