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无声”教育

2017-01-27 05:15陈伟青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室笔者班主任

陈伟青

(四会中学,广东 四会 526200)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无声”教育

陈伟青

(四会中学,广东 四会 526200)

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一门艺术,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我们不能一味地对他们采用高压政策,进行说教教育或严厉批评。有时候,我们可通过特殊的眼神、动作、表情等肢体语言也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和震撼;借用纸条、书信、短信等方式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班主任的关爱;借用活动搭建平台,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增强自信心;借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来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律。同时,作为班主任,也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出良好的榜样。

“无声教育”;眼神;动作;书信媒体

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过渡的成长时期,他们的心智趋于成熟,伴随期间的也有叛逆思想的产生。他们在肯定自己在交友、学习、处事、爱好等方面想法的同时,也在否定着家长和老师的一些看法与做法。殊不知,他们自己的想法、做法还保留着孩子气的天真与单纯。如果我们班主任不理解他们这些青春期的特殊情绪而简单直接或粗暴地处理对待,那么,任凭你采取何种高压政策,或是磨破嘴皮的说教,学生也未必信服,或者是隔一段时间又“旧病复发”,甚至是对着干。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自尊心就像玫瑰上颤动的水珠那样脆弱,我们要小心呵护。”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品德、语言、行动、专业等多方面,对学生的影响很深,有些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很多时候,人们喜欢用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口若悬河、伶牙俐齿等词语来形容班主任的说教。笔者认为,教育不一定用发声语言,有时肢体语言等“无声”方式更为直接有效。

一、用眼神、行动说话

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最好的教育方式不一定是严厉的斥责批评;惩罚也不够理智,甚至会引起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也不一定是苦口婆心、和风细雨、循循善诱的劝导。因为说得多了,也可能会使学生厌烦,甚至是适得其反。反而,我们冷静面对,用一个眼神、动作、表情等肢体语言却往往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和震撼。

上学年临近考试的一个晚修,笔者提前到班上去,远远就听见一片喧哗声。班主任一出现在教室门口,本来围成一堆的学生迅速做鸟兽状散开,回到各自的座位上。他们还有的装模作样在看书,有的偷偷瞄着老师看,有的低下头写作业。笔者正感到奇怪:地面怎么都是湿的?难道他们今天自觉地把教室都清洗了?可是走到教室里面,一股粘粘的、甜甜的味道扑面而来,抬头看看天花板,一个个黑点。黑板也是湿湿的、粘粘的。看着这些,笔者知道,这肯定是撒了果汁、可乐等东西。心里真想把他们痛骂一顿: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搞这些活动?可是话到嘴边,还是忍住了:因为如果不是人人参与,岂不是冤枉了无辜的同学,而且晚修时间到了,不但会影响到他们,甚至影响整个楼层的同学?于是,笔者什么都没说,在教室转了一圈就回办公室了。还没坐好,班长随之进来了,还没等笔者发话,班长就主动开口说:“今天是邵同学和吕同学两人的生日,他们买了蛋糕、可乐等一大堆东西回来庆祝,高兴起来就泼可乐,扔蛋糕。不过,他们已经基本清理过了。”笔者没说什么,直接在办公室提了一桶水来到教室,扫视了他们一圈,然后外套一脱,拿起拖把就干了起来。笔者在用力地擦,他们都能够感觉到老师的不满,教室里只剩下“唰唰”的声音。擦完时,第一节课已经下课了,笔者回到办公室,一大群女生也跟着过来了,低着头不吭声。他们看着老师不出声,于是异口同声地说道:“老师,对不起。我们明天上课前一定会搞好这里的卫生,绝对不影响其他同学。”笔者觉得好气又好笑,细想:退一步,就给他们一个机会吧。有时候,孩子犯了错误,不骂、不罚、不说,直接化作行动,他们的自我反省会更为强烈,也更能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结果,第二天一早,笔者早早来到课室,“始作俑者”们都在卖力地劳动着,抬水的、擦窗的、拖地的、抹桌子的,人人都很投入,有的甚至赤脚上阵。教室霎时间也变得明亮了。看着这一切,我偷偷地笑了。从这之后,班上每次搞活动,他们都很自觉地维持秩序和清理好环境卫生。

二、借用写纸条、书信、短信等方式拉近距离

班主任除了要管理好班级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自律意识。健全人格的培养离不开和谐的人际关系,它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等关系。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去爱,爱自己周围美好的一切,包括我们的教室、家庭、班级等。有了爱,才会有责任、有包容、有自信。学生在和谐互动的人际关系中身心得到放松,健康的个性得到张扬。因而,就学会了宽容他人、尊重别人、助人为乐,并以体验他人的快乐为幸福。

有一次,班里有一位男生的资料费一直没有上交,笔者就问他:“你是不是忘了,还是家里人不方便?”他回答道:“不是。他不给我,我就不交。”“那你问过他们吗?”“没有。”看着他的不屑表情,笔者意识到他跟家里的关系肯定不怎么样。于是,笔者偷偷地打了他爸爸的电话。没料到,他爸爸的回答跟儿子的如出一辙:“他没问我,我不给。”笔者苦笑了下,这父子间有什么深仇大恨,竟然到了如此境地?随后分别给他们留了言。留给儿子的是纸条:不是人人父母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有很高的道德修养,他们养家也不容易,生活、工作、子女等压力都存在,我们要体谅父母,理解父母,关心父母。留给父亲的是短信:孩子在不断地长大,他们有时候也很迷茫,对我们大人的做法也不怎么理解。做家长的应该放低身段,主动跟他们沟通,多一些关心和问候,多听听他们的心声,孩子会理解的。跟他们留言两次之后,过了几天,他就来交钱了。我特意留意他上课的表现,态度端正了很多,回答问题也积极了很多。关键一点是,我看到了他脸上的笑容。笔者心里阵阵窃喜,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否则,由于班主任一时的冲动,而导致一个学生的反感,那太不值得了。

书信、便条、短信等媒介,有助于班主任客观地分析现状,探究原因,提出应对策略。学生不需要直接面对老师,避开尴尬的同时,私底下阅读,有自己思考、消化的时间。这种方式的教育,可让他们体会到被尊重,体会到被关怀。

三、借用活动搭建平台,激励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兴趣,哪怕是他平时不喜欢学习,贪玩,甚至可以说是“顽劣”。我们可以借助相关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享受友谊,享受成功的喜悦。通过这样,进一步培养兴趣,激发热情。如:有些学生喜欢打篮球、踢足球,我们就可以把班级的球类比赛交给他们来组织;有些学生喜欢唱歌、跳街舞等,我们可以让他们参加各类的文娱节目或比赛项目;有的喜欢幽默调侃,那就让他们主持主题班会,或表演相声小品等;有的喜欢画画,那就把板报、美术作品展的任务交给他们完成,等等。总之就是要“因材施教”,搭建不同的平台,创造不同的机会,默默地、悄悄地把他们的“才华”放到相宜的活动中去。因为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自然就有收获。我们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集体的荣誉感。学生发现了自身的价值后,不想学、不想干的状态就可以慢慢调整过来了,顺便也带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来。

四、借用规范、制度来影响学生

俗话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传道和身正是前提。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以身作则”,把动作行为化为直接的教育策略。

学校每周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时机。国歌响起,学生注视着国旗的升起。可我们的老师呢?有三两个聚在一起聊天的,有把手缩在衣服袋子里的,有在做运动自我陶醉的,还有几位班主任正匆匆从课室走过来的……笔者认为升旗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笔者也一直坚信,作为班主任的自己站在队伍前面,昂首挺胸,肃穆聆听这是很神圣的。学生看到时,也必定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

我们每天要求学生如此如此,不让学生做这做那,但前提是老师应先规范好自己的言行。比如:不让学生上网,自己却在办公室打游戏;不让学生拿手机回来,自己却上课时接手机;不许学生随地丢垃圾、随地吐痰,自己却不注意等。有的教师忽略了反思自己:我们自己做得怎样?学生自然会说:“这叫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又怎样去要求学生做好呢?试想这些行为会给学生带来多么恶劣的影响,会给教师的形象带来怎样不良的影响,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进展带来多大的影响。与其说,用规章制度规范学生,那不如先规范我们自己。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以自己为典范,为学生树立榜样。

五、借用媒体等手段来教育学生

我们还会遇到很多不良的现象在学生身上发生,如:抽烟、早恋、打架,甚至是驾驶机动车等。大道理讲多了,他们也就麻木了。于是,笔者改变了策略,从网上、书上、电视上搜集一些相关的文件、视频、新闻、资料等,让他们在班会课上观看,或者悄悄地邀请他们到办公室观看,或推荐说明、网站等,让他们回家自行观看。看完后要求他们写出自己观看后的感受、收获。教师检查后给予鼓励与表扬,结合事实和教训,教师联系实际加以分析,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问题之所在,重新走回“正道”。这种方法比起我们平日里的说教,形式多样化,题材新鲜化。学生自然乐意接受。

我们鼓励学生自律、自理,以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这是一个长期、渐变的心理成长过程。它以一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为依托,使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感化下,从被动消极的应对转变为主动积极的自我约束,并以此作为自身修养和自我完善的准则。

班级问题总是不断发生。面对这些情况,我们不一定要用说教的方式来简单处理。我们可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用我们特殊的肢体语言、行为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化学生,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责任编辑:卢妙清)

陈伟青,女,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政治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教室笔者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老师,别走……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夸夸我的班主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