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报刊社论态度研究

2017-01-17 05:22李响
当代外语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社论语料语料库

李响

(广东警官学院,广州,510231)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报刊社论态度研究

李响

(广东警官学院,广州,510231)

本文以自建英语报刊社论语料库中高频词为意核,在分析共现词、类联接、语义趋势和语义韵的基础上,基于评价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详细地阐释其典型类联接结构内隐含的词汇和小句态度资源。研究发现:(1)在三种典型搭配框架里,社论几乎没有使用情感系统,主要使用判断系统和鉴赏系统态度资源;(2)社论对中国和不同国家的关系有着不同的评价,对中国的事物和行为基本持肯定的态度;(3)社论的态度通常以隐性的方式表达,提高评论的客观性。

社论语料库,评价理论,概念整合理论,态度

1.前言

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近年来,对社论如何通过语言实现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影响和说服读者的研究逐渐增多。这些研究大多是基于Martin的评价理论,以词语或短语为研究对象,探讨社论背后的态度和立场,较少涉及小句(王振华2004);大多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某篇社论或某一事件的社论态度进行研究,采用定量统计方法的研究为数不多(杨信彰2003;李战子2004)。这种定性研究方法因偏重主观性和缺乏代表性而遭到部分学者的批评(Stubbs 1997; Widdowson 2004:169),他们对研究者对话语材料的选择及其代表性提出了质疑,认为选择特定的词语,从特定视角所作的阐释有失偏颇。因此,一批专家倡导基于语料库,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对政治新闻语篇进行批判性分析,观察那些不断重复的语言,揭示其隐含的意义,更清晰地识别和描述语篇(Hunston 2002:123;Baker& McEnery 2005; Bakeret al.2008)。

2.语料库方法和态度研究

语料库方法是基于大量客观、有代表性的语料,采取频数驱动的方法,观察反复出现的词语、搭配、语法模式,进而分析隐藏的语义趋势和语用态度。语料库的定量分析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从而有助于克服研究者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语料的丰富性也减少了研究者选择分析对象的随意性,增强解释的说服力。语料库语言学家们对隐藏在语篇中的态度十分感兴趣。Biber等(1989;1999:854-874)基于语料库研究不同语类中立场表达手段的异同,态度立场是其研究的立场表达手段之一。Louw (1993,2000)认为,说话者或作者的态度或评价立场通过语义韵传递。从以往的研究可以看出,语料库语言学家对话语中隐藏的态度研究主要从词汇-语法的立场出发,分析语篇关键词的共现模式,尤其是搭配词的语义趋势和语义韵来研究语篇的态度立场。Sinclair(2004:34)曾指出“Semantic prosody is attitudinal”。Partington(1998:71)也认为“Semantic prosody is a sub-category of evaluative connotations”。卫乃兴(2002)指出,“语义韵”研究的是隐含的态度意义,传达态度意义的不是单个单词,而是整个短语。

而以Halliday为代表的另一支Neo-Firthians学派更加注重态度立场的语法表达体系。Halliday和Matthiessen(2004:626-635)提出人际修饰语传递的态度意义往往与整个小句的意义密切相关,认为态度立场由表达大小、质量或年代的人际修饰语来承担,主要为形容词。Martin评价理论认为,态度指的是人们参照情感反应或文化制约下的价值体系对参与者和过程进行主体间性评价的意义资源,即“情感表现、加强和反应,道德判断和美学评价的选择资源”,因此态度又可分为情感、评判和鉴赏,分别属于心理、伦理和美学范畴(陈晓燕2007)。

语料库语言学长于客观、详尽的描述,系统功能语言学长于解释。为了使研究更加客观、科学,解决语料选择缺乏代表性的问题,不少语言学家就汲取二者的长处,探究语篇的态度或评价资源。他们采取的研究模式总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即先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小样本进行分析,然后将得到的结论在大规模语料库中进行验证,如Martin(2006);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方法,即基于频数驱动,从语篇的关键词出发,观察与之高频共现的搭配词,语法模式和语义趋势,然后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阐释,如Halliday和Matthiessen(2004)、Sinclair(2000)、王振华(2004)、胡美馨和黄银菊(2014)、李长忠和眭丹娟(2012)。本研究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从社论语料库的关键词出发,探寻语料凸显的语法模式和语义趋势,然后结合评价理论,详细分析社论语篇隐藏的态度立场。

3.语料与研究方法

作者随机抽取2014~2015年《北京周报》的评论员文章和《中国日报》的社论制作成社论语料库。其中《北京周报》文章95篇,共计41522个型符,《中国日报》76篇,共计48060个型符。以LOB为参照语料库,用AntConc 3.2检索。

本研究从词出发,然后拓展到搭配框架和小句,从不同层次探索社论语篇隐藏的态度立场。首先检索出社论语料库的主题词,然后探索围绕主题词的高频共现词以及它们的语义趋势,分析弥漫在搭配框架内的语义韵,解释隐含在语篇内部的作者的态度。为了进一步阐释社论语篇的态度,作者基于Martin的评价理论的态度分析方法,从情感、评判和鉴赏三个维度分析共现模式内部隐含的态度资源。由于Martin的评价系统主要以词汇为中心,只在情感子系统上旁涉小句过程,所以作者同时借鉴王振华(2004)研究中使用Fau-connier和Turner概念整合理论的方法分析没有包含态度词汇的小句隐含的态度。

4.结果与讨论

对比参照语料库,作者按照关键性排列检索出社论语料库的主题词(见表1)。

表1 社论语料库主题词

作者以上表的主题词为检索词,分别检索出它们各自搭配力排名前五的搭配词,然后对比主题词和搭配词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表的主题词互为高频搭配词,如China的高频搭配词是“economic,growth,Japan,economy,development”;economic的高频实词搭配词是“growth,development,social,cooperation and slowdown”。从语义分类来看,社论语料主要涉及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国际关系等方面。作者以China为节点词(span=5),从词从、搭配词和语法模式出发,探索社论中隐藏的对中国的态度。研究发现,47.2%的China在语料库中处于主位位置,单独或和其他名词一起做句子主语,余下的通常和介词一起做状语或补语。作者根据语义将China处于主位位置时的高频搭配词分成三类:第一类表示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或机构的关系,类联接为“China and NP or China-NP(America,Europe,Japan,Africa etc.)+V”;第二类表示所属关系,类联接为“China's NP(exports,economic development,commitment,etc.)+V”;第三类中China直接作为主语,类联接为“China+V”。下面从这三个方面详细分析社论中隐含的对中国的态度立场。

4.1 类联接“China and NP+VP”包含的态度资源

研究发现,该类联接结构在社论语料库中共出现73次,作者基于评价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分析落入该类联接结构中的态度资源(span=5),包含态度词汇和小句。由于篇幅有限,作者只探讨本语料中相对高频的搭配框架(见表2)。

表2 “China and NP+V”包含的态度资源

JP+1从表2可以看出,在社论语料中,大约50%的“China and NP+VP”类联接涉及态度资源,这也充分体现了社论的语体特征,对热点时事和新闻作出自己的评论。从具体国家关系来看,社论对中非、中俄关系持非常积极的态度;对中美、中欧关系既有积极态度,也有消极态度;而对中日和中印关系主要持消极态度。这说明社论认为2014~2015年期间,中非/中俄关系取得了良好发展,中美、中欧之间存在矛盾,但总体是健康的。对于中日和中印关系,社论认为冲突大于合作。从态度资源种类来看,作者没有使用情感系统,较少使用鉴赏系统,大部分使用判断系统资源来表达对中国和其他国家关系的态度。此外,除了用词汇直接表达态度外,社论还经常用小句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态度,通过这种隐形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让读者最终接受自己的观点。

4.2 类联接“China's NP+VP”蕴含的态度

由于Chinese NP和China's NP表示相同的所属关系,为了全面客观地研究社论在这一类联接结构中蕴含的态度,作者分别以Chinese和China为节点词检索它们右边的高频名词搭配词。研究发现,高频名词搭配词从语义上主要有两大类,共现频数最高的是经济类名词,如“economy,economic growth,company,consumers,market,business,investment”;其次是政治类名词,如“government,President,authorities,policymakers”。然后作者在检索结果中剔除掉不属于类联接结构“China's NP+VP”的搭配。最后检索出该类联接模式内高频共现的搭配词,并基于评价理论将落入该类联接结构里的态度词语进行归类,探讨隐藏在类联接结构中的态度。限于篇幅,本研究只探讨“China's+经济类名词+VP”结构蕴含的态度资源。该结构共出现197次,其中56%的结构反映了社论的态度(见表3)。

在蕴含社论态度的类联接结构中,表达积极态度的资源涉及形容词、名词和副词和小句,共66次,占28%,消极的态度资源共43次,占18%。其中,判断系统占19%,鉴赏系统占17%,没有情感系统资源出现。从判断系统来看,社论中积极的态度资源和消极的态度资源数量上相差不大,展示了社论对中国经济持矛盾的态度。进一步分析发现,涉及积极态度资源的小句大多使用完成时态或过去时态,如:

例1:Chinese economic growth was indeed boosted...

例 2:Chinese economy exhibited a stable and sound momentum of growth...

而表达消极的态度资源小句大多使用可能性的情态动词或者现在进行时,如:

例3:China's exports could suffer enormously..

例4:Chinese economy is suffering from weaker growth...

通过以上对比不难揭示社论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当表达积极态度时,社论习惯于使用过去时态,表达中国经济在过去取得了辉煌成就;表达消极态度时,作者要么使用现在进行时,表达中国经济正在面临的困难,要么增加表达“可能性的”情态动词,以此方式降低社论对中国经济下滑的确定性。

从鉴赏资源来看,尽管社论中表达对中国经济的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资源在总体数量上没有差异,但是在表达质量的态度资源上存在差异。在该类联接结构中,有11次出现积极的态度词汇,表达出中国经济健康的态度,但有19次出现消极的态度词汇,表达出社论对中国经济衰退的担心。结合时态分析发现,表达积极的态度词汇大多和过去时共现,而表达消极态度的词汇大多和现在时态共现,说明社论认为在过去,中国经济的质量不错,但是如今中国经济的质量处于不健康状态。

从小句层面来看,表达积极态度的小句和表达消极态度的数量上差异不大。但是从时态上看,表达积极态度的小句大多使用将来时态或加上情态动词,如例5和例6,而表达消极态度的小句大多使用完成时或现在进行时,如例7和例8:

表3 “China's+经济类名词+VP”包含的态度资源

例5:Chinese economy will step out of the current slowdown..

例6:Chinese economy could remain in high gear..

例7:Chinese companies have proven no competition..

例8:Chinese economy is encountering problems..

这说明社论对当前中国经济主要持消极态度,但同时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认为中国经济将来可能或能够走出低谷,重塑辉煌。

4.3 类联接“China+VP”蕴含的态度

作者在类联接“China+VP”框架内,设置span为5,检索出现在China右边的搭配词。结果发现,该类联接总共出现312次,其中“China+modal verb (semi-modal)+verb”直接表达社论态度的结构出现86次,占总数量的27.6%,非情态动词占72.4%。基于Biber(1999:92)对立场的研究,作者将该类联接结构中的情态动词和半情态动词分为四类:表达能力的“can,could,may,might”;表达可能性的“can,could,may,might”;表达必要性的“must,should,have to,ought to,(had)better”;表达预测/意志的“will,would,shall,be going to”。然后分别检索出每一类情态动词右边出现的搭配词,再根据语义将搭配词进行归类,然后探讨该类联接结构内高频搭配词的语义趋势以及和节点词一起构成的语义韵,探讨社论语料在使用这一类联接模式时表达的态度(见表4)。

表4 类联接“China+M odal Verb”包含的态度资源

如表4所示,第一类“China+modal verb(ability) +VP”的类联接结构,其搭配动词的语义主要分成“维持”和“竞争”两类,与其后的形容词和名词搭配词一起表达了积极的语义趋势,形成了“中国能保持良好的国际关系”和“中国有竞争能力”两种语义趋势,在该类联接内形成了积极的语义韵,表达了社论作者对“中国能力”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在第二类包含可能性情态动词的类联接里,既有“中国可能担任领导作用”这样的语义趋势,表达积极的语义韵,也有“中国可能会遭受损失”的语义趋势,表达消极的语义韵,揭示了社论作者对中国未来既充满希望,又担心遭受损失的态度。第三类类联接表达了“中国必须/应该做某事”的语义趋势,隐含了作者对中国现实情况不满的态度立场。第四类类联接结构中尽管表达的语义趋势比较多样,但是都表达了积极的语义韵。综合来看,“China+modal verb+V”模式主要表达了积极的语义韵,显示了社论作者对中国的能力和未来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下面探讨没有情态动词的“China+VP”类联接蕴含的态度。该类联接涉及226个小句。作者用WordSmith检索出China后面的搭配词(span=5),并基于Martin的评价理论将落入区间的态度词汇进行分类。

从表5可以看出,表达积极态度的词汇共121个,占该类联接结构的54%,消极的态度词汇只有八个,占约4%。这说明,在“China+V”类联接中,社论对China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从判断系统来看,68个积极的判断词汇落入检索区间,没有消极判断词汇出现。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判断的态度词汇里,主要由能力、可靠和正当的态度词汇构成。作者以上述三类态度词汇为检索词,探索围绕在它们周围的搭配词的语义趋势,研究发现,每类判定词汇分享同类的搭配词,搭配词构成了一定的语义趋势,它们和检索词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语义序列,分别如下:

第一,China+V+adj/adv/N(capacity)(82%of collocates relevant to market/economy/partner)。在该类联接结构里,表达“能力”的态度词汇周围主要围绕着“市场、经济体、合作者”等语义趋势的词汇,如China builds a mature market;China is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y..。因此该类联接结构主要表达了“中国在市场、经济上有能力,是有能力的合作者”的语义趋势,蕴含着积极的语义韵,揭示了社论作者对中国的能力持肯定的、赞赏的态度。

第二,China+V+adj/adv/N(tenacity)(87%of collocates relevant to cooperation/plan/development)。在该类联接结构中,表达“可靠”的态度词汇周围的搭配词语义上主要涉及“合作、计划、发展”,如China implements a credible plan..;China has undoubtedly boosted..。因此该类联接结构主要表达了“中国的计划、发展合作可信”的语义趋势,蕴含着积极的语义韵,反映了社论认为当前中国的政策和发展是可靠的态度。

第三,China+V+adj/adv/N(ethics)(81%of collocates relevant to policy/competition)。在该类联接结构中,表达“正当”的态度词汇周围的搭配词分享“政策、竞争”的语义,如 China adopts peaceful emergency measures..;China advocates fair competition。其形成了“中国的政策和竞争正当”的语义趋势,一起在类联接结构内形成了积极的语义韵,揭示了社论认为中国采取的行动是正当的、合理的态度。

表5 类联接“China+VP”包含的态度资源(no m odal verb)

在“China+VP”的类联接结构中,涉及鉴赏系统的态度词汇出现58次,其中积极的鉴赏词汇有50次,占86%,消极的鉴赏词汇出现八次,占14%。也就是说,社论使用该类联接结构主要表达积极的态度。从鉴赏系统的分类来看,主要使用“反应”资源,即表达“影响”和“质量”的态度词汇,它们和搭配词构成了以下两种类联接模式:

第一,“China+V+adj/adv/n(78%of collocates relevant to growth/cooperation)”。在该模式中,表达“影响”的态度词汇主要和表达“增长和合作”的词语搭配,如China has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China has established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它们一起形成了“中国的增长或合作有影响力”的语义序列,使得核心词China周围弥漫着积极的语义韵,体现了社论的态度。

第二,“China+V+adj/adv/n(86%of collocates relevant to measures/contributions/social life)”。在该模式中,表达“质量”的态度词汇总是和表达“措施、贡献和社会生活”的搭配词共现,如 China has established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China makes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它们的频繁共现形成了“中国在办事措施、社会生活方面质量高,贡献大”的语义,一起创造了积极的语义韵。

尽管表达鉴赏资源的消极态度词汇不多,但是它们主要和表达“经济”方面的词汇共现,如unbalanced growth/economic pattern/sluggish labor market等揭示了社论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经济发展存在担忧心理。

5.结论

本文采用语料库方法,选择社论语料中的高频词汇China作为意核,探讨它的高频共现词和高频类联接模式,分析词项的语义趋势和语义韵。为了详细阐释China在社论中高频出现的三种类联接模式蕴含的态度,作者结合评价理论和意义整合理论,从态度词汇和态度小句两个方面探讨态度资源。研究发现,社论中几乎不使用情感系统直接表达对新闻热点或重大社会事件的态度,而是通过评判系统和鉴赏系统间接表达观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语言的主观性和个性化,提高评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读者不知不觉中接受社论的态度和观点。由于本研究的语料总量不大,代表性不够,难免影响研究结果,期望以后的研究能基于大型社论语料库从事一些历时或者中外社论的对比研究。

Baker,P.&A.McEnery.2005.A corpus-based approach to discourses of refugees and asylum seekers in UN and newspaper text[J].Language and Politics(4):197-226.

Baker,P.,C.Gabrielatos,M.Khosravinik,M.Krzyzanowski,A.McEnery&R.Wodak.2008.A useful methodological synergy?Combining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corpus linguistics to examine discourses of refugees and asylum seekers in the UK press[J].Discourse and Society19:273-306.

Biber,D.& E.Finegan.1989.Styles of stance in English: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marking of evidentiality and affect[J].Text9(1):93-124.

Biber,D.,S.Johansson,G.Leech,S.Conrad&E.Fionegan.1999.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Harlow:Longman.

Halliday,M.A.K.&M.I.M.Matthiessen.200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3rdedn.)[M].London:Edward Arnold.

Hunston,S.2002.CorporainAppliedLinguistics[M].Cambridge:CUP.

Louw,B.1993.Irony in the text or insincerity in the writer?The diagnostic potential of semantic prosodies[A].In F.Baker&G.Tognini-Bonelli(eds.).Text and Techonology:In Honour of John Sinclair[C].Amsterdam:John Benjamins.157-176.

Louw,B.2000.Contextual prosodic theory:Bring semantic prosodies to life[A].In H.Heffer&G.Fox(eds.).Words in Context:A Tribute to John Sinclair on his Retirement[C].Birmingham:University of Birmingham.48-94.

Martin,K.2006.Culture related linguistic differences in tourist websites:the emotive and the factual—A corpus analysi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ppraisal[A].In G.Thompson&S.Hunston (eds.).SystemandCorpus:Exploring Connections[C].London:Equinox.269-275.

Partington,A.1998.Patterns and Meanings[M].Amsterdam: Benjamins.

Sinclair,J.2000.Lexical grammar[J].Naujoji Metodologija24: 191-203.

Sinclair,J.2004.Trust the Text:Language,Corpus and Discourse[M].London:Routledge.

Stubbs,M.1997.Whorf's Children:Critical comments o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A].In A.Ryan&A.Wray(eds.).Evolving Models of Language[C].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BAAL:100-105

Widdowson,H.G.2004.Text,Context,Pretext:Critical Issues in Discourse Analysis[M].Oxford:Blackwell.

陈晓燕.2007.英汉社论语篇态度资源对比分析[J].外国语(3):1-45.

胡美馨、黄银菊.2014.《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态度资源运用对比研究——以美军在利比亚军事行动报道为例[J].外语研究(4):24-30.

李战子.2004.平价理论:在话语中的应用和问题[J].外语研究(5):1-6.

李长忠、眭丹娟.2012.中美英语报刊社论语篇的介入资源对比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9):68-71.

王振华.2004.硬新闻的态度研究——“评价系统”应用研究之二[J].外语教学(5):31-35.

卫乃兴.2002.语义韵研究的一般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4):300-307.

杨信彰.2003.语篇中的评价性手段[J].外语与外语教学(1):11-13.

(责任编辑 管新潮)

H319

A

1674-8921-(2016)06-0047-07

10.3969/j.issn.1674-8921.2016.06.008

李响,广东警官学院英语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外语教学。电子邮箱:263614979@qq.com

*本文是201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对外宣传的英译语言研究”(编号14BYY022)和广东警官学院科研项目“英语报刊时评文章的短语形态和功能”(编号2014-S03)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社论语料语料库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关于社论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综述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基于COCA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以choose和select为例
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日报》社论如何引导舆论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Reliability assessment consideringdependent competing failure process and shifting-thresh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