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对比英语本族语者和中国学生将over作为时间介词的使用

2017-01-07 03:29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本族语义项介词

程 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191)

基于语料库对比英语本族语者和中国学生将over作为时间介词的使用

程 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191)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将over作为时间介词使用时存在的差异,包括使用频率的差异和对于over两个具体时间意义的使用差异。首先在布朗语料库和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分别检索over,从两个语料库的检索结果中筛选出over作为时间介词的全部索引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时间是空间”这一隐喻,明确over作为时间介词的两种不同义项,即在(一段时间)期间和超过一段时间。继而对比over在两种语料库中这两种义项出现频率的不同。结果显示中国学生使用over时与本族语者对比有明显差异,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包括汉语对中国学生习得over时的负迁移作用、over的一词多义现象及其原型义项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时的习惯等。

语料库;over;隐喻;负迁移;一词多义

1.引言

介词在英语中相对于其他实词看似微小,作用却至关重要。据统计,在柯林斯英语语料库、政治文献语料库和材料科学语料库中,使用频率最多的6个词中有3个是介词,即of,to和in(Hunston 2006:4)。介词能够表达多种含义,包括空间、时间、原因、目的、工具等,吸引了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介词。杨前辉(2008)曾研究过“at-on-in”语义微系统,即at、on和in分别代表了空间上的点线面。Evans(2005)则专门研究过表达垂直概念的介词in、over、under、below和above等。此外,也有学者专注于某一个介词,例如Dewell(1994)就给出了over的八种不同的意象图式。这些研究大多关注的是介词本身、或专注于介词的空间含义、或研究某一个或一组介词的原型意义和其它隐喻意义。而关于介词使用者的对比研究较少,也没有将时间介词作为独立研究对象。本文将介词的意义研究和介词使用者的对比研究结合起来,聚焦于over作为时间介词的使用,通过比较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和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将over用作时间介词的语料,发现两者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存在,进而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周恂(2009:48-59)将时间介词定义为“表达时间概念的英语介词”,Savchenko (2013: 2)则定义为“后接时间表达的介词,形式为‘介词+时间X’”。然而这两种定义都没有明确“时间概念”或“时间表达”的范围,可能产生歧义。例如杨前辉(2008:52-64)将at her birthday中的at作为空间介词,却同时将on your birthday中on作为了时间介词。Schilder和Habel(2001:1)对“时间表达”做出定义,即包含时间信息的语块,并且将其分为时间指示表达(time-denoting expressions)和事件指示表达(event-denoting expressions)。因此,将Savchenko对于时间介词的定义和Schilder对于时间表达的定义结合起来可得到一个可操作性定义,即:时间介词为后接时间表达的介词,时间表达包括诸如“5点”、“本周”等的时间指示表达和诸如“晚餐后”中的“晚餐”的事件指示表达。本文根据此定义从语料库中筛选出over作为时间介词的索引进行研究。

具体来说,over作为时间介词时的意义理解需借助“时间是空间”隐喻,由于时间无形,人们对时间的认知往往需要借助空间。殷胜楠(2013)基于Lakoff的研究,认为over最核心的空间域意义为“高于且靠近一个地标”,这里的“高于”映射到数量域中表示“多于”,而在时间域中可表示“超出”一段时间。此外,Dewell(1994:351-380)也基于Brugman和Lakoff的意象图式理论,详细说明了over的各项不同含义。在他给出的over的所有空间意义中,多方向路径中描述的一种情形为物体从多个方向移动出一个容器之外,即溢出。溢出隐含的意义为“超出”,over的空间域中的溢出义对应到时间域中为“超出一段时间”。

其次,Dewell还给出over的延伸路径:线性延伸轨迹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覆盖路径,即物体在一个完整且连续的平面上的移动轨迹,映射到时间域中意为一段完整的时间;另一种为物体的移动轨迹可能延伸到该路径的任意一个位置,对应到时间域中意为不确定的一段时间。总之,over在空间域中的这两种情况对应的时间域中的意义都为“在(一段时间)期间”,即during。本文对over在语料库中作为时间介词的索引分类即基于这两个意义。

2.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解决三个研究问题。一是英语本族语者和中国学生在将over作为时间介词使用时的频率是否有差异?二是英语本族语者和中国学生对over的两种时间意义的使用是否存在差异?三是可能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为解决这三个问题,本文对比over在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和在中国学生英语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选取布朗语料库(Brown Corpus)和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这两个语料库规模相同,布朗语料库搜集了来自1961年印刷的美国英语文本中的1014312个词;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来自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为1000000词。由烟台大学杨林伟老师建立的爱语料库网站提供这两个语料库的简单检索工具Online Corpus Concordancer,产生的索引以随机顺序呈现,每一行索引的关键词前后都为8或9个单词,能够提供相对完整的上下文信息。

为了能以量化方式呈现over在两种语料库中索引的差异,本文采用对数似然率(log likelihood ratio)并参考Sig.值对比两种语料库中的频数差异是否显著,若Sig.值计算结果大于0.05,那么认为两个比例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反之则说明存在差异,若Sig.值小于0.01,则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LLR值和Sig.值由对数似然率计算器计算得出。

本文首先分别统计了over在两个语料库中作为时间介词时的频率,再利用LLR值对比英语本族语者和中国学生在将over作为时间介词使用时的频率是否有差异。之后分别将两个语料库中over作为时间介词的索引按照over的两种时间意义分类,统计两种意义的频率及各自的比例,再利用LLR值横向比较这两种意义在两个语料库中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3.结果和讨论

3.1 数据分析

表1为over在两个语料库中作为时间介词的频率,及其占over全部索引的比例和LLR值。

如表1所示,中国学生使用over的频率远远小于英语本族语者,只有743条语料,而其中中国学生将over用作时间介词的频率更少,仅有27条,与布朗语料库对比Sig.值小于0.01,可见这种差异非常显著。

将布朗语料库中over作为时间介词的82行索引与学习者语料库中的27个索引按照over的两种时间意义分类。在布朗语料库的82行中,有69行表示在(一段时间)期间,只有13行表示超出一段时间。而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的情况正好相反,27行中只有6行表示在(一段时间)期间,而有21行表示超出一段时间,具体数据如下所示,表2为布朗语料库中的over时间意义分类结果,表3为学习者语料库中的分类结果。

表1 over作为时间介词在两个语料库中的频数对比

表2 布朗语料库中的时间介词over

如表2所示,例句“Brown & Sharpe has become over the years a singular monument to the mechanical” 的意思是“Brown & Sharp在这些年期间成为了一个不朽的作品”,“15 blood transfusions were given over a period of 4 years” 的意思是“15次输血都发生在这4年期间”。在这两句话中,“the years” 和“a period of 4 years”都是指一段时间,over表示在这一段时间期间。而例句“Our building time was slightly over 400 hours — but the total cost for”的意思是“我们的建设时间超过了400个小时”,这里400个小时是一个时间段,over表示超出了这个时间段,也就是“我们的建设时间比400个小时多”。同理,在“for use of employees on business dates back over forty years”中,forty years是一个时间段,over表示超出了这一段时间。

表3 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的时间介词over

表3是over作为时间介词在中国学习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如其所示,仅有6行索引表示“在……期间”,如例句中的“这些年”(these years)、“一夜”(night)、“这三十年”(the 30 years),都表示完整的一段时间或者不确定的一段时间,而所述的这个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变富裕或者变贫穷”、“发展中国家取得进展”三件事分别发生在这三个时间段期间。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over表示超出一段时间的语料占多数,有21行,例句中的“七十年”(seventy years)、“一年”(a year)、“十个小时”(ten hours)都为确定的时间段,而“历史”、“我来到这里”、“工作”这三件事的持续时间都超过了上述的三个时间段。

在明确over作为时间介词时的两种不同意义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之后,为对比两者差异,本文对上述两个表格进行交叉对比,即利用LLR值和Sig.值对比两个语料库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over的时间意义在两种语料库中的对比

从表4可以看出,两种意义在两个语料库中LLR值对比的Sig.值都小于0.01,这说明两种语料库中的over时间意义的使用存在显著差异,即不仅中国学生将over作为时间介词使用的频率远远低于英语本族语者,这两个群体在使用over的两种时间意义时也存在显著差异。以下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3.2 原因讨论

3.2.1 母语的负迁移作用

迁移即母语的影响,正迁移指母语中的结构或语言规则与二语或外语中的结构或语言规则相似时,对二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相反,若母语中的结构或语言规则不符合二语时,母语对二语学习产生负面作用,即负迁移(Saville-Troike 2006: 19)。对于介词,英语中有些表达必须借助介词,而在其它语言中的对应表达可能不需要介词,或者相反,英语中不需要介词时,其它语言中相同的表达需要介词(Swan 2005:425)。

在布朗语料库中搜集到的over作为时间介词的索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搭配为over the years、over night、over a period of time,分别意为“这些年”,“一夜”,“一段时间”,这三种表达在汉语中对介词的要求是可有可无。例如“We take more textile imports from the less-developed countries over the years”意为“我们这些年从欠发达国家进口了更多的纺织品”,可见,表达“在(一段时间)期间”的意思时,汉语不需任何介词。当然,这里也可以加入介词变成“我们(在)这些年(期间)从欠发达国家进口了更多的纺织品”,但较为生硬。其次,over night是英语中的常见搭配,表示某事发生在一夜之间,而汉语中表达这个意思时则加或不加介词都很自然,如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一夜之间白了头等。英语和汉语的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中国学生使用over的频率低于英语本族语者的原因之一。

3.2.2 多义词的习得及原型意义的重要性

Lakoff,Langacker等几位认知语言学家曾经基于范畴理论研究一词多义现象,他们认为“词义属于语义范畴,词的不同义项就是相应范畴的不同成员”(李福印 2008:214)。一个词的语义范畴中最典型的一个义项成员即是这个词的原型义项,一般也是这个词的本族语者见到这个词时第一反应的义项,原型义项与该词的其他义项具有关联性,其它义项一般通过隐喻、转喻等手段从其原型义项中抽象出来(李福印 2008)。因此在学习多义词时往往从认识一个词的原型义项开始,进而通过联想等掌握其他义项。

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关于over原型义项的研究有很多,殷胜楠(2013)结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上对over的24种义项的解释及以往关于over意义的研究给出了over的原型义项。over的原型义项属于空间域,而在空间域中最典型的义项为“高于且接近某一地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无法像本族语者一样在母语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掌握over 的所有义项,因此在学习over这个词时最先掌握的是其原型义项。而“高于某一地标”这一原型义项映射到时间域时即表示“多出”或“长于”某一段时间,因此,相对于over的在(一段时间)期间这一义项,中国学生对超出一段时间更加熟悉。

此外,当中国学习者想要表达在(一段时间)期间这一义项时,更倾向于使用during,而不是over。根据《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 during的义项较单一,基本含义就是“在……期间”,因此中国学生倾向于选用意义更明确的during。相反,该词典中关于over作介词的义项多达15项,且“在……期间”并不是其核心义项,因此,中国学生可能没有掌握over“在……期间”这一义项。综上所述,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over意为在(一段时间)期间的索引少于over意为超出一段时间的索引,且两种意义的出现频率都少于布朗语料库。

3.2.3 其他原因

除上述原因外,学生对介词的掌握情况与其学习习惯有关。由于同义介词的存在,学生往往倾向于避开自己不熟悉的介词转而使用更加简单常用的介词。其次,相对于at、on、in等常用介词,over出现的频率本身偏低,因此学生的输入不足,而学生学习时往往对不熟悉的词较为抵触,导致对本身输入不足的介词使用和练习更少,更加不利于介词习得(谢珍 2010)。笔者同样统计了at、on、in作为时间介词时在这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从两个语料库中每一个介词随机抽取1000条索引,结果发现in用作时间介词的频率相当,分别为100和103,而在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at和on用作时间介词的频率要高于布朗语料库,这可能与中国学生倾向于选择简单常见的介词有关。此外,教师教学时对某一介词的不重视或学生投入的努力程度不够,都可能造成对某一介词的不熟悉,进而导致使用频率较低。

4.结束语

本文采用语料库为对比中国学生与英语本族语者使用over的差异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证据。研究中发现的差异为以后的介词教学提供一些启发,如重视学生对一词多义介词的训练,除了要掌握介词的原型意义外,要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其他隐喻意义,而语料库可以提供相关材料,使学生了解英语本族语者对某一介词的使用情况。

Dewell, R. B. 1994.Over again: Image-schema Transformations in Semantic Analysis[J].CognitiveLinguistics(5).

Hunston, S. 2002.CorporainAppliedLinguis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 P.

Kemmerer, D. 2005.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meanings of English prepositions can be independently impaired[J].Neuropsychologia(43).

Lakoff, G. 1993.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J].MetaphorandThought(41).

Lakoff, G. & M. Johnson. 2003.MetaphorsWeLive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koff, G. 2009. The Neural Theory of Metaphor [OL]. http://ssrn.com/abstract=1437794 or http://dx.doi.org/10.2139/ssrn.1437794.

Qianhui, Y. 2008. The Corpus-based ESM Analysis of the “AT-ON-IN” Micro-system[MA].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avchenko, E. 2013.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English and Norwegian cognates from and fra [MA]. University of OSLO.

Saville-Troike, M. 2006.Introducing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P.

Schilder, F.& C. Habel. 2001. From temporal expressions to temporal information: Semantic tagging of news messages [P]. In Proceedings of the Workshop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ulouse.

Swan, M. 2005.PracticalEnglishUsage[M]. Oxford: Oxford UP.

李福印. 2008.认知语言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谢珍.2010. 关于边缘介词习得困难的成因探析[MA]. 陕西师范大学.

殷胜楠.2013. 基于原型范畴化理论的一词多义研究[MA]. 沈阳师范大学.

周恂.2009. 英语时间介词语义构建的认知语言 学研究及其对应于介词教学的启示[MA]. 广州大学.

2016-07-20

猜你喜欢
本族语义项介词
介词和介词短语
介词不能这样用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科技写作中的词块:语料库方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述评
英汉本族语者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音感知及言语理解度的对比研究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Enhanced Precision
看图填写介词
最容易发的音与最难发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