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湄潭余庆主要经济指标对比分析及思考

2017-04-29 09:13黎永强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经济指标对比分析思考

摘 要:为打破区域界限,整合区域资源,促进要素集聚和流动,顺利实现后发赶超的宏伟目标。按照时任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在凤冈调研时提出的“远学余庆,近学湄潭,紧追湄潭”的要求,作者试图从凤冈、湄潭、余庆等三县在“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作对比分析,从中找出凤冈县存在的差距和短板,避免同质竞争,发挥整体效应,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实现整体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凤冈湄潭余庆 经济指标 对比分析 思考

按照王晓光书记2015年在凤冈调研时提出的“远学余庆,近学湄潭,紧跟、紧追湄潭”。本人试图从三县在“十二五”时期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对比分析,从中找出凤冈县的差距和短板,迎头赶超。

一、2015年基本情况

湄潭、凤冈、余庆三县同属遵义市东部地区,三县比邻,气候地理条件相当,三县同属全省47个非经济强县之列,历史上三县曾合并为一个县,从统计资料上看,凤冈在1949年—1984年间经济总量和余庆相当还略有胜出,从1985年以后开始落后并扩大差距,和湄潭则在1997年时相接近,仅差湄潭4489万元,在1998以后开始扩大差距。从基本情况看,凤冈县国土面积1883平方公里,辖14个镇乡,86个村居,户籍总人口44.15万人,常住人口31.19万人,耕地面积26517公顷, 森林覆盖率56.73%(2014年);湄潭县国土面积1864平方公里,辖15个镇乡,133个村居,户籍总人口48.17万人,常住人口37.9万人,耕地面积31026公顷, 森林覆盖53.06%(2014年);余庆县国土面积1623.7平方公里,辖10个镇乡,69个村居,户籍总人口29.15万人,常住人口23.74万人,耕地面积19162公顷, 森林覆盖率54.79%(2014年)。

二、2015年主要指标基本情况分析

2015年凤冈县在全省47个非经济强县中位列第21位,同比上升2位,湄潭第3位,同比持平,余庆第8位,同比上升3位,凤冈落后湄潭18位,落后余庆13位。

1.经济总量方面:GDP绝对量凤冈差湄潭16.94亿元,差余庆4.31亿元,其中一产差湄潭2.21亿元,超余庆4.9亿元,二产差湄潭5.97亿元,差余庆6.21亿元,三产差湄潭8.76亿元,差余庆3亿元;从占全市比重看,凤冈县GDP总量占全市GDP的2.8%,湄潭占3.6%,余庆占3%,差湄潭0.8个百分点,差余庆0.2个百分点。

2.人均指标方面:(1)凤冈人均GDP为19335元,与全市人均GDP35123元比较,占全市的55%,湄潭人均GDP20389元,占全市58.1%,余庆27221元,占全市77.5%,凤冈差全市15788元,差湄潭1054元,差余庆7886元;(2)凤冈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1元,占全市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77元的36.5%,湄潭1500元,占全市52.1%,余庆1634元,占全市56.8%,凤冈差全市1826元,差湄潭449元,差余庆583元;(3)凤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60元,占全市24997元的89.5%,湄潭25222元,占全市的100.9%,余庆22511元,占全市的90.1%,差湄潭2862元,差余庆151元;凤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98元,占全市9249元的91.9%,湄潭10113元,占全市的109.3%,余庆8883元,占全市的96%,差湄潭1615元,差余庆385元。

3.规模工业方面:凤冈县拥有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47家,增加值10.17亿元,占全市929.69亿元的1.1%,湄潭74家增加值18.74亿元,占全市的2%,余庆24家增加值15.84亿元,占全市的1.7%,凤冈差湄潭8.57亿元,差余庆5.67亿元。

4.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凤冈县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2.31亿元,占全市2563.32亿元的2.4%,湄潭131.6亿元,占全市的5.1%,余庆88.9亿元,占全市的3.5%,凤冈差湄潭69.3亿元,差余庆26.6亿元。

5.商贸方面:凤冈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5亿元,占全市639.93亿元的2.6%,湄潭25.71亿元,占全市的4%,余庆15.99亿元,占全市的2.5%,凤冈差湄潭8.86亿元,多余庆0.86亿元。

6.财政金融方面:(1)凤冈县财政总收入6.17亿元,占全市432.24亿元的1.4%,湄潭10.92亿元,占全市的2.5%,余庆8.08亿元,占全市的1.9%,凤冈差湄潭4.75亿元,差余庆1.91亿元;(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7亿元,占全市177.61亿元的1.8%,湄潭5.67亿元,占全市的3.2%,余庆3.87亿元,占全市的2.2%,凤冈差湄潭2.4亿元,差余庆0.6亿元;(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8亿元,占全市472.9亿元的4.6%,湄潭26.23亿元,占全市的5.5%,余庆14.47亿元,占全市的3.7%,差湄潭4.43亿元,超余庆4.33亿元;(4)金融机构存款75.87亿元,占全市3306.46亿元的2.3%,湄潭136.9亿元,占全市的4.1%,余庆77.1亿元,占全市的2.3%,凤冈差湄潭61亿元,差余庆1.23亿元;(5)金融机构贷款52.6亿元,占全市1925.48亿元的2.7%,湄潭91.18亿元,占全市的4.7%,余庆57.1亿元,占全市的3%,差湄潭38.58亿元,差余庆4.5亿元;

从差距程度看:(1)2015年凤冈GDP相当于湄潭2013年水平,差2年,相当于余庆2014年水平,差1年;(2)人均GDP相当于湄潭2014年水平,差1年,相当于余庆2013年水平,差2年;(3)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相当于湄潭2013年水平,差2年,相当于余庆2013年水平,差2年;(4)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湄潭2012年水平,差3年,相当于余庆2014年水平,差1年;(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当于湄潭2012年水平,差3年,相当于余庆2016年水平,超1年;(6)財政总收入相当于湄潭2012年水平,差3年,相当于余庆2013年水平,差2年;(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当于湄潭2012年水平,差3年,相当于余庆2014年水平,差1年;(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相当于湄潭2014年水平,差1年,相当于余庆2016年水平,超1年;(9)金融机构存款相当于湄潭2012年水平,差3年,相当于余庆2015年水平,持平;(10)金融机构贷款相当于湄潭2013年水平,差2年,相当于余庆2015年水平,持平;(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湄潭2014年水平,差1年,相当于余庆2015年水平,持平;(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湄潭2014年水平,差1年,相当于余庆2015年水平,略持平。

总体来看,凤冈差湄潭2—3年,差余庆1—2年。

三、“十二五”时期发展比较分析

“十二五”时期,凤冈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生产力水平跨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整个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这一时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最快、增长质量最好,人民受益最多的时期。与“十一五”期末相比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2.6倍,农业增加值增长2.6倍,工业增加值增长4.38倍,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6倍,财政总收入增长3.6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1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3倍。纵看成绩斐然,横看则百舸争流,慢进则退。

1.是从5年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上找差距。

1.1凤冈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26.8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0.15亿元,净增33.26亿元(湄潭40.27亿元,余庆33.71亿元),凤冈比湄潭少7.01亿元,比余庆少0.45亿元。

1.2凤冈县规模工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2.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0.17亿元,净增7.57亿元(湄潭11.8亿元,余庆10.45亿元),凤冈比湄潭少4.23亿元,比余庆少2.88亿元。

1.3凤冈县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从2011年的16.7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2.31亿元,净增45.54亿元(湄潭99.06亿元,余庆63.45亿元),凤冈比湄潭少53.52亿元,比余庆少17.91亿元。

1.4凤冈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1年的9.2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6.85亿元,净增7.61亿元(湄潭13.96亿元,余庆7.1亿元),凤冈比湄潭少6.35亿元,比余庆多0.51亿元。

1.5凤冈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58亿元增加到3.27亿元,净增1.69亿元(湄潭2.98亿元,余庆1.74亿元),凤冈比湄潭少1.29亿元,比余庆少0.05亿元。

2.是从5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上找差距。凤冈县GDP平均增长速度为15.3%(湄潭县16.4%,余庆县14.5%),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14.9%的0.4个百分点,东部三县中,凤冈县平均增长速度低湄潭县1.1个百分点,超余庆县0.8个百分点;三县均属农业县,农业增加值凤冈县平均增速为6.4%(湄潭6.9%,余庆5.9%),低湄潭0.5个百分点,高余庆0.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为21.7%(湄潭21.5%,余庆13.2%),高湄潭0.2个百分点,高余庆8.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5年平均增长速度30%(湄潭32.2%,余庆28.4%),比湄潭少2.2个百分点,比余庆高1.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年凤冈县平均增长速度为12.8%(湄潭12.7%,余庆12.5%),与湄潭、余庆相比高0.1、0.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15.7%,与两县相比,比湄潭差0.4个百分点,比余庆高3个百分点。

3.是从收入上找差距,5年中,凤冈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446元增加到8498元,净增4052元(湄潭4272元,余庆3615元),比湄潭少220元,比余庆多437元,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凤冈县,平均增长速度为13.8%,分别高出湄潭县和余庆县2.2、2.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650元增加到22360元,净增9710元(湄潭10064元,余庆11111元),分别比湄潭余庆少354元和1401元,增长最快的是余庆县,平均增速为14.6%,分别比湄潭县和凤冈县高出3.9、2.5个百分点;从人均一般公共财政收入来看,5年来,凤冈县从人均511元增加到1050元,净增539元(湄潭782元,余庆727元),少湄潭243元,少余庆188元;从人均居民储蓄存款看,5年来,凤冈县从人均7773元增加到16743元,净增8970元(湄潭县增加12533元,余庆县增加10637元),人均少湄潭3563元,少余庆1667元。金融贷款方面,5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平均增长速度凤冈县为27.1%(湄潭县28.6%,余庆县20%),比湄潭少1.5个百分点,比余庆多7.1个百分点,差距在缩小,金融支持经济发展逐渐显现。

4.从产业结构发展状况找差距。按照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比重也开始上升。即产业结构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的演进趋势。国际公认的最优结构比为“三二一”结构,即三产大于二产,第一产占比最小。2011年,凤冈县三产结构比为34:18:48,湄潭为27:26:47,余庆为25:28:47;一产比湄潭多7个百分点,比余庆多9个百分点,二产低湄潭8个百分点,比余庆低10个百分点,三产比湄潭多1个百分点,比余庆多1个百分点;按演变规律,余庆县三产结构比优于湄潭县,湄潭县优于凤风县。到2015年,凤冈县三产结构比为36:24:40,纵向看一产比2011年上升2个百分点,二产上升6个百分点,三产下降8个百分点,5年间经济结构虽得到调整,但調整幅度仍小。2015年湄潭为31:27:42,余庆为26:32:42;三县相比,一产调升幅度比湄潭少7个百分点,比余庆多1个百分点,二产调升多湄潭5个百分点,多余庆2个百分点,三产调减,差余庆3个百分点,差湄潭3个百分点。结构总量上一产多湄潭5个百分点,多余庆10个百分点,二产小湄潭3个百分点,小余庆8个百分点,三产比湄潭余庆少2个百分点。

两县比凤冈县经济结构更趋于合理,有利经济发展的态势。实践证明,在保持一二三产同等增速的条件下,结构更优的经济增长速度更快,这也是我们在GDP增速上难以赶超湄潭余庆的原因之一。

四、对“十三五”时期凤冈县经济发展的思考

1.“十三五”时期,凤冈县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一些较为严峻的挑战和不利因素。

1.1发展动力不足与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并存。凤冈县县域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工业驱动力不强和可用财力不够的困境,三次产业结构亟待进一步优化,工业短板明显,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1.2资源环境约束与要素设施瓶颈制约明显。凤冈县下一阶段跨越发展既要面临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战略目标下的资源环境约束,同时又受到基础设施条件欠优和优质生产要素集聚不够的制约。

1.3县域发展竞争与同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随着县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产业布局同质化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产业同质化导致原料资源、生产要素、市场份额的配置不合理并缺乏效率,加剧了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紧张局面。

1.0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民生改善任重道远。凤冈县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经济发展方面人均GPD指标差距更为明显,并且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贫困面较大的根本现状仍然没有改变。

以上挑战和不利因素与湄潭余庆两县相较,有同质性也有差异性。

2.“十三五”时期,凤冈县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机遇。中国30多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个“比较优势”,这种发展战略最为突出的是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而没有产生与之对应的内部经济,国内消费被压缩。这种方式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二元结构和东西部严重失衡,作为西部落后地区,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是开发过度而是严重不足。国家作出供给侧结构改革,我们则可以轻装上阵,积极谋划争取项目和资金。

2.1投资依然是我们三县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从支出角度对GDP概括性的理解,即GDP=消费+投资+净出口,投资也并不单单指固定资产投资,它包含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也只是固定资本形成中的一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具有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作用,能够对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引性作用。

从投资效果系数来看,2015年,凤冈县投资效果系数为0.204,湄潭0.105,余庆0.137,凤冈县明显高于湄潭余庆两县,表明了凤冈县投资效果良好。

从GDP增速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协调性来看,根据经验数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GDP增速之间的比例关系大约保持2∶1的水平相对较为合理; 若比例超过2.5∶1时,表明投资增长偏快;比例低于1.5∶1时,表明投资增长偏慢。2015年凤冈为1.6:1,湄潭1.7:1,余庆1.6:1,三县投资增长总体偏慢。

2.2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工业是我们三县的短板,工业的兴衰不仅直接决定县级财政状况的好坏,而且可以拓展第一产业的发展空间,也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依托。解决县域经济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兴工强县,大力发展第二产业。过去,由于农业情况较好,掩盖了县工业较差的问题,以及受传统经济思想的影响,各级政府和部门有忽视工业发展的傾向。“谈农业大半天,谈工业一袋烟”,要想加快经济发展,工业就是我们必须要迈过去的坎,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十二五”期间,凤冈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为21.7%,高湄潭0.2个百分点,高余庆8.5个百分点,三县差距正在缩小,但凤冈工业结构单一,总量小,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甚至脆弱,也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茶企多数为家族式经营模式,几乎没有什么人才储备、先进的管理方法、企业远景规划和转型升级。这是危险的也是致命的,凤冈要充分利用好“锌硒茶乡”和“长寿之乡”这两张名片,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做大做强茶产业,打造茶叶龙头企业,引领茶企业健康稳定发展,让“东有龙井,西有凤冈”成为肩并肩,而不是带小弟。要大力推动创业创新,把实施创新驱动作为凤冈县工业强县的主要抓手;制定工业考核方案,引进工业人才,同时要鼓励企业协调发展,既要突出企业的主导要素优势,又要保障企业的辅助要素协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2.3坚持集中发展,发挥集中优势。按照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的原则,我们要注重推动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企业和要素保障集聚,把握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主导产品的优势,推进同业集聚和产业协作,发挥其带动功能,加大整合力度,从而走上一条节约、集约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之路。实践证明,工业集中发展不仅可以结合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服务、土地、劳动力的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而且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平台,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平台。

湄凤余三县既是竞争对手更是合作伙伴, 经济互相渗透,高度融合。共同做大做强茶叶产业、携手打造全景游、乡村游。凤冈旅游景点多而散,茶海之心、长碛古寨、九龙生态养生园、古银杏林、万佛大峡谷等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倾力打造旅游路则是我们当务之急,同时要做好旅游产品开发,在生态上做文章,做好锌硒茶、茶酒、饮料、有机米、蚕丝、大鲵、纯净水、温泉等长寿品牌的打造和招商引资工作。联合湄潭余庆合理布局产业,打破区域界限,整合区域资源,促进要素集聚和流动,避免同质竞争,发挥整体效应,取长补短,促进双赢,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实现整体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共同实现经济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2011—2016年遵义市统计年鉴.

[2]凤冈县2011—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湄潭县2011—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余庆县2011—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作者简介:黎永强(1975.02—)。民族:汉。中共党员。贵州省凤冈县统计局党组成员。综合经济调查队队长(正科级干部)。

猜你喜欢
经济指标对比分析思考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中外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本周重要经济指标
本周重要经济指标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
京津沪渝穗主要经济指标2009年1—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