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投融资管理的改革思路

2017-04-29 10:40王勇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王勇

摘 要:公司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水平持续增长的重要前提,也是提升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如何提升我国公司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与国家关注的重点话题。从我国现阶段的公司发展情况来看,数量众多的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众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涉及到公司秩序的建立与维护、公司经营机制的构建与执行、公司财务管理系统的创建与运用等等,投融资管理作为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司财务管理的综合水平。因此,本文将依据笔者从事公司投融资管理的工作经验,针对当前公司从事投融资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与改革建议,以供同行业者参考。

关键词:投融资行为 公司财务管理 优化改革

投融资行为包括举债融资和开发投资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公司通过融资行为获得运作资金,以保障生产经营、拓展生产规模,其融资模式包括对内筹集资金,监督公司运营过程中的资金周转,也包括向外举债融资,以第三方金融机构贷款、发行公司债券、出售公司股票等形式,筹集资金并用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后者是指,公司将筹集的资金用于生产建设、组织运营活动中,以增强公司经济实力,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一、我国公司投融资活动中产生的问题

1.公司投融资活动存在盲目性。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部分公司为了谋取眼前利益、达到短期发展目标,会降低对市场风险隐患的评估与警惕心,导致投融资活动不合理、存在盲目性,尽管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物质生产资料、机械设备设施的购买与储备,但是不能与市场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容易导致物资和产品的积压、滞销,给公司带来严重的投融资风险隐患,同时降低了公司的信誉。现实情况中,部分公司在投融资活动中忽视了对技术人员的培养,不重视科学技术创新,也成为投融资活动失败的一部分原因。此外,公司领导者、管理者对于投融资活动认识不清、不具有投融资的专业知识与风险辨识能力,容易导致公司投融资活动的失败。

一是,负债比重过高。部分公司在从事投融资活动的过程中,将融资风险与自身经营方式挂钩,导致公司经营中的负债比重过高、风险系数巨大,不利于投融资活动的开展。

二是,资产分配不科学、投入资金收回周期长。公司的资产包括公司劳动力资源、技术、生产资料、设备设施、土地使用权益、厂房办公室等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很多公司在投融资活动中,不理解合理分配生产资料、人员、资金的重要性,将多数资金用于人才培训与招聘、科学技术开发、生产资料购买、设施设备采购等环节中,增加了公司资金回收的周期,降低了公司的经营利润,削弱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限制了公司的发展速度。

三是,资金再利用的低效与不科学。部分企业对于投融资没有形成科学的额认识,不重视公司盈余资金回收后的再利用,降低了公司资金的利用效率,导致公司无法拓展生产规模、提升劳动力生产率,增强技术实力,不利于公司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部分公司的领导者经营理念相对保守,认识不到投资再生产对于公司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不重视公司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项目开发,导致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跟不上市场的供需变化,逐渐降低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导致公司丧失了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2.公司投融资活动的途径过窄。为了提升公司的发展速度,提升公司在经济市场上的竞争力与优势地位,公司应当加大对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公司对于如何开展投融资活动,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认识,导致投融资活动盲目性、缺乏专业理论指导、融资风险过高等问题,降低了公司投融资活动的经济效益。举例说明,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公司在进行投融资活动中,会选择向公司内部筹集资金,但是缺乏向外举债融资的策略与方式。尽管向内融资具有稳定性高、安全性高的优势,但同时具有融资额度有限、融资速度慢、融资路径过窄等弊端,极大限制了中小公司的转型规模与发展速度,限制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尽管倡议中小公司开展向外融资,但是我国第三方金融机构对于融资借贷的要求与标准较高,审核手续复杂,审批流畅与时间过长,偿还利息较高,难以解决中小公司融资的需求。

3.公司投融资活动的安全性较低。公司在投融资活动中,难以从生产经营中的收益利润中获得充足资金用以项目开发,因此需要向第三方借贷机构筹集资金,同时将公司的固定资产进行抵押借贷,如果无法按期偿还贷款,将失去对公司抵押物资的所有权,因此增加了公司的融资借贷风险。此外,中小型公司的融资渠道有限,难以取得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贷款,转而被迫选择了高利率的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增加了公司的融资风险。

二、我国公司投融资活动的改革思路与方法

1.完善信用制度,降低融资风险。当前,融资渠道单一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从企业自身发展尾度讲,完善信用制度,可以为企业融资拓宽渠道。因此企业应当强化财务监管,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将企业的每一笔资金用项及项目投资情况进行跟踪审核,尽量将资金风险降到最低。不断更新生产观念,引进先进技术及人才,更换陈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过硬的品质及质量赢得社会的良好赞誉,同时也可以为企业迎来更多合作的机会,树立良好的形象。与此同时,较高的社会信誉可以获得更多企业或银行的支持,为自身赢得更多融资渠道。

2.加大政策支持,保障中小企业发展。面对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政府应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在资金链上赢得更多优势,不断将市场的公平性发挥出来。信用担保方面,政府可以对企业提供一足的指导,帮助他们争取到更多资金,同时还要降低门槛,尽可能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制足优惠政策,对于陷入资金不足困境的企业,采取减息或免息等方式。此外,还可以通过社会成立投资基金,对于确实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应当帮助他们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给予资金上的大力帮扶。从市场竞争尾度,政府要给中小型企业一足的发展机会,让他们与大型企业开展公平竞争。

3.建立市场预警监控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在规避风险方面,应当及时建立预警监控机制,对当前的投融资行為及时给予分析和判断,通过企业的生产运行等情况,预测出未来一个时期企业运行状况,并针对实际情况制足可以有效规避风险的方式方法。还应当大力发动不同行业及企业及时将自身情况上报,根据上报数据不断调整今后的生产计划,加大企业投资的针对性。对于企业中生产的重点环节,要实行重点监控,将影响生产正常运行的环节、项目、行业等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制足出台整改措施,帮助企业顺利生产。此外,不同的行业及企业,其预警标准不一,应当充分结合好本行业或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足出台更具特色的预警监控机制,将符合自身发展的机制应用于企业。

综上所述,投融资活动是提升公司经济实力,推动公司加速发展的重要经营管理举措之一。公司经营管理者应当清晰认识到投融资活动对于适应经济市场发展的意义作用,同时认识到投融资活动中隐藏的风险,不断优化投融资活动,拓展投融资路径,加强对投融资的风险监控,促进公司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海珊,杨芷晴.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投融资能力的影响[J].财政研究,2016,(12):101-110.

[2]黄飞鸣.金融约束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政策效应研究——基于A股公司[J].当代财经,2016,(09):52-65.

[3]王尧.税收与企业投融资相互关系及影响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14):184-185.

[4]葛永波,赵国庆,宋山.管理者风格对企业投融资决策影响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01):94-105.

[5]胡坤强.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投融资的影响探析[J].企业导报,2016,(0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