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颞叶脑实质内室管膜下瘤MRI表现1例

2017-04-24 06:11刘亚南程敬亮薛康康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室管膜微囊颞叶

刘亚南,程敬亮,薛康康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河南 郑州 450052)

罕见颞叶脑实质内室管膜下瘤MRI表现1例

刘亚南,程敬亮,薛康康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河南 郑州 450052)

脑;神经胶质瘤;磁共振成像

图1 颞叶室管膜下瘤的MRI表现 A.冠状位左侧颞叶见长T2信号(箭),侧脑室未见受压; B.轴位DWI(b=800 s/mm2)示左颞叶团块未见弥散受限(箭); C.增强示病变内数个小点状强化(箭),余未见明显强化 图2 病理图 纤维基质中可见微囊变及呈簇状分布的肿瘤细胞(HE,×100)

患者女,27岁,3年前体检MRI示左侧颞叶囊性异常信号,考虑神经上皮囊肿,未予治疗。近2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晕,行CT检查示左侧颞叶占位性病变,较既往检查稍增大。MR平扫示左侧颞叶团块状长T1长T2信号(图1A),边界清,边缘光滑,DWI未见弥散受限(图1B);侧脑室未见明显受压,脑中线结构未见受压移位。增强扫描示左侧颞叶病变大小约42 mm×35mm×39 mm,内可见数个小点状强化,余未见明显强化(图1C)。行左侧颞叶占位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呈灰红色,边界清楚,无包膜。光镜示胶质纤维基质中呈簇状分布的肿瘤细胞,并可见微囊变形成(图2)。免疫组化:GFAP(+),Oligo-2(-),NeuN(-),NSE(+),Syn(-),S-100(+),EMA(-),CD34(血管+),Ki-67(<5%+)。综合诊断为左颞叶室管膜下瘤,WHO Ⅰ级。

讨论 室管膜下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WHO Ⅰ级。该肿瘤好发于侧脑室和4脑室,脑实质罕见;瘤体生长缓慢,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肿瘤发生的位置和大小。室管

膜下瘤产生于室管膜下板层细胞,光镜下可见致密纤维基质背景下微囊形成;构成肿瘤的主要细胞与室管膜胶质前体细胞类似,可能是星形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均可形成的前体细胞,因此该肿瘤的种属并非单一,免疫组化示GFAP、NSE、S-100、Leu7等一般呈阳性。室管膜下瘤一般呈类圆形或分叶状,界清,血供较差,血脑屏障相对完整,含有丰富的胶质纤维,故MR增强扫描多无明显强化,表现为等信号或略低信号,肿瘤内可见多个小囊状低信号区,囊内富含黏液。本例室管膜下瘤患者病程较长,3年内仅出现头晕等轻微临床症状,MRI符合室管膜下瘤的特征性表现。

鉴别诊断:①室管膜瘤(WHO Ⅲ级),可发生于脑室及脑实质,多数室管膜瘤在免疫组化中表达EMA,而室管膜下瘤则不表达;室管膜下瘤偶可出现室管膜假菊形团结构,需注意是否合并室管膜瘤;②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WHO Ⅰ级),常为结节性硬化病的并发症之一,好发于室间孔,多有钙化,常伴室管膜下结节,增强后明显均匀或欠均匀强化,而室管膜下瘤增强后常不强化,与其血供差、含有丰富的胶质纤维有关。脑实质内室管膜下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及病理,而影像学检查尤其MR检查可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MRI findings of rare subependymoma of temporal lobe: Case report

Brain; Glioma, subependym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刘亚南(1989—),女,河南汝州人,在读硕士。

E-mail: 1262672462@qq.com

2016-11-03

2017-01-14

10.13929/j.1672-8475.201612007

R739.41; R445.2

B

1672-8475(2017)04-0259-01

猜你喜欢
室管膜微囊颞叶
微囊泡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BMP⁃2缓释型PLGA微囊作为引导骨再生支架的初步研究
快乐感丧失是痴呆征兆
记性不好?因为久坐“伤脑”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T2-MRI全域直方图鉴别儿童后颅窝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
记性不好?可能是久坐伤脑
室管膜肿瘤组织分化谱系及分子分型进展
室管膜瘤的临床治疗及分子病理学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