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对淋巴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7-01-15 05:10李青敏王海军张一平闫雅雯余伟佳李忠正郭永明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胸腺淋巴亚群

李青敏,王海军,张一平,闫雅雯,余伟佳,李忠正,郭永明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针灸推拿对淋巴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青敏,王海军,张一平,闫雅雯,余伟佳,李忠正△,郭永明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针灸推拿治疗以其安全有效、费用低廉、副作用小等特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认可,针对其机理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基于针灸推拿能调节免疫功能,而淋巴系统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所以目前多从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本研究主要论述了针灸推拿对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管等方面的影响及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近10年文献总结了针灸推拿对淋巴系统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促进针灸推拿免疫机制的研究。

针灸;推拿;淋巴系统;免疫功能;研究进展

淋巴系统是类似于血液循环系统的一个网状系统,是由淋巴管道、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等组成,淋巴管道是淋巴的运输系统,包括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网或淋巴管丛、集合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淋巴组织是含有大量淋巴细胞的网状结缔组织;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和胸腺等。淋巴器官具有免疫功能,所以说淋巴系统是人体一个重要的免疫系统。随着人们认识到针灸推拿在抗炎、抗感染、抗肿瘤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有关它对机体免疫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表明针灸推拿能调节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并且这种功能具有整体性和双向性。淋巴系统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针灸推拿对淋巴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报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笔者将从针灸推拿对淋巴细胞、淋巴结、淋巴管、扁桃体、脾、胸腺等方面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针灸推拿对淋巴细胞的影响

淋巴细胞是人体内数量较多的细胞群体之一,成人约有1012个。淋巴细胞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群体,包括许多具有不同免疫功能的亚群,T细胞和B细胞是其中最主要的两大淋巴细胞群。这两群淋巴细胞均有特异性抗原受体,接收抗原刺激后能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其他淋巴细胞群包括NK细胞和K细胞等。目前有关针灸推拿对淋巴细胞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研究方面,而且主要以针灸为主。

1.1 针灸推拿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

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来源于骨髓内的淋巴样干细胞,在胸腺内发育成熟为T细胞,可随血液和淋巴再循环游走于全身各处组织中。T细胞执行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习惯上根据T细胞表面的CD抗原将其分为两个亚群,即CD4+T细胞和CD8+T细胞。目前文献报道中主要是观察正常人或患有各种疾病的病人针灸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总数及其亚群分布的变化,以此来说明针灸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赵昌林等[1]对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针刺和艾灸研究,发现治疗后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CD3+)和T辅助细胞(CD4+)的数量、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提高,提示针灸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丁依红等[2]研究不同针刺麻醉对围手术期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将患者分为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针刺复合非经穴组及全麻组,结果显示术后2 h的CD3+、CD4+、CD8+均低于术前,提示麻醉和手术均可抑制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而经穴组2 h的CH4+降低不明显,CD4+/CD8+比值上升趋势明显,说明术中针刺经穴具有提高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另外经穴组的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非经非穴组和全麻组。

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反映了机体细胞免疫的能力,是机体免疫能力高低的一项反应指标。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和免疫功能的低下有关,都会造成T淋巴细胞数量的改变和T细胞亚群的紊乱,而针灸刺激可以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调节机体免疫使其恢复平衡状态。张双燕等[3]将肠癌术后患者分为针灸组、中药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结果对比显示,针灸组较其余两组的CD3+、CD4+细胞百分比值及CD4+/CD8+比值均有显著提高,使外周T细胞亚群的分布趋向合理。许延林[4]探索火针四花穴对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通过检测患者细胞因子IL-2、TNF-α、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治疗组IL-2、CD3+、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NF-α显著降低,说明火针四花穴可减轻化疗对T细胞亚群的损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甘水咏等[5]观察推拿“足三里、肾俞”对阳虚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发现推拿组的CD4+/CD8+变化与黄芪注射液注射组无差异(P>0.05),认为推拿治疗阳虚大鼠有效可能与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及改善其功能有关,提示推拿该两个穴位可提高大鼠的免疫功能。闫亚南等[6]研究发现直接灸和隔姜灸“肝腧穴”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大鼠外周血的CD4+T细胞含量、同时提高CD4+/CD8+比值,另外直接灸还可显著提高CD3+T细胞含量,这说明艾灸可以提高免疫应答效应并增强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进而抑制肿瘤生长。

1.2 针灸推拿对B淋巴细胞的影响

B细胞是一群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它有两个基本的功能,一方面作为免疫细胞直接参与免疫应答,介导体液免疫;另一方面作为特异性的抗原提呈细胞选择性的捕捉抗原并提呈给T细胞,协同和调节T细胞免疫应答。B细胞以上的两个基本功能是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所介导。B细胞抗原受体的信号传导有许多分子参与,主要包括B细胞抗原受体(BCR)和BCR相关联的分子,BCR通过与抗原结合,介导信号蛋白激活B细胞内的多种酶活化途径,最终导致B细胞的增殖、活化、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针灸对B细胞的调节主要是影响B细胞抗体的生成,体现在针灸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上。周玲玲[7]探究针刺和人参煎剂对慢性疲劳大鼠体液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中药组及针药组的IgA、IgG、IgM及血清溶血素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针药组明显高于针刺组、中药组(P<0.01),针刺组与中药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提示针刺和中药均能增强疲劳大鼠体液免疫的调节功能,两者结合效果更好。

基于顽固性面瘫的发病与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增高相关,王宏伟等[8]观察百会灸和针刺对顽固性面瘫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前针刺和百会灸组患者的IgA、IgG、IgM含量较正常值显著升高,进过两个疗程治疗后两组含量均显著降低,百会灸组显著低于针刺组(P<0.05)。提示艾灸和针刺都能使异常增高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降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这可能也是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作用机制之一。唐英等[9]观察艾灸对脑瘫患儿免疫能力的影响,对230例患儿分别采用艾灸“关元、肾腧、足三里”三穴和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两组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IgG、IgA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30天后艾灸组IgG、IgA含量增加不如西药组,90天艾灸组优于西药组,匹多莫德口服液是一种免疫调节促进剂,结果提示从长期治疗效果来看艾灸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要优于西药匹多莫德。赖敏等[10]研究针刺治疗肿瘤的效应和机制,发现电针“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可使肿瘤模型的IgA、IgM、C3含量明显增高,提示电针可增强大鼠的免疫功能;还可显著抑制肿瘤体积的生长,对肺癌、胃癌、皮下瘤生长抑制率分别达到29.83%、38.28%、35.35%。崔瑾等[11]观探讨头针及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及自身免疫机制,发现5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下调,血清IgG、IgM浓度升高,提示患者存在异常的自身免疫炎症;经过头针和推拿治疗后患者CD4+恢复正常、CD4+/CD8+升高,同时血清IgG、IgM恢复正常,患者下肢疼痛也明显缓解,推测调节自身免疫是针灸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有效的机制之一。

1.3 针灸推拿对NK细胞的影响

自然杀伤细胞(NK)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NK细胞可通过多种途径活化,具有自然杀伤活性,在针对靶细胞特异性IgG抗体的介导下可杀伤相应靶细胞,还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发挥调节免疫和造血作用。近年来NK细胞作为肿瘤细胞免疫基础受到广泛重视,NK 细胞属于固有免疫的代表,但同时具有适应性免疫细胞的特性,它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主要通过自我丢失模式介导,NK细胞还有类似于T淋巴细胞的获得性免疫特征,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免疫监视功能。针灸不仅能上调NK细胞的水平还可增强NK细胞的杀伤能力,同时能有效缓解癌症导致的疼痛。高明等[12]探讨针灸预处理对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间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时,发现大负荷运动后运动员的NK细胞数量明显降低,针灸预处理组虽然也降低了但是NK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大负荷运动会使运动员的免疫功能降低,针灸预处理可以明显缓解这一症状。卢岱静[13]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艾灸,证实艾灸提高了老年小鼠巨噬细胞和NK细胞毒活性,提示艾灸可提高老年动物的免疫力。研究[14]发现在化疗进行1个月后,由于在这一过程中同时使用了电针疗法,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测值非但没有下降(各项指标均P>0.05),反而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综上,针灸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主要表现:①针灸对T细胞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效果与机体原有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②针灸对CD4+T细胞的影响较大,而对CD8+T细胞的影响不太明显;③针灸可使紊乱的CD4+/CD8+比值趋于正常。针灸不仅对细胞因子具有调整作用,对其它免疫分子同样具有显著作用,针灸对免疫球蛋白的升高作用不仅表现在病理状态下,对正常机体也是如此,对IgG、IgA的升高作用较明显,针灸既能使免疫低下的人或动物免疫能力增强又能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具有双向调节性。NK细胞在抗肿瘤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灸对NK细胞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上调机体NK细胞的水平、增强NK细胞的活性两方面。

2 针灸推拿对淋巴结的影响

淋巴结属于周围淋巴器官,分布很广泛,主要分布在脉管分叉、躯体和关节的凹陷处。人体各部位和各器官的淋巴引流通过淋巴管引流注入附近的淋巴结,淋巴结主要有三大功能:滤过淋巴、产生淋巴细胞和参与免疫反应。淋巴结对细菌、异物、毒素和癌细胞等物质和分子有阻止其扩散和清除的作用。目前针灸对淋巴结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针灸对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结核和淋巴结炎等淋巴结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很少涉及针灸治疗疾病机制方面的研究。

张露芬等[15]观察针刺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模型血浆、下丘脑、垂体、淋巴结β-内啡肽(β-EP)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可以调节不同组织的β-EP水平,针刺后,下丘脑β-EP水平呈降低趋势,血浆、垂体、淋巴结β-EP水平呈升高趋势,针刺可抑制早期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的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各组织器官的β-EP水平从而抑制或减轻伤害性刺激对机体的损伤。之后朱文莲等[16]将针刺换成了艾灸做了上述类似的实验,发现模型组β-EP在血浆中下降、下丘脑中升高,艾灸组垂体和淋巴结内的β-EP显著升高,因此他们推测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可能是艾灸对免疫炎症调节的作用靶点,提高淋巴结中β-EP可抑制免疫炎症。尚坤等[17]对免疫抑制家兔进行背部推拿并观察上述指标,发现推拿使淋巴结中的β-EP含量增加,血浆中的β-EP降低,提示推拿同样能够有效调节机体免疫网络介导物质β-EP,从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3 针灸推拿对淋巴管的影响

淋巴管是淋巴循环的管道,主要功能是收集体内淋巴液。针灸对淋巴管的作用研究主要是针灸对急慢性淋巴管炎的治疗作用报道。急性淋巴管炎是浅表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属祖国医学“红丝疗”范畴,多发生于四肢末端。陈佳静等[18]采用温针灸治疗乳腺癌术后慢性淋巴水肿(BCRL),实验结果显示温针灸能有效提高BCRL的有效指标,其效果改善与地奥司明片疗效相当,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曾玉丹[19]观察中药外洗与艾灸疗法治疗BCRL的临床疗效,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与上肢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了中药外洗和艾灸,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3.3%和66.7%,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提示艾灸与中药外洗能有效治疗乳癌术后的淋巴水肿。

胸导管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胸导管的淋巴量占全身的50%~70%,李忠正等[20]观察针灸和温针灸对大鼠胸导管淋巴液量及其组胺等物质含量的变化,发现针刺和温针灸能显著增加胸导管淋巴液量,推测针灸提高机体免疫可能与淋巴系统有关。

综上所述,针灸对淋巴管影响的研究目前进行的很少,机制研究多是对淋巴管内的淋巴量及某种因子的研究,临床研究目前也很少见。

4 针灸推拿对扁桃体的影响

扁桃体是口咽部上皮下的淋巴组织团块,是腭扁桃体、咽扁桃体、舌扁桃体和咽鼓管扁桃体的总称,位于咽部附近,共同围成咽淋巴环。扁桃体可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故具有抗细菌抗病毒的防御功能。当机体因过度疲劳、受凉等原因而使抵抗力下降,上皮防御机能减弱,腺体分泌机能降低时,扁桃体就会遭受细菌感染而发炎。扁桃体发炎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针灸特别是灸法对扁桃体炎有特殊的治疗作用,临床经验报道较多。

针灸治疗扁桃体炎临床的方法选择和穴位选用也不尽相同,有学者[21]应用醍醐灌顶针灸法,交通任督,升津降火,即针刺廉泉、百会、天突、气海、中脘、大椎等穴与艾灸涌泉相结合,在临床上获得了很好的疗效。董秀兰等[22]采用耳针结合常规方法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46例,使总有效率从80%提高到93.48%。单纯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扁桃体炎的临床报道也较多,主要穴位选择有阿是穴(扁桃体病灶)[23]、天容[24]、合谷[25]、太冲[26]等,临床效果也都较好。针刺放血疗法也较常用,放血部位有的报道选择三棱针于局部黏膜浅刺5~6次,再用三棱针刺同侧少商、商阳穴,每穴放血4~5滴[27];有的选用毫针散刺法在下颌角前(下颌骨下内缘,下颌角前1寸处)、耳后紫筋(耳尖下外8分处)放血[28];有的选择在耳背静脉毫针放血[29]。

5 针灸推拿对脾的影响

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具有滤血、造血、储血和参与免疫反应等作用,脾内的巨噬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均有较强的吞噬作用;脾在胚胎发育时期,能制造各种血细胞和血小板;脾内储存着大量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是体内的重要储血器官;脾内存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脾在机体的防御、免疫中具有重要地位,有些机能不易被取代。路玫等[30]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制备荷瘤小鼠模型,发现模型组脾脏中的IL-2、TNF-α含量显著下降,针刺组和艾灸组均选取“大椎”“膈俞”“肾俞”“足三里”进行治疗,5天后脾脏中的IL-2、TNF-α含量均升高,P<0.05。证明针刺可有效提高CTX化疗荷瘤小鼠脾脏功能,减轻化疗所致的免疫功能损伤,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卢咏梅[31]通过大强度运动使大鼠处于应激状态,然后通过艾灸、艾灸加电针对关元、百会、足三里三穴进行干预,结果发现应激组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显著下降;艾灸组和艾灸加电针组均有效阻止了大强度运动应激大鼠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下降,综合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针灸可能是通过正向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来调节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李海燕等[32]探究针灸“大椎穴”调节肿瘤免疫抑制的作用机制,发现艾灸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P<0.05),抑瘤率达39.3%,另外艾灸组还原值均高于荷瘤组,说明艾灸能增强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电针组和艾灸组的脾脏指数均比荷瘤组升高(P<0.05),说明电针和艾灸可促进小鼠脾脏增值,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6 针灸推拿对胸腺的影响

胸腺是中枢淋巴器官,胸腺的功能比较复杂,具有内分泌腺的功能,其主要功能是培育和制造T淋巴细胞和分泌胸腺激素,分泌的激素与胸腺内的巨噬细胞、交错突细胞等共同形成培育T细胞的微环境。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是运用T细胞敏感的刺激物(刀豆蛋白A)在体外刺激T细胞,使细胞的蛋白质及核酸合成增加,细胞体积增大并转化为具有分裂能力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高低,是判断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33-34],胸腺指数也是反映胸腺免疫功能的重要指征之一,其数值高低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35]。田阳春等[36]研究不同针刺深度对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胸腺指数的影响,发现深刺作用后(肌肉组)大鼠胸腺指数及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而浅刺作用后(皮下组)大鼠胸腺指数及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胸腺是免疫活性的T细胞进行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它对免疫功能有着重要影响,胸腺退化将使T细胞减少进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华亮[37]探究针刺预处理对老年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空白组、免疫抑制模型组的胸腺出现萎缩、排列紊乱、皮质胸腺细胞减少等情况;针刺预处理组及针刺+免疫抑制模型组的胸腺皮质较薄、胸腺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排列规则,提示针灸可以够纠正或延缓胸腺结构萎缩和功能退化,促进细胞正常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具有可靠的抗老益寿作用。奚人杰等[38]观察不同推拿手法对正常和麻醉后小鼠胸腺和脾脏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的影响,发现推法组的胸腺和脾脏、点按组的脾脏内NE浓度比空白组的显著降低,而麻醉推法组和麻醉点按组内的NE无明显差异,推断推拿手法通过对体表的刺激改变了交感神经兴奋性,使免疫器官内的NE降低,进而调节免疫功能。

7 小结

目前,针灸推拿对淋巴系统的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或淋巴组织器官中T、B等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观察指标比较单一独立,各项研究之间还没有建立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系统综合概念。淋巴系统是一整体,淋巴系统在参与机体免疫反应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其他系统关系密切,在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且针灸推拿对机体的作用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整体调节的,因此,今后针灸推拿对淋巴系统的作用研究应该多角度、多系统的开展,以求进一步揭示针灸推拿治疗疾病的机制。

[1] 赵昌林,彭磷基,张子丽,等.针灸对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0(1):10-12

[2] 丁依红,顾陈怿,沈利荣,等.针刺配合全麻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杂志,2011,31(1):80-82

[3] 张双燕,杜业勤.温针灸对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1(6):513-517

[4] 许延林.火针四花穴对肺癌化疗患者IL-2、TNF-α、T细胞亚群的影响[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31-42

[5] 甘水咏,樊云,闻庆汉,等.推拿足三里、肾俞穴对阳虚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影响的实验研究[J]. 湖北中医杂志,2005,27(7):5-6

[6] 闫亚南,王宁,王卓昱,等.直接灸“肝俞”对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6(4):321-326

[7] 周玲玲.针刺结合人参煎剂对慢性疲劳模型大鼠体液免疫影响的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15-20

[8] 王宏伟,文新,魏清琳.百会灸治疗顽固性面瘫及其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3,33(4):306-308

[9] 唐英,马彩云,尚清,等.艾灸对脑瘫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6,36(1):12-16

[10] 赖敏,王淑美,张文亮,等.电针对Walker-256模型大鼠肿瘤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8(8):607-609

[11] 崔瑾,向开维,梁永瑛.头针及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对自身免疫水平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4(7):3-6

[12] 高明,吴瑛,盛泽田,等.针灸预处理对摔跤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67-72

[13] 卢岱静.艾灸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4):42-43

[14] 叶芳,刘德山,王淑丽,等.电针疗法对化疗患者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体液免疫及白细胞计数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0(4):212-214

[15] 张露芬,闫明茹,程金莲,等.针刺对早期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浆、下丘脑、垂体及淋巴结β-EP水平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70-73

[16] 朱文莲,李敬道,张露芬,等.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免疫介导物质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1(3):1-4

[17] 尚坤,伍颖慧,农云凤,等.背部推拿疗法对机体不同组织免疫网络介质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3):6683-6684

[18] 陈佳静,叶小舟,张媞,等.温针灸改善乳癌术后慢性淋巴水肿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0):133-136

[19] 曾玉丹.中药外洗与艾灸疗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中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2):183-185

[20] 李忠正,陈静子,郭义,等.大鼠“足三里”穴不同干预措施对胸导管淋巴液量及其相关化学物质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2(6):453-457

[21] 甘晨曦,谢强,邓琤琤.谢强醍醐灌顶针灸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阴虚型)的机理探讨[C]//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会议论文集:2013版.贵阳: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2013:243-245

[22] 董秀兰,王丽清.综合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46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326-328

[23] 刘世伟,李红霞.毫针针刺治疗急性扁桃体炎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159-1163

[24] 高楼建.针刺天容治疗急性扁桃体炎12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3):127-129

[25] 强胜.针刺蛾根、合谷穴治疗急性扁桃体炎62例[J].中国针灸,2009,29(4):264-268

[26] 马言清,袁建民,郑学锋.针刺太冲穴治疗慢性扁桃体炎10例[J].中国针灸,2004,24(11):808-810

[27] 徐书华.针刺放血加解毒利咽汤治疗急性扁桃体周围炎26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1):1420-1421

[28] 王秀军.针刺放血治疗急性扁桃体炎2700例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1):20-21

[29] 付淑文.针刺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46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4):245-246

[30] 路玫,王延超,于冬冬,等.针灸对CTX化疗荷瘤小鼠脾脏组织中IL-2和TNF-α含量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5,35(11):1145-1148

[31] 卢咏梅.针灸对运动应激大鼠免疫机能的调节作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32] 李海燕,裴建,刘志丹,等.针灸对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Stat5_Foxp3通路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0(3):190-194

[33] Arranz L,Guayerbas N,Siboni L,et al.Effect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the immune function impairment found in anxious women[J].Am J Chin Med,2007,35(1):35-51

[34] Mangano K,Quattrocchi C,Aiello C,et al.Immunomodulatory properties of cefaclor:in vivo effect on cytokine release and lymphoproliferative response in rats[J].J Chemother,2006,18(6):641-647

[35] Song F,Guan Z,Gienapp IE,et al.The thymus plays a role in oral tolerance in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J].J Immunol,2006,177(3):1500-1509

[36] 田阳春,郑玲,袁英,等.不同深度针刺足三里穴对健康大鼠外周血细胞形态数量及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胸腺指数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29):5687-5690

[37] 华亮.针刺预处理对老龄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38] 奚人杰,赵峥睿,王中林.推拿对小鼠脾脏与胸腺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8):1846-1849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on Lymphatic System

LI Qing-min,WANG Hai-jun,ZHANG Yi-ping,YAN Ya-wen,YU Wei-jia,LI Zhong-zheng△,GUO Yong-ming

(Tianji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ianjin300193,China)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therapy are gradually accepted by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for its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low cost, few side-effect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Its study on the mechanism has also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can regulate the body's immune function, and the lymphatic system and immune func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herefore, there are many in-depth studies in the aspect of immune molecules, immune cells, immune response and so 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cupuncture and massage’s influence on T lymphocytes and B lymphocytes, NK cells, thymus, spleen, tonsils, lymphatic vessels, and finds some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f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on the lymphatic system by consulting the literatures in the past decade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of immune mechanism in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Acupuncture;Massage;Lymphatic system;Immune function;Research progres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403494。

李青敏(1993-),女,2015级针灸推拿专业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李忠正(1984-),男,讲师,研究方向:针灸推拿作用原理及标准化研究。

R246.9

A

1005-0779(2017)04-0072-05

2016-11-01

猜你喜欢
胸腺淋巴亚群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CT胸腺厚度联合视觉评分对非胸腺瘤型重症肌无力胸腺异常的诊断价值
胸腺增生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CO2激光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CD11b和CD27定义人类NK细胞新亚群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北美淋巴水肿治疗师培养、认证及对我国的启示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