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完善和风险防范

2017-04-29 09:33张亚茹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内控体系风险防范事业单位

张亚茹

摘 要:随着新时期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逐步完善,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体系是事业单位高效运转的良好基础,能够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完善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具体措施,探讨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一些举措,以确保内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创建良好的运营环境,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财务管理 内控体系 事业单位 风险防范

事业单位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和领域,范围广泛,规模宏大,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及各个领域的发展,发挥着保障性的作用,属于社会服务支持系统,且大多数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在管理上与企业及国家机关有一定区别,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一些盲点和空白区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事业单位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格局。因此,全面规范内部管理是事业单位转型的关键,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

一、事业单位完善内控体系的具体措施

1.优化事业单位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权责划分。优化组织结构和明确各部门的权责划分是事业单位完善内控体系的关键所在。首先,事业单位要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并不是局部的活动控制,而是有机的整体。要在整体的基础上科学的建立内部组织结构,形成有效的统一管理,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进而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营活动与内控体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确保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正常运行。其次,事业单位要明确各部门间的权责划分,将部门人员与岗位职责进行匹配,把工作落实到实处,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同时,加强对“人”控制,“人”作为内控体制执行的主体,具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要将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确保岗位设置科学合理,从而达到各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目的,以促进内控体系的完善。

2.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文化建设。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灵魂,也是推动事业单位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组织文化是责任和使命的传达,为员工指引方向。优秀的组织文化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产生积极作用,在精神上引导员工,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优秀的组织文化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团队协作,灌输责任意识,使员工之间关系融洽,部门之间协调互助,减少内部间的摩擦和沟通障碍,提高各项问题的解决速度。推进事业单位文化建设有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作用的发挥,同时,能够帮助发现现有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使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3.加强事业单位监督评价体系的建设 。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对事业单位运营中的各项活动进行实时跟踪,监督内控体系的执行情况,并能及时发现内控体系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有利于事业单位在有限的时间内评估运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带来的危害,帮助事业单位制定出解决方案,及时采取应对的措施,尽可能的避免或减小各项问题带来的危害。同时,事业单位的监督和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分析总结监督运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事业单位监督评价体系存在的漏洞及时修补,进一步完善,从而建立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体系。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体系能够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实施全面监控,做到动态监管,以确保事业单位内部制度的严格落实与执行,并能将问题解决在风险出现之前。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措施

1.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意识。构建完善的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加强风险防范首先要加大对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认识,提高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领导人及负责人要以身作则,认真学习、全面掌握《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相关知识,然后再带动事业单位所有员工参与到内控制度的学习和建设中去,进而提高员工的内控管理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内控体系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员工的日常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同时,相关的负责人要丰富关于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相关知识,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冷静的处理。

2.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工作中关键的环节,有效的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提前预知、识别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营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状况,以便于事业单位提前进行规划,做好防范措施,进行潜在风险规避或制定风险预案。同时,财政资金作为事业单位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事业单位主要的财务管理对象。一般而言,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企业主要是关注自身的盈利情况,而事业单位则更加关注财政资金在运营过程中的支配是否能确保各项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所提供应用于各项活动的资金金额是否合理。因此,事业单位也要提前做好资金流量预测,建立有效的资金预警信号,避免资金流量出入及不合理产生的风险,才可以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3.加強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科学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应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内控体系,财务管理应做到以资金管理为核心进行内部控制。资金是事业单位的“血液”,抓住内控建设的“牛鼻子”是管理好资金的前提保障,事业单位要完善货币资金管控,建立有效的财务稽核对账、往来账核对制度,加强内部业务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重要方面,能够有效做好资金的管控与监测,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财务预算控制主要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几部分组成,在预算编制时事业单位要充分考虑实际,科学编制预算,以增强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在预算执行时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加强预算的严肃性;在预算考核时要严格依照考核制度执行。促进预算控制的顺利开展,保障资金安全,以减少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

4.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监督体系。完善的内控制度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实施,为了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在内部监督方面主要由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部门负责,内部审计部门要依法设立岗位,结合自身内部特征和发展健全监督机制,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以保障本单位资产的安全,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使其内部控制逐步加强和完善。在外部监督方面主要由财政部门及外部审计部门执行,需要充分的发挥其作用,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管工作,仔细核查事业单位各项资金运行是否符合规定,及财务制度是否合理,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加以指导。内外监督部门相互制约、双重控制,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需根据自身情况加强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建设,制定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以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的保障与支撑作用,并使自身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褚兴海.县乡两级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强化对策 [J].经济研究导刊 ,2013,08.

[2]郭晓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和风险防范[J].商业经济,2015,06.

[3]乔成浩.探析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方面存在的些许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与企业 ,2013(20).

猜你喜欢
内控体系风险防范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规范高校内控体系加强防范经济风险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的重点解析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构建企业内控体系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