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下的医生职业道德分析

2017-02-25 09:26
黑龙江医药 2017年12期
关键词:自律医患职业道德

赵 楠

(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1 医患关系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医生职业道德建设

医患关系紧张是一个无可回避的现实[1],舆论中多是对“医生”的指责,社会环境使得大家对医生职业道德现状产生了非常消极悲观的印象[2],这显然有失公平,也存在直接的负面导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个方面,“医患关系紧张”首先是一个假设性的命题,如果成立则双方都有问题。从患者的角度,病人和家属处于知识和技能上的弱势,医生处于强势,但一些患者由于对医学知识的不了解,对医生不信任、不配合治疗的现象频有发生。医患关系产生的矛盾愈演愈烈,甚至演变为医患冲突。改善医患关系,必须从加强医生职业道德建设开始,从改革现行医疗体制,加强医疗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对医生进行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教育,提高医务人员道德修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善社会风气,重建社会信任;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等方面入手。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在于医生的素质,而职业道德是其中重要的一环[3]。作为医生,在整个社会中担负着救死扶伤,保卫人类生存与健康的重责,他们的职责是治病救人,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与其他行业职业道德相比,医生的职业道德将直接关乎健康甚至生死。缺失职业道德的医生,将会给患者带来创伤,轻则造成心理伤害,重则甚至危及生命。因为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医生职业道德不容缺失,需要更加严格的职业原则和道德规范。

2 医生有责任从自身做起,对得起世间最崇高的职业

“健康相系、性命相托”,向来医生就应该成为人们最为信任的人,医生则是世间最崇高的职业。在我国古代,医生便被尊为儒医,医术亦被称为仁术,而至近代如孙中山、鲁迅、郭沫若等人的人生追求皆始于医学,中国医生和道德理念是儒与医的结合,是仁与术的结合,是历代医学家在实践中的沉淀积累。从孙思邈的《大医精成》到《希波克拉底誓言》《日内瓦宣言》,都在强调医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历史的积累与传承,需要当代医生吸收和发展。

2.1 和谐医患关系需要职业道德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疑难杂症都得到了攻克,但医患关系的增进与医疗技术的提高却难成正比。

医生从业行为研究表明,做好一个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品质,即职业道德,具备高尚情操、善于沟通表达,给予患者人文主义关怀和专业的帮助。道德与功利的选择必然选择前者,发展与和谐并不矛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发扬光大,医生在行医中不能为了“私利”,而利用知识的“专业性”,来获取更高的价值。人不为私利、有理性、有人性就会理解人、关心人、懂得人生,以人为本的信念正是应当体现在当前的医患关系中。

2.2 自律是医生职业道德建设的归宿

良心是最古老的道德范畴。一个人能不能守住道德的底线,就要看是否对得起良心,良心即是道德评判的底线也是道德约束的最高标准。职业良心,是指有着特殊职业的从业人员,领悟了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因而具有的为社会尽具体义务的明确意识,是从业人员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在传统伦理中对职业道德中的他律与自律的思考,其最终的归宿必然是通过他律而推进自律的形成,尽而达到他律与自律的高度统一性。医生职业道德在自觉、自省、自查、自得、自立、自强中自然而然的由约束走向自律。一名高度自律的医生,在从业中必然能得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医患信任关系是医患关系中最活跃的因素,医患关系的和谐则需要通过医生的高度自律来实现。

3 建设医生的职业道德准则

3.1 吸收传统医术精华,借鉴西方医生职业道德理论

“医乃仁术,仁者爱人”。人的生命是高于一切的,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仁爱精神是古代医者的精神核心,关心他人,不以医学而谋利。医生行医的动机是治病救人,而不是将医术作为谋取利益的工具,更不能乘人之危。医生当不为钱财、淡薄名利。在西方,医生以希波克拉底誓言为职业道德准则。希波克拉底是“西方医学之父”,而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影响力已远远超越了医学本身。无论是现在正在行医的医生,还是将来会成为医生的医学生,都应该经常温习《希波克拉底誓言》,将希波克拉底誓言贯穿始终。西方医学有大量的职业道德理论值得我们借鉴,如人权论,强调自我决定和人人平等;人道主义精神;尊重生命价值,即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尊重每一个人等。

3.2 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医疗活动的道德本质

我国医患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就是道德准则失范[4]。医生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把握职业道德建设关键环节[5]。医德建设应建立完善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政立法,同时还需要依靠强大的外部舆论监督。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不能期待于道德,相反一个良好职业道德的体现,与建设完善的医疗体制是分不开的。职业道德的生成,需要外在与内化同时进行。目前,我国医生薪酬水平不高,基层医生收入普遍较低,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完善医生薪酬体制,使医生没有后顾之忧。良好的职业道德,除了自律以外,还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道德外部监督的制约:其一政府法制建设;其二是人民舆论监督。

综上所述,医生应当从自身做起,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严于律己,做到医者父母心,医患平等交流、态度和蔼、同情、关心、体贴患者,从而增进患者对医生的理解与信任。和谐医患关系的维系,需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医生自身修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舆论的引导,公众知识的普及与理解,需要医疗体制的完善、制度保障,为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1] 王济强,刘艳.新形势下医生职业道德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15):313-315.

[2] 齐现波.对当下医生职业道德现状与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4(21):34.

[3] 张志,雷正元.重塑医生职业道德 挽救医患信任危机[J].医学与法学,2012(5):89-91.

[4] 刘奕玲.当代我国医生职业道德的缺失与对策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10.

[5] 姜玲.医生职业道德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32):44-45,90.

猜你喜欢
自律医患职业道德
只有自律,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能自律者为俊杰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