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新形势中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和变革

2017-04-29 10:53王燕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国企变革人力资源管理

王燕

摘 要:在全球一体化、市场经济模式改革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国企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过度。因此,为了适应新时代的经济发展需求,在新形势中做好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和变革就成为了国企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新形势 国企 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 变革

一、引言

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愿望,国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只有勇于打破传统的观念,实现大胆的创新与变革,才能够提高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促使国企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针对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背景分析

1.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状况。国内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促使企业不断重视人力资源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性。当前,国有经济的稳定已经不会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和社会市场经济的稳定性息息相关。面对经济市场内部不断加剧的竞争趋势,国企也开始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过受到传统因素的制约,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和创新寸步难行,因此阻碍了国企的发展。

2.在新形势中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首先,是“中国梦”与国有企业管理的结合。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积极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中国梦”的宣传和教育,“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更是国富民强之梦。因此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和“中国梦”理念有机融合在一起,并基于企業长远发展为目标,按照阶段形式对人力资源管理实施改革、创新,从而实现国企与国家、群众发展的有机融合。

其次,实现政治和人力资源管理有机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思政教育,而国企内部的人力主管部门应该担负起思政文化宣传、教育等工作,要做好廉政、依法治国思想等和实际工作融合的推动工作。不过,一切的理论教育都是纸上谈兵,因此必须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把政治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人才选拔、培养、储备、考核等工作相结合,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最后,实现计划和精细化管理并存的模式。国企的特殊性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产生了裙带影响。比如在管理计划性方面,企业内部的管理团队与规划在稳定的情况下,才可以确保国企的正常运营。若实现计划性和人力精细化管理相互融合,就可以实现互有粗细的精细化管理,从而牢牢管控工作的重点,确保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保证管理行动的顺利进行。

三、新形势中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重点

1.改革创新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理念的影响,国有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处理中,多采用粗放型管理模式,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人事管理工作同等对待,也就是企业对员工实施单向管理、忽视员工个人的要求。但是,员工作为企业活动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在长期的工作中同样渴望利用国企大平台丰富、展示自己,让自己的能力与才华得到展现。不过,国企内部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流动与竞争制度,从而就导致管理模式无法跟上时代步伐,最终使得人与企业和谐共赢的发展目的成为空谈。

2.需要改善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系统化效果。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了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人才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和员工关系管理六个主要的部分,具体的管理工作和管理方法应该对六大要素进行综合考虑,以整体效益最大化为衡量标准。不过,国企管理工作与企业发展的结合密度不足,管理规划工作不到位。并且传统的人才选拔、培养、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都存在系统性、具体性、灵活性缺失等问题,加上绩效与劳动关系不挂钩,这就使得员工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不断下降。

3.应让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模式与方式实现多样化。精细化管理是当前社会主流的管理模式及理念。不过,国有企业在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建设中依旧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选拔、竞争、监督、考核等问题的处理中依旧没有摄入精细化管理内容,同时也不能给高管整理、提供全面的、有价值的决策参考数据,这种精细化不足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集约、精细化的发展要求。

4.在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实现综合性管理。企业的竞争实力主要体现在人才方面,不过国企并不关注综合型人才,并且人才选拔条件苛刻、包容性较低,没有全方位的考虑人才综合及业务能力,从而让人才储备模式僵化,影响了人才的选拔的优越性与先进性,阻碍了国企的可持续发展。

四、新形势中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和变革方向

1.创新、改革、转变传统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传统的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已经不再适用与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国企人力资源创新、改革的过程中,要站在制高点用战略家的目光分析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让人事管理过度到人力资源管理,使其发生本质转变。“以人为本”是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核心所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每个员工的角度出发,真正的结合员工的性格特点和工作特点,选择适合的工作,也能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让企业的人力资源发挥其更大的职能效果,创造更大的企业利益。

2.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国企要实现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战略性与具体性。在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反映国企的发展战略方向、目标以及战略实施的改革与创新要点。然后,还应该基于国企状况科学的实施改革和探索,按部就班的进行工作,从而制造与国企发展相符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方案。另外,要确保人力资源规划的具体性,所以要在不同的经营使其基于企业现有数据,进行科学的大数据模拟分析,指明日后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工作方向,提高管理规划的作用。在科学的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的科学调整,要针对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实施反应,比如现在就应该重视“中国梦”的理念学习等。同时,要实现工作开展方式的多样性,实现企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3.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运用。在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中的精细化管理内容包括可衡量化和细化。国企绩效考核主要是考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果,发现管理期间存在的不足并及时修正。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需重视系统化的提高,改善绩效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所以,应将国企内员工工作的日常表现、工作贡献值、敬业程度、综合技能掌握水平等归进考核范围之内。同时,还要对员工的思政觉悟、制度规范遵守状况等进行测评,从而提高考核的全面性与权威性。

另一方面,要实现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体制的有机结合,在考核中可以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综合成绩,合理的对员工的薪资待遇及福利进行改善;而损害了国企发展利益的员工必须受到惩罚。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平性,同时也可以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捆绑在一起,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薪酬和福利的管理中,不仅要重视物质奖励,同时还要结合精神等形式对员工进行奖励,通过表彰大会等方式让员工感受到精神领域的满足,从而激发员工为完成“中国梦”的奋斗意识。

4.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及创新性。国企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中,需要基于市场的根本需求统筹兼顾国企的特殊性。因此,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积极的吸收、培养综合型专业人才,缩减人力投入经费,确保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下,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与综合型人才数量息息相关。因此,国企应积极的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过开放的心态招收四海八方的有识之士,击碎故步自封的传统人才选拔模式,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地寻求企业发展急需的经营者、技术人才等,让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营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新形势中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及变革工作,有助于企业吸收、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从而实现国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国企改革提速破冰[J].本刊编辑部.中国总会计师.2017(01).

[2]深化国企改革进程中银行机遇与策略[J].周伟.东方企业文化.2015(22).

[3]国企改革:要快些,再快些[J].本刊编辑部.中国总会计师.2016(07).

猜你喜欢
国企变革人力资源管理
变革开始了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浅析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优化管理初探
国企改革的困境及出路:基于动态关系治理的新视角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