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哲学的网络民主研究

2017-04-15 10:12黄祥刚
关键词:民主

黄祥刚

(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0)

基于技术哲学的网络民主研究

黄祥刚

(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0)

网络技术以信息或数字的方式为我们展现出一个虚拟化世界。这个虚拟世界既有别于现实世界,又和现实世界紧密联系。由此引发出关于网络世界是否实在的讨论,网络技术的实在性问题成为技术哲学的主要问题。网络民主借助网络技术广泛普及的东风,在虚拟世界逐渐发展壮大。作为网络技术一种特殊的运用方式,同样也面临着技术实在性的质疑。对网络民主的技术实在性的进行挖掘,应会对网络技术实在性的辩护提供有益的佐证。

网络民主;实在性分析;技术

关于网络世界的实在性问题,众多的学者参与了广泛的讨论,肖峰老师在《网络与实在性》一文中,以网络中物、关系、人、事件的实在对网络世界的实在性进行了充分论证。[1]同时,网络中各种存在(物、人、关系、事实)使得实在性和非实在性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2]102,网络对于各种存在的高度还原,使人们在真实和虚幻之间产生相对迷惑的心态,这种迷惑正在弱化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还有学者从技术实体实在、技术功能实在、技术技艺实在等角度论述技术的实在性。李三虎老师在《论技术人工物的实在性》文中论述到,技术人工物充当了技术实在的首要角色,按照人、人工物、自然物的三分。那在技术哲学中,对人工物所指的客观实在便不会有任何争议。[3]尽管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对网络世界的实在性进行了充分论述,但网络世界作为一种虚拟实在,毕竟有别于真实世界,尽管我们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最大修复,对于这种虚拟世界的实在性都会存在争议。

从1995年“网络民主”这个概念正式出现后,围绕它的探索与争议就从未中断过。有学者将网络信息的欺骗性、网络过程的虚拟性联系在一起,质疑网络民主并不是一种完备的民主形态,只是追寻民主的一种过程。在政治生活中,网络民主扩宽了公共空间、提升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加强社会监督方面的力量、让公民的个人政治表达更自由,[4]但这些优势不足以说明网络民主已经达到完善的境界或者说网络民主已经能够成为一种独立的民主形态。有的学者担忧网络技术的垄断性可能导致技术帝国主义,这并不必然会实现民主,反倒会阻碍民主的发展。对于网络民主的讨论,会因为对技术的狂热追求,使网络民主的政治效应评估进入进退维谷的局面;而纯粹从技术本身进行讨论,就更易成为技术的价值选择方面的表决。但网络民主作为网络技术的一种特定实践方式,理所当然地需要从技术哲学方面进行分析。

一、网络技术具有明显的实在性特征

网络民主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网络技术的实在性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网络民主具有某些实在性的特征。研究技术的实在性问题,存在两条进路:实物形态的存在-技术人工物和实物功能的存在[5]。对于技术人工物是一种物化的技术形态,是物性的存在,也是一种毫无争议的客观实在。网络技术的基础构造物质具备实在性的特点,构造网络技术的基础材料包含网线、处理器、服务器等,这些组成部分都是人工技术物,是作为实体实在而存在的,技术对他们进行的只是一种形态的改变。网络技术不仅包含硬件,而且也离不开软件;网络技术不仅是物,而且是物的使用,是一种活动和过程。网络技术的实在性来源于制造它的自然物的实在性,对自然实在进行人工改变,进而演变成一种技术实在或技术使自然存在的属性发生变化,成为一种有别于自然存在的形式[6]。对于这部分的技术实在性,几乎不会发生争议。

网络技术有别于一般技术的地方在于其有独特的虚拟性,这种虚拟性使世界呈现出一种数字或信息的方式。[2]104这和一般的技术实在存在较大的区别,网络技术对于客观实在进行了一种特殊的转化,将实物存在演变为一种数字或符号的存在。在网络世界中的众多事物,我们只能从视觉或听觉上加以辨别,尽管这具有极高的相似性,但还是不能等价于真实存在的那种实在性。[7]这种高度的相似性是技术对客观实在的一种数字显示功能,实质上还是在折射技术的实在性。其次,制作网络技术的主体、客体、手段等的物质性,也表明了网络技术的技术实在性,[6]技术在制造的过程中,使各种自然物之间发生结构上的关联,这种结构的关联也是建立在实在性的基础上。结构上的关联性使网络技术的各个部分发生交互作用。从而形成一种技术整体。在这个过程中,制造技术的活动是一种实际发生的真实的过程,具有一种显著的实在性特征,这种物与物之间的直接关联,保证了技术的实在性,从这个意义上,网络技术和其他技术一样,具有直接的物质性,即实在性。

从技术实在性的另一条进路——实物功能的存在,网络技术同样具有显著的技术实在性。人类发明或改良技术,绝大多数目的就是为了使用技术的某种功能。[8]如滑轮的使用,是为了节省体力;蒸汽机的使用,是为了更高的效率。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技术的功能同技术本身同样重要,网络技术的功能是软件、硬件、技艺操作的综合体的现实发挥。从网络技术的使用来看,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造就当今的信息时代,引发了广泛而深刻的信息革命,从而经历了新的技术转型。在当代社会,技术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信息技术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核心技术”或“主导技术”的特征,在后工业时代,技术的巨大威力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体现[9]。影响技术的社会条件、经济需求等都是客观因素,技术的发明或改良必然受到这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对于社会条件所能提供的物质原料和制造设备直接关系到技术的成败,而这些关键点无不具有客观实在性。再回到技术的实物功能上来,“技术作为实践活动的方式,最重要的特征在于追求效用,可以说效用是技术的内在价值的核心”。[10]对于网络技术的实在性问题,争议较大的就是软件的实在性问题。无论多么复杂的软件回到原始的状态就是“0和1”,编程的过程就是对“0和1”进行有规则的变化。如0表示断电,1表示通电,00则可以表示一直断电,11则可表示一直通电。凡如此类,都可以通过0和1不同的组合表示。对于软件,我们可能无法从实物方面把握其实在性,“0和1”作为文本信息,几乎无法从实物把握。但是,计算机的活动和过程却无法脱离软件的功能,软件功能的实现,就是对“0和1”进行不同的组合,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的功能,功能的实在性可能是对软件实在性的最好的例证。

二、网络民主是技术民主遵循技术规则的某种外化形式

技术规则是人们进行技术活动的规范。潘天群认为技术规则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人对自然的操作方式和程序,被操作的(当然是经过选择的)自然中物,以及所预设的操作结果。[11]工具理性的弊端和片面追求技术的效用,带来了很多的负面效应。在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境内违规使用细菌武器,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如果不对技术加以约束,必然会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任何的技术活动必然要依据一定的技术规则,由此来超越技术人工物和人的局限性。[12]网络民主作为技术实践的一种特殊方式,同样内化了技术规则。从网络民主的兴起来看,网络技术是网络民主的载体,网络技术的隐蔽性、开放性等特点,打破了原有的信息占有,信息传输的格局。这种技术的便利性和民主的某些价值追求是相容的,在网络公共领域,能够让公民自由地获取信息和发表自己的言论,这样可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进而保证民主运行的真实性。当我们主张发展网络民主时,更直接地指向网络在扩宽公共空间、提升政治参与、加强社会监督等方面的益处。“事实上,网络技术在给予公民们某种强大的政治表达机会,由这种视角展开,网络将会使监督更加有效。它将允许公民去发挥新扮演的角色。”[13]技术具有加强民主的潜力,同时也可以削弱民主。网络技术也有和民主不相容的地方,由信息技术带来的数字鸿沟,使基层有着更深刻的分化,掌握技术的人能将技术上的优势转化为政治上的优势。对于信息的绝对占有可能会导致少数人主导政治的结果,这让政治变得更糟糕,和民主政治、平等的愿望背道而驰。

在民主作为一种普适性的价值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之后,对民主的追求也从价值层面转向技术层面。[14]在网络时代下,电子民主以及协商民主思潮的涌现,都体现出技术对民主的有益探索。从实践层面来看,当民主的价值普及难以深入时,都是民主技术在持续推进民主向深层发展。特别是在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民主技术将大有可为之地。在技术哲学中,民主技术更适合称呼为“技术民主”。基于当代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和民主状态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15]在很多方面,已经无法和民主、自由等价值观相适应。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关于技术民主的三种走向:电子民主,技术的民主控制、技术的广泛使用。只有技术的民主控制才是技术哲学视域下民主技术最适宜、最切题的研究方向[16]。从技术的民主控制视域下,研究网络民主,不管是从程序民主还是实质民主,都必然要求实现民主的价值理念,即从操作规范、程序、步骤、方法等层面来保证人们追求公平与正义、自由与平等。对于网络民主展现出的与民主不相容的地方,也必然需要用技术的民主理论来解决。

在技术的民主控制视域下,解决网络民主的弊端从两个方面展开:网络民主的操作的规范性、设计的民主性;维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平衡关系。[17]任何一项技术都是双刃的,“技术选择是待确定的,对可选择的事物的最终决定归功到底取决于他们与影响设计过程的不同社会集团和信仰之间的适应性。”[18]因此,要使网络民主符合民主的价值追求,首要在于对网络民主的载体进行民主的设计及操作的规范性。芬伯格在解决技术的民主问题时,主张通过对公共要素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施加必要的影响,使技术的设计结果符合大多数人的目的,这就能很好的解决技术的民主问题。同时,技术在设计的时候,还必须照顾多个阶层的需要,公众、政治家、专家,都可以参与到其中,保障利益的均衡性,使网络技术成为公共的利益,而非某个阶层的特定工具。解决完网络技术的民主设计问题,只是使网络民主的载体具备了可能民主的前提。网络民主在实际操作中,还必须符合技术的规范性。为了避免技术的局限性,我们在符合特定的民主价值的前提下,对于网络民主进行行之有效的技术规范。这种技术的规范,首先设定为应该具有的知识和操作体系。具体说,就是网络民主在实践中,必须符合一系列的程序、制度、规范、法律等的许可范围。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民主不会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才能保障正常有效的政治参与行为。同时,网络民主必须设定在特定的领域里——网络公共空间,这成为个人和国家间交往的载体,所有关于公共权力(利)的讨论,都应该在这个载体上完成。从工具理性的观点看,网络民主既有利于民主,又在阻碍民主。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鼓吹网络民主的效用,陷入唯工具论。从价值理性来看,我们为了贯彻民主的价值,必须要保证过程、手段等方面的合理性和民主性,不能使用不符合民主的方式来推行网络民主。

综合两者,正确对待网络民主的弊端和优势,采取合理性、正当性的手段推进网络民主的发展,改善网络民主同民主不相容的地方,促使网络民主走向更完善的阶段。网络民主必然负载着价值的趋向、价值判断,在遵循技术规则的前提下,实现特定阶层或利益集团的目的。一旦,这种价值的趋向反映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选择时,网络民主就在充当民主技术的外化角色。否则,网络民主就会发生异化,成为攫取权力的工具。伴随着技术设计的民主性、民主技术思潮的推进,网络技术将成为发扬民主、平等价值理念的一把利剑。

三、民主技术的政治功能与网络民主实在性

在前文中提到,证明技术实在性有两条进路——技术人工物的存在、实物的功能存在。结合到民主技术的实际操作形式,可以从下面的实例进行有效的证明。器物形态的民主技术,是一种可见实物的民主技术,一般不会存在争议,如电子投票箱、电子表决器等民主技术的实体[19]。它们的存在,对于民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网络民主可见网络、计算机等实体,但网络民主并不是简单地利用技术进行表决,而是网络技术提供的虚拟空间(赛博空间)为公民的自由表达、监督等权利的实现提供了虚拟的平台。这个虚拟空间并不能有直接的实物相对应,但又真实存在,我们只能从功能方面论述它的实在性。对于理论形态的民主技术,则是从理论方面对于技术进行顶层设计,以期技术能够协调好和民主之间的关系,实现民主的价值理念。理论形态的技术民主,更多的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或者以文字为表现形式对技术进行规范设计。在器物形态的技术民主和理论形态的技术民主之间,还有一种制度形态的民主技术,制度保证的是技术符合民主的特性,这包含正式或非正式的规则、程序和行为模式。[15]制度是实现技术民主的主要形态,器物形态的民主技术在不断的实践中,可以通过经验积累和总结上升为制度形态的民主技术,而制度形态的民主技术在一般意义上又成为理论形态的民主技术。正是这三者在不断的运动中,丰富和发展了民主技术。

民主技术的政治功能首先表现为,民主技术在调动人们的政治参与行为。在现代政治生活中,人们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打破了原有的权力结构模式,公民在网络的公共空间可以就自己关心的时事政治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公权力的行使进行更有效的监督,对个人的权益进行更周到的维护。网络的公共空间为公民的个人政治表达提供了一个平台,网络技术具有明显的去中心化的特点,借助这种特点,可以营造一个公开、开放、自由的公共空间。在这种特性下,网络民主使政治出现一种扁平化的发展,这对于削弱政治霸权,强化民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民主技术使网络民主能够纳入技术规则和技术路径的范畴里,更有利于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人们利用网络民主实现自己的权利的首要前提在于必须符合既定的技术路径,这种技术路径可以从规则、制度、法律等方面予以限制,只有在这个范围内,才具有可行性。这就能很好地避免公民利用网络民主的平台进行一些非理性的政治行为。当不同的阶层出现意见相左的时候,网络民主一样可以进行有效的调节。他可以为协商、对话、提供相应的路径选择,使不同的阶层都能够合理地表达自己的利益立场,并最终形成和解。从整个国家层面来讲,网络民主可以有效地调节权力运转中的矛盾,从而维护政治统治的稳定性。在公民的民主品质培养中,网络民主一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民主可以让公民直接参与到民主政治的生活中,提高公民的参政能力。公民的政治参与才能培养公民的民主品格,实现民主的不断内化,从而深化民主的价值理念。[20]“倘若公民不具备任何政治效能感或影响力,则公民的参与将只是儿戏。此结果使所有参与的公民自觉幼稚无知,尔后只愿把时间花在追寻私利。”[21]

四、结论

因为网络技术的特殊性,以及网络公共空间的虚拟性,使网络民主的实在性饱受争议。但我们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排除网络民主的技术实在性,无论从网络民主的物质载体,还是网络民主的功能方面都表现出强大的实在性的特征。但这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实在性,是一种“半实在性”[22]。新一轮的信息革命正在不断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形式。关于网络民主的实在性分析,必然扩展出更多的哲学意义。

[1]肖峰.“技术是什么”?信息时代的重新解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1):36-37.

[2]肖峰.网络与实在性[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2):102.

[3]李三虎.论技术人工物的实在性[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9):3.

[4]魏星河,谢懋金.和谐社会构建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J].求实,2006(5):73-74.

[5]肖峰.哲学视域中的技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8.

[6]肖峰.论技术实在[J].哲学研究,2004(3):72-75.

[7]单美贤,李艺.论经验的完整性:现实与虚拟的结合[J].南京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7-30.

[8]肖峰.从三个层次看技术实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57-159.

[9]肖峰.信息技术哲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5:2-3.

[10]巨乃岐.试论技术价值的创造[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1):39-41.

[11]潘天群.论技术规则[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4):52.

[12]林德宏.规则及其哲学意义[J].江海学刊,2006(5):18-22.

[13]辛德曼.数字民主的迷思[M].唐杰,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9.

[14]俞可平.权力政治与公益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23.

[15]王海稳.民主技术:内涵、功能及价值[J].甘肃理论学刊,2008(4):54-57.

[16]张慧敏.当代西方民主的技术思想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2-9.

[17]田志文.略论民主的构成及其内在逻辑-基于人类理性三维结构视角的解析[J].理论研究,2008(1):23-25.

[18]安德鲁.芬伯格,陆俊,严耕,等译.可选择的现代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58.

[19]郭小安.网络民主-媒介与民主关系的新形式[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1):48-50

[20]梁军峰.参与式民主的理论与价值[J].科学社会主义, 2008(6):69-72.

[21]王英津.民主性公民投票制度的功能及其局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5):104.

[22]肖峰.信息技术与实在性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3(1):137.

(责任编辑:梁念琼liangnq123@163.com)

Network Democracy Study Based on Technological Philosophy

HUANG Xiang-gang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China)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figure on the internet provide us a virtual world,which is not only different from the real world,but also connected with it.As a result,the truth of the internet world is frequently discussed,and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been the major issue of technological philosophy. Network democracy in the virtual world has also won widespread popularity because of internet technology.As a particular running mode for internet technology,network democracy has fallen into a query about its realness. The action to explore the realness of network democracy will take on a forceful evidence for the realness of internet technology.

network democracy;realness analysis;technology

D082

A

1008-018X(2017)02-0058-05

2017-01-15

黄祥刚(1990-),男,重庆巫山人,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哲学。

猜你喜欢
民主
人民民主好在哪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生态民主
美国的民主与尊严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中国的民主无须别人说教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