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背景下库存管理的新趋势

2017-04-29 09:33刘晓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刘晓

摘 要:库存管理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商品数量的管理。在过去的思想中认为库存的产品越多越好,可以应对不同的危机。但现在则认为库存越少越好,最好零库存那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库存成本。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传统的库存管理的思想已经明显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于库存的要求,随着供应链的提出,在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思想也应运而出,库存管理有了新的发展和新的发展。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传统库存管理 VMI JMI

一、供应链基本概述

供应链最早来源于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而后由迈克尔波特发展成为“价值链”,最终日渐演变为“供应链”。它的基本定义为:“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供应链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

二、影响供应链库存成本的因素分析

1.牛鞭效应。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中的一种特有现象, 是指向供应商订货量的波动程度会大于向其顾客销售量的波动程度,并且这种波动程度沿着供应链向上游不断扩大。显然, 这种现象将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后果: 产品库存严重积压、服务水平低、产品成本过高及质量低劣等问题。总之,导致牛鞭效应的主要原因有: 库存管理和需求预测方法、订货提前期、批量订货、商品供应价格波动以及经济波动与预期订货。牛鞭效应的存在造成了供应链的额外库存成本。

2.最优批量。不管什么企业,如果单从成本上考虑都存在最经济合理的批量即最优批量。因此只要批量大于零就一定会有存货。从供应链整体来看, 最优批量的大小是决定系统总库存量主要因素。最优批量取决于3个因素: 单位存储成本、每次订货成本和总需求量。

3.订货的提前期。由于产品供需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 企业发出的订单不可能立即得到满足, 为了保障生产和供给, 企业发出订单的时间必须早于物资需求的时间, 这段时间差一般称为提前期。提前期不仅直接导致单个企业的库存水平提高, 还会加剧供应链中的需求放大。

4.企业的需求预期。企业在进行需求预测时, 大都是以过去所接受的订单数量为依据。而由于牛鞭效应的存在, 企业所接受的订单本身就可能是放大了的历史数据, 根据不真实的数据所预测的结果只能足更加的不真实。所以,企业的需求预期会进一步强化牛鞭效应,同时, 由于需求不确定性的增强, 也会直接导致企业安全库存的增加。

三、传统库存管理的特点、方法以及存在的弊端

库存管理是根据外界对库存的要求,企业订购的特点、预测、计划和执行一种补充库存的行为,并对这种行为进行控制,重点在于确定如何订货,订购多少,何时定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库存管理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现阶段物流的发展。

1.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库存控制方法。一般的库存管理即传统的库存管理,这一名称是相对于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而提出的。一般库存管理主要是以单一企业为对象的企业运作管理,库存控制的主要目的也是针对单一企业的库存进行分类管理,确定订货点及订货量,确保企业个体的库存总成本最少。这种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对单一品种实施库存控制的定量订货法、定期订货法、双堆订货法等,对多品种实施库存控制的ABC分类管理法、多品种联合采购法等。传统库存管理主要是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什么时候订货?订多少货?它的任务就是用最小的储备量保证供应,不缺货,谋求“保证供应而又最小的储备量”。但是传统的库存管理明显的不能够满足射虎发展的现状。现代的库存管理考虑的更多,例如在哪儿存货、存什么货以及货物种类与仓库的搭配等问题。同时现在库存控制的任务也发生了改变,现在人们希望通过适量的库存达到合理的供应,实现总成本最低的目标。

2.传统库存管理存在的弊端。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库存控制方法主要是针对单一企业而设定的,市场反应和企业间协作的程度普遍偏低,方法的实施又需要依靠大量的历史数据和经验进行预测分析,信息获取时间长且不够准确的问题较为严重,一旦市场发生突变或预测偏差,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库存从存储成本和订货成本出发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这种从单一的库存角度出发的管理模式,就从单独的库存来说有一定的使用性。但是从现在的管理思想上来看,这种传统的单一角度出发的思想,它割裂了与其他部门和环节的联系,无法真正意义上做到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存在着缺陷!

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的方法、特点、优势

1.供应链管理下库存管理的方法。供应链的组成成员是众多的,在所有的成员中,成员们都想是自己利益最优。为了实现全局最优,供应链伙伴必须意识到什么是对整个系统最优,为了协调供应链各成员的行为,必须获得信息,而获得信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战略联盟。这就催化出供应链管理下的三种不同与传统库存管理的方法。

1.1供应商管理库存(VMI)。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系统,是指供应商在用户的允许下管理用户的库存,由供应商决定每一种产品的库存水平和维持这些库存水平的策略。VMI能够突破传统的条块分割的库存管理模式,以系统的、集成的管理思想进行库存管理,使供应链系统能够获得同步化的运作。库存状态的透明性是完成VMI的关键。供应商可以随时跟踪和检查到销售商的库存状态,从而快速地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对企业的生产、供应状态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需要建立一种能够使供应商和客户的库存信息系统透明连接的方法。VMI的实施方法:(1)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系统。(2)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3)建立供应商与分销商或批发商的合作框架协议。(4)组织机构的变革。

1.2联合库存策略(JMI)。JMI是一种在VM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供应商与用户权力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它强调双方都参与,一起制定库存控制计划,供需双方相互协调,让库存管理成为连接双方的桥梁和纽带。联合库存管理是由制造商安装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把各个经销商的库存通过该系统连接起来,每个经销商可以通过该系统查看其他经销商的库存,寻找配件并进行交换,同时,经销商们在制造商的協调下达成协议,承诺在一定条件下交换配件并支付一定报酬,这样,就可以使每个经销商的库存降低,服务水平提高。

1.3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基于协调中心的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联邦式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是对供应链的局部优化控制,为了进行供应链的全局性优化与控制,就必须采用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方法。多级库存系统根据不同的配置方式,有串行系统、并行系统、纯组装系统、树形系统、无回路系统和一般系统。

2.供应链管理下库存管理的优点。

2.1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社会库存量,减少库存控制成本。供应链的形成,要求对组成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做出优化,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促进产品快速流通,降低社会库存量,避免库存浪费和资金占压,对于库存控制的优化具有长远意义。

2.2有利于企业从“库存实物控制”向“库存信息控制”的转变,实现信息化库存控制的目标。供应链管理是建立在信息畅通、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可以理解为信息平台下的库存控制,通过信息代替库存,也就是企业持有的是“虚拟库存”而不是实物库存。通过信息技术控制库存,直到供应链的最后一个环节才交付实物库存的方式,可以明显减少“静态”库存的持有水平,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库存控制的级数和难度。

2.3确保了企业库存控制的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库存得到了优化,整个供应链中多余、呆滞的库存降到了最低点,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可以迅速做出反应,调整产品或是改变策略,有效地规避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五、供应链管理下库存管理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

虽然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给我们带来很多利益,但是随着发展,也出现一些问题,当下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将是一个重要研究,以下提出供应链库存成本降低的具体措施:

1.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好的供应商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库存, 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 而且可以加快企业的生产进度。选择供应商时,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产品质量, 其次考虑的是供应商交货是否准时的品质, 最后才是产品价格, 三者缺一不可。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对于企业减少库存占用资金以及库存成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推行JIT采购方式。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 采购都是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JIT采购方式即准时采购法, 是一种为消除库存和不必要的浪费而发明的先进的采购模式。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从上游企业向下游成员企业提供恰当的产品。它可以协调供应与制造的关系, 使供应链能够准时响应顾客需求, 大大缩短提前期, 从而降低库存成本, 提高库存周转速度。

3.实施“ 连续补货”方式。所谓“ 连续补货” 是供应商与零售商建立伙伴关系, 两者共享零售商的库存数据和销售信息, 供应商根据这些数据和信息来对零售商进行补货的过程。具体方式包括供应商管理库存、联合库存管理以及合作计划、预测与补给。在连续补货的环境下, 供应商不再是被动地执行供应商的订单, 而是主动地为零售商补货或提出建设性的订单。这样供应商不仅可以降低补货成本、减少本企业库方成本, 提高供货速度和准确性, 而且可以降低接受企业库存水平, 进而降低接受企业库存成本, 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成本最小化。

4.采用“直接运输”策略。供应链上的各个组织或部门为了保证其在供应链上的利益不受意外干扰, 往往要设置一定安全库存。安全库存降低了缺货成本却又增加了储存成本。为减少安全库存和缩短提前期, 以制造商为核心企业实施的供应链管理则可以采取“直接运输”策略, 即商品直接运送到零售商, 而不经过销售商、批发商、配送中心等中间环节. 而以零售商为核心企业实施的供应链管理则可以采取“直接转运” 的办法, 商品从制造商经仓库送达客户。这样既缩短了供应链长度, 减少了供应链协调的难度和工作量, 同时又提高了整个供应链对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 大大减少了各个组织或部门库存, 也显著地降低了供应链库存成本。

5.加强供应链企业信息共享。减少或消除牛鞭效应的最便捷的途径是通过集中需求信息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不确定性。通过信息共享, 供应链的每一阶段都可使用最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数据来进行更准确的需求预测, 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下游企业发出的订单。同时,由于实现了信息共享, 企业可以清楚地了解各供应商的备货情况, 消除了企业的市场预期对需求量的影响。因此, 信息共享可以有效控制牛鞭效应, 抑制需求放大。

六、结语

本文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影响供应链库存成本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供應链库存成本的几种措施, 希望能对我国企业降低供应链库存成本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供应链管理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的策略研究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铁路工程造价控制研究
医院精益化供应链管理探索
企业竞争中供应链管理的作用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第四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
电子商务企业的供应链物流管理
浅谈供应链管理前沿问题
浅谈供应链管理前沿问题
浅析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
ERP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