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探究

2017-04-11 01:37
山东国资 2017年11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应用型

李 玲 谢 芝

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探究

李 玲 谢 芝

由于本科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作为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只有找准人才培养的定位,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沟通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竞争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养,才能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民办高校;应用型;核心能力

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案、培养目标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差异,致使高校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与企业实际运用相脱离,导致学生就业时不适应,影响工作和就业。过去几年中国民办本科高校的数量急剧增加,但有些民办本科高校却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只管招生不管就业。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中国的民办本科教育来说是致命的。

要解决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的就业难题,就必须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目标、恰当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正确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其中的关键,可以帮助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

一、专业能力

读大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张文凭,更重要的是获得一项本领,即专业能力。这里的专业能力,指的是从事某种行业所需要具备的行业知识、有关经验和相关技能。不同的行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是有差别的,不具备有关专业能力,就无法担负并做好职业工作。扎实的专业能力,是高校毕业生求职时必备的一种能力。

当前,各民办本科高校普遍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大部分学校开设了实验实训课、课堂实践环节和课后实践环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硬件设备所需庞大,而民办高校资金有限,民办本科高校建立高质量的专业实验室相对困难,而且这一困难在短时间内很难解决。对此,不如发挥民办本科高校办学方式多样化这一特点,在合作企业和友好企业里加设学生实践岗,增加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这一优势是公办高校无可复制的。民办本科高校也可以和企业对接,紧跟教育部“卓越计划”,根据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制定培养计划。尤其是民办工科高校,应该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让学校和毕业生都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争论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如形象设计、动作设计、环境设计等)。沟通能力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它反映着一个人的知识掌握情况、个人能力和品质。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不可能不与人交往。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因此,沟通能力是一个人存在于世和立足社会的必备能力,也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

担任某一职业工作也需要沟通,无论从事的是会计工作、工程师,还是担任医师、销售人员、服务人员,沟通技能都非常重要。承担并胜任某一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有关的技能经验,也需要与他人合作和交流,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不是书本上写好就能轻易掌握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经验教训得来的,很难经过他人简单的传授而掌握。沟通能力差的人,无法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往往会造成他人误解,原本想消除误会、表达好感,也往往会词不达意,甚至会向他人传递与自己真实想法相反的信息,造成误解和隔阂。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图,便很难与他人合作,团队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则工作效率将会大受影响。所以说,沟通能力是人在社会生活、活动中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技巧。

沟通能力较强的人,能够真实表达意图传达想法,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有关经验进行总结后表达,可以将自己变得更专业,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沟通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的必备能力之一,也是民办本科高校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在课堂中,可以设置供学生选修的相关课程内容;在课外,可以通过学生活动、竞赛、实践等多方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等能力。在教学和生活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三、资源整合能力

单独的个人是无法掌握所有资源和知识的。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可以通过对周围人、事、物等资源进行整合和筛选,得出需要的解决方法或解决途径。拥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就可以将看似彼此分离、毫不相关的事物和资源进行关联,使相互独立的个体和资源形成强大的系统,取得1+1>2的效果。通过对资源进行整合,看似较弱的竞争力将会得以强化。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社会活动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更加苛刻。只有学会处理海量信息资源,并梳理挖掘有用信息,使各种资源的价值得以升值,甚至创造新生事物,才能适应社会需求。资源整合能力,是衡量人才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民办本科高校应该培养学生对资源的发掘、梳理、整合等能力,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资源进行整合,培养他们从现有资源中获取价值的良好习惯和整合能力。

四、自我调节能力

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保障。一个学生再用功,他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也是十分有限的,并不能完全保证其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来自工作或人事的打击,没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容易一蹶不振,对自己对未来失去信心。

由于民办本科院校在知名度、办学历史、办学经验、就业指导等方面与历史悠久、名声在外的公办学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和打击,所以应该提高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遇到困难和问题积极化解和解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找准自己的目标,使之符合社会实际状况。同时,在由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变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打击,在新的工作岗位、陌生的工作单位往往会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在学校一般是没有机会经历的,这就需要加强学习和实践研究,要克服畏难发愁的思想,调整好心态,坚定只要肯动脑问题总能解决的信心,并将事多事难视为努力工作的理由和促进工作的动力,正所谓“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有培养出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才能更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状态迎接社会的考验和挑战。

五、竞争能力

竞争可以说无所不在。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职场,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竞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社会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而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时代。我国受不争不抢、先人后己、谦让他人的思想影响较深,在就业、择业过程中,某些大学生也谦让他人、避免竞争,有的甚至害怕竞争,只想选择无人问津的单位或岗位,导致就业情况不理想。在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如此之快的今天,不争不抢的作风已经被淘汰了。想要在如今的社会立足发展,必须培养大学生的竞争能力和竞争意识。

竞争能力是在角逐某一工作或位置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所以培养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的竞争能力就是强化他们的综合实力,使其更符合社会、企业、岗位对他们的要求。竞争意识的培养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学习生活中加以引导和鼓励。

总之,民办本科高校对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榜样可供参考和借鉴,只有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发挥自身长处,分析企业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确定其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及培养方式。

①袁辉祥:《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C],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国际论坛,2003年

②祝金旭:《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③赵瑞芬 彭阵等:《民办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5年第11期

李玲,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谢芝,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学生应用型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