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策略浅谈

2017-01-27 05:15陈幼敏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随文写作能力习作

陈幼敏

(潮州市枫溪区槐山岗小学,广东 潮州 521031)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策略浅谈

陈幼敏

(潮州市枫溪区槐山岗小学,广东 潮州 521031)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读和写相辅相成。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应做到:以读促写,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随文练笔,拓展写作空间;模仿教材,让学生自信写作;积累养分,让写作顺心应手;互读作文,以读评写。“读”是基础,“写”是目的。只有“读”这个基础打好了,才能厚积而薄发,使“写”获得质的飞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事实上,对语文“读写结合”的定位由来已久,民国时期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表述就有:“精读名著的报告或研究,可代作文”,“多读名家作品,以作(习作)模范”,“精读与作文练习,应注意密切配合,务使每一精读之教学结果,即可应用于作文练习,或由每次作文练习,引入精读教材教学。”新的课程标准应该算是一种回归。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实施读写教学策略也有了一点小小的体会。

一、朗读:以读促情,以情促写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深入、真切地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充分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善于抓住情感浓郁的篇章,抓住饱含情感的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朗读并体会文章的情感。如在讲授《再见亲人》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随文听配乐朗诵,感受播音员充满情感的朗读,同时让学生自主感知课文,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理解、把握不同段落的朗读基调:与大娘告别时要读得柔和、深情;与小金花告别时应读得亲切、柔缓;与大嫂道别时要读得轻柔、低沉;最后三段要用高亢的语调。之后,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自然就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内心深处也就晕染了写作情感。

二、借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材文本不乏文质兼美的作品,引导孩子向这些文章取经是切实提高孩子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那么可以向文章借取什么呢?

一借选材角度,合理选材。对于小孩子而言,选材往往让他们极其头疼。事实上,他们并不是没有材料可选,而是不懂得如何去分析、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比如《生命生命》,作者以“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和“倾听心跳”这三件生活中的小事写出对人生的思考。以小见大正是学生的弱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注重让孩子体会作者为什么以这三件小事来写。在交流中,学生明白了可以通过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提炼,运用到习作中来。

二借优美词句,拓展空间。孩子的习作往往语言单调乏味,一直以来,阅读与习作的分家导致了学生甚少有意识地从文本中学习如何运用语句或引用语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注重从文本中寻找突破口,抓住优美语句进行分析、讲解、欣赏,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比如,在教《咏柳》时,笔者先让孩子们通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来想象画面,让孩子们用自己的个性语言来描述,在此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的语言显得简单贫乏,这时,笔者适时出示《燕子》里对柳树描写的句子——“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这篇文章的作者又是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抓住这有效契机,顺势推舟,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问他们还有什么画面这么美,是否能把句子运用到别的情景中。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语句运用的迁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发展的目的,为写作拓展了思维空间。

三借思想情感,随文练笔。随文练笔是一种即时性的读写结合,能充分地发挥以读促写的价值,其主要形式有赏析佳句、联想补白、想象续写、抒发感悟、交流体验等。因此,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采蜜卡”的形式,让学生有机地随文练笔,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学生就能随时随地掌握文本中的写点,抒发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练笔,写作能力在不知不觉间得到了提高。

三、仿写:由读到写的演变

正如学习书法从描摹开始,写作也可从仿写开始。仿写,正是习作教学中的“临摹”。仿写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模仿文本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通过仿写让学生有法可依、有例可循,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仿写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仿语句。仿写句子最能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因此,当文本中出现优美语句、关联类型句子、排比句、比喻句等句型时,笔者经常引导孩子进行模仿。通过训练,学生对句子的运用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仿语段。语段结构对学习写作的学生而言,是比较难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语段的结构形式并让学生进行模仿,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如《桂林山水》描写漓江水的语段用了并列式结构,它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这三个特点。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了解这一结构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接着借机让学生运用这一结构形式,描述一下公园里的桃花。通过多次的练习,学生也就能自然熟练地运用了。

三仿布局。文章要写得连贯、有层次、重点突出,离不开合理的布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课文的谋篇布局,并让学生积极仿写。《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注重文章的首尾呼应。于是,在教学中,笔者启发学生先找出课文首尾呼应的句子充分地读,认真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然后运用这种方法写一个开头:“岁月流逝,童年一去不复返,但童年的桩桩趣事至今记忆犹新……”,随之让学生续一个结尾。有了范文的指引,学生兴趣高,动脑也就快了。小学语文课本那么多名家名篇,每篇都各有独特之处,不断地仿写、训练,写作水平也就逐渐提高了。

四、引导阅读,积累养分

南宋诗人陆游曾作劝勉联云:“书到用时方恨少”。读得少,记得少,写作时便缺乏丰富的词汇。如果学生能在平时多注意阅读,多注意从阅读的课外书中寻求养分,那么便可做到厚积薄发,一旦写起作文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这就是所谓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然而我们也很遗憾地看到,现在的学生在电视网络等视听媒体直观的诱惑下,对阅读的兴趣或者对阅读真正好书的兴趣已经十分淡薄。这样的现实,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为此,笔者通过《阅读倡议书》与家长取得共识,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必要的干预。在干预下,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也有意识地介绍不同类型的书籍,让学生的语言有了不同方面的积累。为了使课外阅读任务能有所反馈,笔者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过程中收集好词好句,另外还引导学生养成作批注的习惯。经过努力,大部分学生的词汇量显著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了进步。

五、互读习作,以读评写

修改习作也是一种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笔者经常让学生互读习作,互相讨论、修改。学生在读同学的习作时往往带着一定的兴致,带着兴致去谈论、修改习作,效果肯定明显,对提高写作能力也大有帮助。

总之,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一扇扇窗户。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既要善用教材,更要积极创造条件、捕捉机会,架起读写结合之桥。从读到写,读中仿写,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有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们享受语文、享受阅读,在阅读中有效提高作文能力。让阅读课堂成为孩子们学习语言文字的快乐天地,让写作成为孩子们展示自我、放飞个性的平台。

[1] 朱海龙.强化语境意识训练读写结合——特级教师于永正《再见了亲人》教学片赏析[J].广西教育,2011.

[2] 邱丽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研究[J].才智,2014.

(责任编辑:董 娟)

陈幼敏,女,广东省潮州市枫溪区槐山岗小学,语文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随文写作能力习作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