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转型可行性路径
——基于慕课的学术英语教学探索

2017-03-09 00:56杨明辉翟宇卉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术转型大学

杨明辉,翟宇卉

(安徽建筑大学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大学英语教学转型可行性路径
——基于慕课的学术英语教学探索

杨明辉,翟宇卉

(安徽建筑大学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高等教育改革的加速和大学英语教学满意度不断下降,学术英语(ESP)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之路。在当前英语师资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的情况下,依托慕课资源,实施内容教学法,是地方高校开展学术英语教学的必由途径。

大学英语;教学转型;EAP慕课;教学法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具有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将是高等教育的重点,这对我国的人才培养和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质量要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正走在转型的十字路口。蔡基刚指出,随着高中英语教学的快速发展,大学新生英语水平大幅度提高。大学英语的学分的压缩在高校呈普遍趋势。他更大胆地预言大学英语的衰落和消亡是必然的趋势[1]。冯燕对北京大学、湖南大学等3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后调查认为,“随着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特别是重点大学公共外语课程已经失去作为课程存在的理据。”[2]傅海燕指出,从市场需求看,79%的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知识,除部分涉外企业外,对英语没有较强的需求[3]。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英语教师缺乏存在的必要性,大学英语教学的转型迫在眉睫。蔡基刚指出专门用途英语(ESP)是全国所有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4],我国大学英语的ESP应定位于学术英语(EAP)。学界对此意见并不统一。王守仁反对不切实际的转型,认为通识英语应是大学英语的主要内容,但同时肯定各高校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ESP教学的尝试,积极总结经验[5]。文秋芳认为大学英语会走向通用英语(EGP)和专门用途英语并重的道路,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起互补的作用[6]。因此,在高校开展ESP教学,实现教学转型,服务于专业和学校发展是顺应学科发展趋势的。

结合高校校情和专业特色以及发展定位,探索适合具有本校特色的ESP教学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转型的重要举措。由通识英语过渡到学术英语,最后到专业英语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的。本文探讨如何根据地方高校实际有效地开展ESP教学,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满意度。地方高校与教育部直属高校从生源层次、经费规模等方面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套用成熟的教学模式固然简单,但无法反映学校和社会的需求,必然会水土不服。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英语课程大多由外教担任,其校园内也有较好的英语环境,这是地方高校所不具备的。开展有益的探索和实验,调动学习的动力,都依靠改变现有模式,努力发现新的发展思路。基于现实思考,探索地方高校开展ESP教学的具体路径,稳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推动地方高校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建设。

一、大学英语实施基于慕课的学术英语教学转型必要性

任何教学应是服务于学习需求的。蔡基刚指出,复旦大学的全英语课程在2010年即达到了101门,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全英语课程占专业总课程的75%,学生有着极强的驱动力来学习学术英语[7]。那地方高校各专业的学生有没有进行学术英语学习的需求呢?回答是肯定的。《高校本科自动化专业规范》明确指出,本专业学生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外文书籍和文献资料的阅读能力,能正确撰写专业文章的英文摘要,能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蔡基刚2010)。因此,掌握一定的学术英语知识和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的。

蔡基刚认为通用学术英语更适合大学英语教师,而非专业英语[7]。受制于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构成,专业英语是一个极大地挑战。学术英语是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所需要的基本交流能力,是跨学科的语言共核。它适合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组成的自然班学习。学术英语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学术阅读、参加学术讨论,进行学术陈述和学术写作的能力。专业英语培养学生结合专业特色进行学术交际的能力。如中国政法大学开展的ESP教学即法学英语,安徽医科大学开展的医学英语等。

目前学术英语的教材编纂和开发是热点,也是难点。宁波诺丁汉大学完全照搬诺丁汉大学的英文教材,在保证师资的前提下,获得了成功。上海市在2013年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全面以学术英语替代大学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也出版了“大学学术英语系列教材”。该书由中山大学夏纪梅教授主编,共分7册,包括读写、口语、听力、写作、听说等,主要训练学生各科通用的学术书面交流能力和学术口语交际能力。目前线下的学术英语教材仍然沿袭了传统大学英语的思路,并没有完全与实际相结合,服务于专业与社会需求。学术英语作为通用英语向专业英语的过渡,必然涉及语言之外的内容。英语教师在专业知识上有着天然的缺陷,短期内也无法改变这一现状。教材的短缺和教师知识构成的缺陷为学术英语的教学形成了巨大的阻碍。慕课的出现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希望。它不仅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免费学习的机会,更为学术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学习机会,如Coursera上面的engineering mechanics就完全可以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学术英语教学内容来源。通过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提前预习指定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加以讨论,采用混合式的教学形态来进行。改变传统的教材学习,实现学习内容的突破,将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转型。王守宏利用慕课的ESP教学实验获得了成功。结果表明采用慕课资源进行学术英语教学的实验班综合英语水平较传统班级有大幅提升。积极利用线上资源,打破专业枷锁,做到跨学科的学习。从学习语言到用语言学习,学术英语教学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大学英语教学转型的可行性路径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已不能满足学术英语教学的需求,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是EAP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方式。CBI的理念是以学术知识为语境,通过接触专业的、真实的语言材料,在自然语言学习过程中提升学术能力;CBI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批判性思维。文秋芳提出了开展学术英语教学的基本思路:设计真实、符合学生语言水平的输出任务;提供恰当的新输入材料;提供适当的输出帮助;给予有针对性的反馈[8]。蔡基刚、李立通过教学实验,认为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教学法)在提升学生学术能力和语言能力方面效果明显[9-10]。在总结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要以输入学科知识为主,而非语言知识;教材不再是教学的中心,而是辅助材料。抛开教材,建立以主题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其次,在教学模式上,要真正做到以学生给中心,改变传统的授课作业模式,而是让学生成为研究的主角。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法,真正做到以内容为核心,以学科知识为依托,用英语进行文献阅读和口语汇报,提高思辨能力和学术表达能力。

1.课程开始之前,以讲座的形式讲授学术英语的教学形式,讲解文献搜索的主要方法,了解如何获得前沿科技信息的渠道。

2.以慕课资源和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学术兴趣,选定项目主题。如以家庭暴力、古建筑风格的变迁、房屋抗震等级等符合学生专业背景的题目作为选题参考,由师生共同讨论确定。让学生在课下观看慕课视频,完善背景知识,积累专业词汇和表达方法,充分利用线上资源。

3.分组合作,由学生按照选定的主题开展分工协作,开展文献阅读、资料搜集,完成文献综述(300词)左右,并以英语制作PPT。教师在文献搜索和PPT制作阶段提供全程帮助。

4.课堂提问和讨论。各组进行主题陈述,课堂汇报中要求各组提出问题,并由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和评价。

5.结合自主学习和教师反馈,撰写学术论文(1000词)。学习学术英语写作的基本科学范式,学术论文成绩纳入最终评价。

学术英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应完全突破传统的,不拘泥于课堂,以选题和任务将课堂内外有机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利用慕课资源将大大丰富学生的专业视野,通过接触一流的名师,逐渐把握专业的前沿动态,也增强了语言能力。蔡基刚曾多次撰文指出,学术英语是最合适大学英语教学转型需要的。考虑到各高校的专业差异,教师的知识构成,通用学术英语应是目前的最佳选择。同时,受到教学班级、教材编制、教师意愿以及学校政策等多方面限制,教学开展也困难重重。本文认为在通识英语的基础上,有效探索学术英语的教学途径,更能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大学英语老师地位,获得更多的认同感和更好的满意度。

结论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识英语应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学术英语是大学英语的有力补充。开展好通识英语教学,是开展学术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的前提。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满意度,在现有资源有限和师资知识结构较为固定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资源,改革课程的组成方式,丰富课程的知识内涵,以语言为载体,以内容为教学突破点,充分重视ESP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大学英语改革的方向,形成体系化的课程,发掘和探索适合中国情境的语言学习道路。

[1]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消亡的理据与趋势分析[J].外语研究,2012(3):46-52.

[2]冯燕.去外语化:公共外语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J].大学教学科学,2010(3):67-71.

[3]傅海燕.大学英语教师发展转型问题理论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6):105-107.

[4]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30-35.

[5]王守仁.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语, 2013(5):4-10.

[6]文秋芳.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1-8.

[7]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英语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6):48-51.

[8]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2013(6):14-22.

[9]蔡基刚.学业用途英语、学术用途英语及优质外语教育[J].外语电化教学,2014(3):3-8.

[10]李立,杜洁敏.大学英语分科教学背景下学术英语PBJ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3(5):55-58.

Research on the Feasible Path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EAP Teaching Based on MOOC

YANG Ming-hui,ZHAI Yu-hui

(School ofForeign Lamguages,Anhui Architecture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601)

With the quickening pace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increasing dissatisfa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ESP becomes the inevitable way for College English.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limite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English teachers,the feasible path to conduct EAP teaching in provincial colleges is to provide content-teaching based on MOOC resource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EAP MOOC;content-based approach

G642.0

A

1674-831X(2017)02-0079-03

[责任编辑:胡 伟]

2017-01-10

2016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SK2016A0241);2016安徽省质量工程省级教研项目(2016jyxm 0216);2016安徽建筑大学校级青年科研项目(2016XQZ03)

杨明辉(1982-),男,安徽桐城人,安徽建筑大学讲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翟宇卉(1981-),女,安徽繁昌人,安徽建筑大学讲师,主要从事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

猜你喜欢
学术转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