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医学遗传学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7-02-25 09:26吴勃岩王艳杰李明珠
黑龙江医药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智能

孙 阳,吴勃岩,梁 颖,王艳杰,徐 放,李明珠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的,他认为智能培育的目标应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此理论使素质教育更具生命力,并给中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借鉴与启迪。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新颖的智能概念和宽泛的智能体系,倡导的智能结构与个性教育相结合的新理念,对许多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 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人类的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的,智能也是多元的。每个人身上至少具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数理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及自然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除大脑受损的人以外,每个人均具有所有的智能,而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仅包括他们拥有的智能,还包括他们的智能结构。各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的方式和程度都不同,不同的人具有其独特的智能组合,多元智能的细微差别在于其把焦点置于现实世界的角色上,每种角色呈现出的都是复合智能,每种智能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

2 多元智能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有关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它诠释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教育中应形成新的学生观和智能观,多元化评价学生智能,评价的目的不仅要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更要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整体提高,促使学生达到由善于解答问题向善于解决问题的转变。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是教学的个性化,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体现出独特的评价观,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2-4]。

多元智能评价重视学生个体智能差异,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为目的,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通过评价捕捉和发现学生的优点,让学生的闪光点得以充分展示,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因此,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教学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情境化、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为原则,构建新型评价体系,对学生评价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在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作品分析法以及成长记录袋等方法评价学生。

2.1 语言智能的评价

通过让学生对医学遗传学概念、医学遗传学的发展简史中的故事叙述等,可以考察其言语——语言智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的实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惟有语言智能得以充分的培养和提高,其他的智能才能得以发展。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准确的表述概念和原理,优选思考题,撰写章节小论文,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语言智能。

2.2 运动智能的评价

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可以考察其身体——运动智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讲课时结合运用“学导式”教学法,应用课前设疑、课上点疑、课后留疑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发现问题,激发学生产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欲望,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培养由再现性水平提高到发展水平。从文献查阅到实验设计,操作能力锻炼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成,都映射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3 空间智能的评价

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观看遗传病的录像等,掌握遗传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可以考察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视觉空间智能,是指人准确地感觉到眼睛看到的空间和事物,并加以表现的能力,包括视觉观看能力、视觉想象能力、视觉构绘能力。空间智能是人类不断认识世界的基础,空间智能的发展既受到自身学习生活经验视觉认知的影响,又受到历史文化和视觉教育资源的影响,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数理逻辑智能的评价

通过运用医学遗传学知识进行家系分析、发病风险估计、案例分析等内容的评价,学以致用,触类旁通,教师在课上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就问题展开讨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互相启发,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求异性思维,在讨论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遗传学理论独立思考的综合判断分析能力。

2.5 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的评价

通过对学生与同学相处情况调查,以及让学生参加教研室科研活动,进行综合实验研究性学习,可以考察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人际关系,对于在校学生,主要是同学之间的关系,由于他们年龄相仿和心理环境相近,同学之间更容易互相感染。团结互助的同学关系,可以发挥群体效应,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提升一个群体的自我效能感,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2.6 自我认识智能的评价

通过记录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口头陈述、演示等外显行为或是学生的设计方案、实验报告、论文等学业成果来评价学生的表现性能力。主张以学生为评价的主体,积极参与评价过程,促进学生一丝不苟地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和详实记录实验结果,让学生意识到评价是发现问题、自我提高的方式,使教学具有现实意义,来考察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

2.7 建立电子档案袋考察学生的智能发展

档案袋评定有助于学生评价功能的多元化,通过制作档案袋及分析最终的结果,对学生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学习档案袋的评定具有目的性、丰富性、自主性、发展性等特征。形成性个人作品档案是以学生的智能发展为核心,以形成性和诊断性评价为目的,将平时测验试卷、疑难问题解答、单元知识总结、学习方法策略、实验报告及自我和他人的评价都放进去,帮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了解自己各项智能的发展情况,通常每件作品都有教师的评语。

2.8 多元化主体评价考察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多元智能评价中,要同时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的多元评价模式,还可以邀请家长和其他老师参与评价的过程,使得评价的主体多元化、互动化,评价将更真实有效。同学之间相处最多,相互间的评价也比较客观,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爱好、家庭背景的相近性等,把学生分成小组,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并及时地将学生的表现记录到档案袋,不仅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任务,还能把第一手的资料传达给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课题组成员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接受程度及建议,从而及时总结和改进。以2011级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作为试行教学改革的研究对象,经问卷调查统计学生的满意程度结果显示,38.24%非常满意,61.76%满意,0%不满意;学生对课程综合评价,优秀占67.65%,良好占26.47%,中等和差占0%。说明该教学模式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采用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既关注了结果,又关注了过程,实现了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和谐统一。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采用“多元智能”来教学的策略,达到为“多元智能而教”的目的,改进教学的形式和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

教学评价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医学遗传学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智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杜伟,刘文贤.浅议多元智能理论与课程设计的整合[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3(1):86-87.

[2] 熊士荣,吴鑫德,李跃春,等.多元智能理论与化学教学的整合[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6):56-60.

[3] 段阳阳.多元智能理论下大学英语学习后进生课堂教学策略[J].科技信息,2011,1:623.

[4] 孙丽霞.多元智能理论对差异教学的指导[J].科学教育,2009,15(2):6-7.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理论智能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体育教学中多元智能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