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2017-04-29 10:40徐开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

徐开成

摘 要:现如今,经济环境变化发展较快,再加上信息技术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在这样的背景中会弱化内部控制效果,导致会计问题频繁发生,同时,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有序发展。本文在对内部控制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表现,探究了内控建设常见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一、引言

近年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抓住信息化机遇,优化管理效果,应提高内部控制方面信息技术利用率,以此降低会计发展风险,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由此可见,本文浅析这一论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意义,分析如下。

二、内部控制基本介绍

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期间,内部控制作为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制度保障、制度执行等作用,同时,内部控制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能够减少管理问题的发生几率,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此外,内部控制还能避免以权谋私、造假、贪污等违法事件发生,事先预防潜在的职务犯罪、经济风险,针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措施,为发展目标及时实现充分发挥内控价值。

从内控介绍中能够看出,内控属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必要环节,在信息化环境下,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使其参与到内控管理,通过完善内控制度、优化内控形式等方法,提高内控管理效率,保障会计工作顺利开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受信息化影响表现

1.环境变化。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内控环境,即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会计核算的同时,还应掌握电脑操作技术和处理技术,以此组织多样性业务活动。财政财务指导部门电脑技术人员与会计人员只有加强业务指导、联系、互沟通,才会强化内控管理效果,促进行政事業单位部门间协调发展。

2.方法变化。会计员工未接触信息技术之前,常常通过手脑并用的方式开展会计核算工作,这不仅会延长核算时间,工作强度大,而且还会浪费人力资源,核算结果的准确度也会相应降低。会计核算工作应用先进信息技术以后(会计电算化),不仅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而且核算失误现象也较少发生,甚至不曾发生,这种员工和机器共同配合下处理完成的会计核算工作会极大地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控制方法改变的同时,后者方法的局限性也相应增加,即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核算知识,而且还要定期参加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以此提高对先进技术的利用率,熟练操作计算机设备,确保控制工作及时、优质完成。改变方法后,行政事业单位会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减少员工工作压力,加快单位发展步伐。

四、内控建设常见问题分析

1.内控理念较传统。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管理意识认识较淡薄,常用传统的内控理念组织、引导会计工作,并且所执行的内控制度仅限于形式化,未能在会计管理过程中进行内控制度渗透。部分管理者还会根据多年在岗经验处理财务问题,内控制度未能得到充足的应用空间。即使内控制度构建了相关制度和运用程序,但在实际应用中仍会完全模仿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做法,导致财务管理问题频繁发生。正是由于传统的内控理念,才会影响内控管理效果实现。

2.信息技术率用率较低。虽然先进信息技术已经走进社会各个领域,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仍运用传统方式处理会计工作,并且信息技术也仅应用于日常会计业务,未能在整体性财务管理中提高对先进技术的利用率。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曾应用信息技术于财务收支、财务信息监控、财务报表制作等方面,这对财务目标明确、内控发展具有消极影响,同时,不利于内控管理工作实时创新。

3.内控人才数量较少。在信息化背景中,内控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强化专业能力,并且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提高这一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利用率。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人员尚未做到如上要求,并且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人才的培养意识较淡薄、培养机制不够完善,进而内控人才数量较少。

五、优化内控建设具体措施

1.创新内控理念。行政事业单位要想优化内控建设效果,则上级领导和单位员工应适时创新内控理念,提高对你内控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会为内控付出实践,并在内控环境营造、内控活动组织等方面做出相应努力。与此同时,还要做好部门分工、员工分工等基本工作,明确部门及员工的工作职责,进而部门和员工能够在目标引导下认真处理本职工作,完成规定的任务。并且,部门间和员工间还应加强联系和交流,协商解决财务管理问题,制定问题解决方案,这不仅能够增进感情,而且还能达到彼此职业的良好目标。除此之外,完善内控制度、健全内控体系,这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能够提供可靠的发展依据,能够妥善解决财务问题;这对社会公众来说,有利于公众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促进财务管理工作透明化发展。并且,职务犯罪现象也能有效减少,例如,某县事业单位在专项检查的过程中,发现社保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骗取大量社保基金,并频繁作案,究其原因,该县事业单位忽视了内控管理工作,强化内控意识、完善内控制度后,该县职务犯罪现象明显减少,重复犯罪现象几乎为零。

2.提高信息技术利用率。在信息化时代,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对先进技术的利用率,这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又是迎合内控发展新趋势的表现。为了在内部会计控制中扩大先进技术的渗透范围,可以向优秀同行或者发达国家借鉴先进经验,学习先进技术灵活运用方法,在结合单位实际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风险监测、风险分析、方案制定A、解决措施、预警机制等方面,确保潜在风险及时发现、妥善处理。此外,创新技术管理模式,提高安全准入标准,避免外部网络信息发起恶意攻击行为,全方面保证单位内部内控环境的安全性,并为内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并且,还能有效预防国有资产流失,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财务收支是否真实、报表指标是否大幅度变化、诚信指标测评结果是否合理等均能客观评估,评估结果关系着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国有资产的价值,只有优化评估结果,才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

3.重视内控人才培养。首先,拓宽人才培养渠道。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校园招聘、网络招聘等形式聘用专业内控人才,同时,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优化人才选拔流程,在内控人员聘用的全过程秉持公正、公平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笔试试题内容选择岗位专业基础知识,面试内容侧重专业知识素养和专业能力评价,只有笔试和面试全部符合岗位要求的内控人员才会被聘用,这种聘用方式应聘的内控人员能够较快融入单位环境,胜任会计工作内容。与走后门这种内控人员聘用方式相比,更能扩大优秀人才数量,优化内控人员质量。然后,完善岗位责任制。针对在岗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权力具体明确,即使出现财务问题,也不会出现责任推脱、问题逃避等现象,同时,这也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促进会计工作顺利开展。最后,健全培训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为内控人员组织培训活动,促使内控人员丰富会计基础知识,强化会计核算能力以及计算机处理能力,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同时,有利于增强内控人员工作责任感。

六、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化下建设内部控制,通过创新内控理念、提高信息技术利用率以及重视内控人才培养等措施彰显内部控制作用,促进内控问题有效解决,提高内控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有序组织方面的积极意义。这对事业单位持续发展、顺利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余华.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06:66-76.

[2]姚佳音.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 会计师,2015,03:65-66.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