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下非线性学习模型的探索

2017-04-18 07:12陈云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无线网络模型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的呈现形式以超文本为主体,非线性学习应运而生。为了让非线性学习更好的应用于教学实践,本文结合无线网络的优点,探讨非线性学习模型,并提出如何把该模型灵活运用到学习活动设计中,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线网络 非线性学习 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235-01

1.引言

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无线网络在校园内的发展,也让更多的信息以文本超链接方式形式呈现在互联网上。这些信息以“节点”形式相互连接,体现了各种信息资源间的相互交叉,是一种非线性的表现,而这种非线性的信息形式有利于信息的获取和重组。在这种背景下,非线性学习逐渐兴起。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出非线性学习如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是比较少的,笔者结合非线性学习特点,大胆提出非线性学习模型,并应用于学习活动设计中,为后续的时间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非线性学习的含义

非线性学习研究是一门相对于传统线性学习研究的新兴学科分支,它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对学习的基本神经机制的探索与发现。它是以非线性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以教育认知与神经科学与基石,以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为支撑,以复杂领域知识之习得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新型学习形态。

3.无线网络下非线性学习模型的探索

3.1无线网络下非线性学习模型的构建

无线网络具有随时随地可以连接上网的便捷性,这让无线网络下的学习时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或者说随时可以进行学习。也让学习者可以搜寻海量的资源,学习内容广泛没有限制。同时方便学习者之间与教师或者专家之间进行实时交流沟通,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有很大帮助。通过对非线性学习理论基础、无线网络下学习的特点的简单分析初步设想无线网络下的非线性学习模型如下图所示,主要包括:学习者、知识单元、教师、学习监督、学校、伙伴六个要素。无线网络构建了非线性学习环境,在此环境下,学习者在学校的常规课程学习中,已经掌握基本的基础知识。另外,在教师的资源以及无线网络资源获取支持中,学习者可自定义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主动构建知识单元,并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其学习监督,监督的途径主要通过微博、微信、QQ等工具。在这模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仅是学习者学习资源的支持者,更是学习者的学习伙伴。学习者进行更多的学习依赖自己去寻求学习资源,并找到学习资源之间的知识链接点,学习者在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和解答。另外,学习者和同伴之間也需要交流合作。学校也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物理环境,比如咖啡屋、图书馆、教师等。

3.2无线网络下非线性学习模型的活动设计

(1)准备阶段。非线性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主要包括课程资源提供、教学目标、学习任务设计。

(2)实施阶段。依据非线性学习活动设计模型,学习活动在无限网络下开展,学习者根据学习任务目标自主选择研究内容,自主选择教学媒体,选择恰当的时间地点和学习工具进行学习,自主架构知识体系,制定好学习策略,并加强自我学习行为监测。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寻求教师和同伴的帮助。

(3)评价监测。非线性学习活动设计评价主要从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两个方面。过程性评价主要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交互行为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可视化分析。诊断性评价主要是将学习活动中涉及的元素看作一个整体,主要以同伴互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期间需要进行评价表的设计。

4.结束语

本文针对非线性学习特点结合无线网络的优势,探讨了无线网络环境下的非线性学习模型,并就如何应用到学习活动中提出了些见解,为非线性学习实践研究提供一个参考,本研究的不足在于没有对其模型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这个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补充。

参考文献:

[1]王继新.非线性学习: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9

[2]易凌云,廖莎,万力勇.认知灵活性理论指导下的网络非线性学习[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作者简介:

陈云(1991年11月16日—),女,汉族,安徽人。研究生学历,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

猜你喜欢
无线网络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从勾股定理到“一线三等角”模型
5G无线网络下的智能干扰管理技术研究
无线网络安全漏洞及防范策略
web3.0时代,无线网络安全策略研究与防范
模型小览(二)
导数中涉及“[ex,l n x]”的模型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4G无线网络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浅析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