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

2017-04-29 11:25郭甜甜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四个全面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同时吸收古今中外的进步思想,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延续的理论体系。“四个全面”的提出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进一步完善和演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政治性与生活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关键词:四个全面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话语演进

一、“四个全面”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演进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思想观念,在各种思想流派中占主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革命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中共意识形态的话语也从“革命斗争”转向“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本,辅之以意识形态的创新,才能做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在现实生活中,贫富差距、贪赃枉法、环境污染等问题对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要克服这些不利因素,让民众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内化为他们自己的思想意识,就必须不停释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能量,推进意识形态话语的演进与创新。历史证明,意识形态话语的适时转换不仅是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而且是民众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对意识形态话语演进和转换。“四个全面”的完整提出也正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及时创新。

二、“四个全面”反映意识形态话语政治性与生活性的统一

从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解释来看,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表现为政治、宗教、哲学、艺术等多种形式,它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所以把意識形态局限于其中一个方面,只谈其政治性,那就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

在对意识形态进行宣传时,如果基于形而上学的话语范式,只有高高在上的理论和空泛不实的口号,那必然会导致意识形态表达的片面和狭隘,便不容易为民众接受与认同。政治性是意识形态的特性之一,其话语表达不能完全脱离政治性,更不能完全依赖政治性。在使用政治话语的同时,适当辅以“接地气”的语言,变“灌输”为“对话”,更容易为民众吸收,也拉近官方与民间的距离。

革命时期毛泽东的“纸老虎”论,改革时期邓小平的“黑猫白猫”论,都来自日常生活,让人印象深刻且具有说服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同样需要生活化的话语来表达现实状态下的主流意识形态。

“四个全面”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13亿中国人不仅将全面解决温饱问题,而且将有比较富足的生活,不仅在“成”,更在“全面”。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最根本的保障。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丰衣足食始终是民众最朴实的愿望与追求。“四个全面”以“人”为核心,尊重“人”的发展,这种务实的话语体系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奠定了良好的民众亲和力。

三、“四个全面”反映意识形态话语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当前的执政理念,为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需要以新的社会环境为依托转换意识形态话语,把抽象的理论转变为指导行动的指南。任何理论都是特定时代和实践的产物。

从“四个全面”形成的过程来看,它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完整的,而是在不同场合逐一提出的。从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14年10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个过程正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反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创新。现代意识形态不再完全依靠纯理论的说教来达成自己的目标,而是将意识形态深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内化为价值信仰。“四个全面”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要求,可行性强。全面深化改革针对发展不协调,收入不平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等挑战;全面依法治国针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全面从严治党针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四个全面”贴近现实,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抽象理论转换成具体话语,体现了意识形态话语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四、“四个全面”反映了意识形态话语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整体高于局部,起着统率和主导地位,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四个全面”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它追求整体,也突出细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为实现目标而实施的重要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全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它要求各方面协调共进。“深化”强调在改革的攻坚时期要更进一步,不退缩,勇往直前。全面依法治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根本性、长久性的法律保障。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改革和从严治党都要在法治的框架内实行。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中被最后提出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合体使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在逻辑更加严密。“全面”覆盖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全方位和基层、中层、高层全领域。“从严”则要求做到从严设计、从严要求、从严推进、从严考核。只有从严治党,切实转变作风,才能使我们党承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四个全面”重视部分,又把握整体,体现了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总之,“四个全面”适应互联网和大众传媒快速发展之下的文化传播实际,运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话语,表达理论性、抽象性的意识形态内容,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演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

[2]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陈锡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唐爱军.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话语转型.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5):54-58.

[5]曹国圣.从话语权视角看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走向.理论探讨,2006(1):73-75.

作者简介:郭甜甜(1990.06—)女。安徽灵璧。本科。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职称: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党建。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四个全面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选择
“四个全面”形势下的基层央行服务型工会组织发展研究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互联网时代条件下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网络语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
自媒体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探究
论列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三大贡献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