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内在逻辑及启示

2017-01-25 09:52赵朝峰高超
治理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史观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

□赵朝峰 高超

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内在逻辑及启示

□赵朝峰 高超

群众史观、群众路线和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核心内容。群众史观是群众路线的最重要哲学理论基础,群众路线是群众史观体现在工作上的逻辑结论,密切联系群众是群众路线体现在作风上的具体要求。分析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内在逻辑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中国共产党;群众观;逻辑;启示

群众观是一个人和一个政党如何对待群众的观点总和,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外在表现。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群众观的核心内容是群众史观、群众路线和密切联系群众。学术界就其中某一方面的内容论述较多,缺乏对群众史观、群众路线和密切联系群众三者逻辑关系的详细分析。厘清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核心内容及其内在关系,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群众史观是群众路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哲学基础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还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回答的一个根本性的历史观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形成和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养成的哲学理论基础。

1.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类历史的演进是人活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指出:“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不拥有任何惊人的丰富性’,它‘没有进行任何战斗’!其实,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且进行战斗”,“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5页。而“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人们但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也就是说,人生命个体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也是最活跃、最主要的生产力,是一切生产资料的发现者、使用者、控制者,并通过不断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从而引起生产力的变化,改善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正如恩格斯所说:“无论不从事生产的社会上层发生什么变化,没有一个生产者阶级,社会就不能生存。”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15页。人民群众不但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还生产丰富的精神财富,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明了许多新工艺、新工具,创造了伟大的科学文化知识。马克思、恩格斯由此得出结论说:“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3页。人民群众及其创造的大量财富共同构筑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中国共产党早在酝酿成立时期就明确主张把唯物史观作为自己的“哲学的根据”④《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但强调“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01页。,而且指出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⑥《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96页。。

2.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不仅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并从最终意义上影响和决定着社会基本矛盾的走势,而且还以主力军的角色直接参与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参与推动社会形态的演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主要表现为阶级之间的斗争。阶级斗争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实质就是人民群众联合起来摧毁那些腐朽社会制度的斗争。因此,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和最终决定力量。即便是到了近代也是如此。恩格斯指出:“在十七世纪的英国和十八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的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争得的,而是平民大众,即工人和农民为它争得的。”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25页。在革命时期,人民群众“能够作出从市侩的渐进主义的狭小尺度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⑧《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6页。

中国共产党既继承了中国古代“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等传统的“民本”思想,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地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毛泽东强调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⑨《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习近平也指出:“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⑩《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7页。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核心观点,又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中国革命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

3.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也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人作为能动的社会存在物,在面对自然、社会乃至自身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对象性活动中,不仅实现和确证了自己作为能动主体的根本规律性,而且自觉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人类正是在社会实践中通过总结经验逐步提高了自己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动了自身思维能力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马克思指出:“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8页。,因为“在再生产的行为本身中,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例如乡村变为城市,荒野变为清除了林木的耕地等等,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94页。《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7页。。就无产阶级而言,“他们清楚地知道:只有改变了环境,他们才会不再是‘旧人’,因此他们有机会就会坚决地改变这个环境。在革命活动中,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34页。。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④《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5页。。

坚持群众史观并不否认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只不过这些英雄人物只有在思想和行为上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意愿一致并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真正成就自己。正如列宁所说:“具有优秀精神品质的是少数人,而决定历史结局的却是广大群众,如果这些少数人不中群众的意,群众有时就会对他们不太客气。”⑤《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9页。正是有对群众史观的科学认识,习近平坚定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7页。

二、群众路线是群众史观体现在工作上的逻辑结论

正是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马克思主义庄严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响亮口号,中国共产党也在革命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指出,“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⑦《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14年,第697页。,科学地指出了群众史观与群众路线之间的逻辑关系。

1.“一切为了群众”是坚持群众史观的必然结论。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坚持群众史观的基础上,才自觉地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保持一致,把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最大最重要的政治”⑧《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71页。,始终“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⑨《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96页。。

“一切为了群众”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部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先锋队,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真诚支持的原因之所在。毛泽东一再强调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政权的最高宗旨,他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⑩《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04页。。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8页。。他说:“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含义和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94页。《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7页。中国共产党正是牢牢站稳了群众立场,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最终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出来的最宝贵历史经验。

2.“一切依靠群众”是坚持群众史观的逻辑要求。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坚持群众史观的基础上,才主动把依靠群众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力量支撑,把动员和组织群众作为自己的工作方向。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5页。。中国革命必须紧紧依靠人口占多数的农民,他告诫全党“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你没有力量”②《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5页。。邓小平也强调说,中国共产党虽然有几千万党员,“但在全国人民中,共产党员始终只占少数。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页。。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紧紧依靠人民,汇合全国力量。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党员人数,放在人民中间还是少数。我们党的宏伟奋斗目标,离开了人民支持就绝对无法实现。”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8页。

人民群众的力量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还表现为人民群众拥有无穷的智慧。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⑤《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3页。。只要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中国共产党正是紧紧依靠人民,不但取得了革命、建设的伟大胜利,而且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新局面。邓小平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2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好措施、好办法必须从群众中来,“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⑧《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2页。

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坚持群众史观的方法论遵循。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观决定着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坚持群众史观这个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工作实践中必须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从群众中来”就是要认真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集中群众的聪明才智,如实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解决群众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概括,将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整合为集中而系统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针和方法。当然,全面、正确地总结人民群众的经验必须尊重群众个体,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调动他们建言献策和探索的积极性。毛泽东指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⑨《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4页。邓小平也指出:“民主政治的好处,正在于它能够及时反映各阶级各方面的意见,使我们能够正确地细心地去考虑问题决定问题;它能够使我们从群众的表现中去检验我党的政策是否正确,是否为群众所了解所拥护。”⑩《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页。而群众的意见往往是零散、凌乱的,并不是对群众意见的简单堆积和罗列,还必须对“从群众中来”的意见加以整理、分析和概括,“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1页。习近平:《我的上山下乡经历》,《学习博览》2010年12期。。

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从群众中来”仅仅完成了认识过程的一半。毛泽东指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来,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2页。,正确的决策和领导还必须“到群众中去”,“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页。这就是说,正确的认识形成后,还必须“到群众中去”,接受群众实践的检验,并在群众实践中继续深化和发展。

总之,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群众史观的运用,集中概括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等中国共产党价值观中最核心的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三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分别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根本目的、依靠力量和工作方法,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总指针和生命线。

三、密切联系群众是群众路线体现在作风上的具体要求

中国共产党正是有群众史观和群众路线的理论自觉,才特别重视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要求,主动与人民群众结成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指出:“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8页。,指出了密切联系群众是对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要求。

1.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做到一刻也不脱离群众。秉持群众史观,贯彻群众路线,就应该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在感情上亲近群众,在行动上走进人民。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和群众的关系比喻为种子和土地的关系。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⑤《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1页。他强调指出:“共产党员应该紧紧地和民众在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卫你们自己的眼睛一样,依靠人民,犹如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⑥《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5页。他要求“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念阿弥陀佛那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⑦《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济斗争》,江西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99页。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党依靠群众就有了力量支撑,脱离群众就会丢掉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而政治的核心“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⑧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93-194页。中共中央明确指出:“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能否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人民日报》,1990年4月21日。因此,习近平提醒党员干部“常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在忙着与党的根本宗旨毫不相关的事情?有没有一心一意在为老百姓做事情?”⑩《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年版,第128-129页。他希望党员干部“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1页。习近平:《我的上山下乡经历》,《学习博览》2010年12期。要求他们“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群众当中,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虚心向群众请教,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①《习近平党校十九讲》(内部使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年版,第191页。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8页。《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2.坚持群众路线必须真正向人民负责。秉持群众史观,贯彻群众路线,必须做到向人民负责。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②

向人民负责就是尊重群众的意愿,各项工作和政策必须坚持一切从群众的需要出发。毛泽东指出:“一切为了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需要,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等待;直到经过我们的工作,群众的多数有了觉悟,有了决心,自愿实行改革,才去实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2页。他得出结论说:“凡是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是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向人民负责归根结底是由群众史观和群众路线决定的。“一切依靠群众”既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依靠力量问题,同时也回答了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我们代表了无产阶级,代表了人民群众,打倒了人民的敌人,人民就拥护我们。”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81页。既然权力来自人民,中国共产党及其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向人民负责,做好人民群众的“公仆”。习近平指出,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领导干部的主人,“这个关系任何时候都不容颠倒”。⑥《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57页。同时,向人民负责,还必须接受人民群众评判和监督。毛泽东指出:“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⑦《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7页。邓小平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各项工作的评价尺度。习近平在告诫全党说:“坚持群众路线,就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7页。。

3.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切实维护群众的实际利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自身也是利益主体。唯物史观在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同时也承认人民群众是实践成果的享有者。因此,“一切为了群众”不是一个口号和态度,而是要给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毛泽东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⑨《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页。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只要真正注意和解决了群众的穿衣、吃饭、柴米油盐、疾病卫生、婚姻等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⑩《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页。改革开放初期,针对曾经出现了忽视人民群众物质利益的“左”的政策,邓小平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①《习近平党校十九讲》(内部使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年版,第191页。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8页。《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中国共产党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及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江泽民强调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①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68-69页。今天进行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给予人民群众看得见的利益。习近平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②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2012年11月15日),《求是》2013年第1期。

四、思考与启示

群众史观、群众路线和密切联系群众是哲学基础、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有机统一,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核心内容。分析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内在逻辑关系,对于中国共产党更好地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其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群众史观教育,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重视政治学习,注重从思想上建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特点和优势。只有保持认识上的清醒,才能形成政治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觉。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核心就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而前提和基础则是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群众史观。在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他要求“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加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认为“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6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思想建党的政治优势不能丢,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良传统更不能丢。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习近平要求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从根本上了解和信服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从根本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和党性原则;从根本上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及其基本理论与创新理论的相互关系,做到在继承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⑤《习近平党校十九讲》(内部使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年版,第121-122页。

2.加强联系群众的制度建设,为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提供可靠保障。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是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的途径,而真正落实群众路线、密切联系实际还需要相关的制度约束。尤其是工作作风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往往会随工作环境和个人境遇的变化而出现变化。毛泽东指出:“人是会变化的,革命者也会发生变化。没有群众监督和揭露,他们可能进行贪污、盗窃,做投机生意,脱离群众。”⑥《毛泽东传》(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338页。习近平也指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⑦《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6月18日。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以保障群众路线的执行和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的养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初步建立了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制度、领导干部群众接待日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等,初步构筑了群众工作的相关制度,为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等提供了借鉴。

3.加强能力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邓小平指出:“我们党成为执政党,这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执政党也不是很容易当的。执了政,党的责任就加重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就加重了,我们的领导干部的责任就加重了。我们要负担什么责任呢?在过去我们无非是闹革命,革命胜利以后,我们党执政了,掌了权,就要担负起把国家引导到社会主义道路上和进行建设的艰巨任务。”①《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3页。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需要真诚的热情,更需要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习近平曾经指出:“对于一些县、乡的贫困,在当前地方财政还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的一些同志不能老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而是要积极想方设法,根据群众的反映和要求,努力为他们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②《摆脫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3-64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习近平重提毛泽东在革命时期提出的“本领恐慌”问题,他说:“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③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人民日报》,2013年3月3日。□

(责任编辑:徐东涛)

D252

A

1007-9092(2017)05-0049-008

2017-06-07

赵朝峰,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理论;高超,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历史经验研究”(项目批准号: 10JZD0002);教育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项目编号: 17JFZX033);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项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教育宣传研究”

猜你喜欢
史观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树立正确党史观的三个维度:目标·方法·价值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论莫言《蛙》的暴力史观——兼及1950至60年代乡村叙事“历史”的重述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抉择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