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支持探讨

2017-04-29 11:25杨赛佳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价格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摘 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下我国的一个时政热点话题,而结构性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价格问题,所以深化价格改革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当前我国存在的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信贷杠杆待释放、企业成本负担重、结构低端等问题着手,采用价格政策推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价格政策 五大任务

一、引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下我国的一个时政热点话题,其改革进程已逐渐由攻坚阶段过渡到深化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而,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三去一降一补”五大目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针进一步指出,结构性改革等效于价格改革,“消除价格扭曲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可见,深化价格改革有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对如何采用价格政策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探讨。

二、价格政策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机理

价格从根本上决定于价值,并在市场经济中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供求不平衡时,价格机制能够激励并引导生产要素发生流动,调整供给结构,优化供给水平,从而有效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所以,价格政策能有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具体来说:价格作为经济信息的传递者,能够灵敏的反映供给侧的价格水平和供给结构,并传递给生产者和消费者,以便于其及时作出经济决策,且合理的价格水平有利于供求均衡,价格不合理会导致供给过剩或者供给短缺;价格作为经济活动的联接者,能够有效的调控社会生产中生产、经营、消费等环节,并针对性的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活动联接到一起,以新供给的提供满足所释放的新需求;价格作为经济利益的调节者,能够激励供给侧的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在各个产业部门间流动,使资源配置扭曲不断矫正,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动能够激发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活力,推动供给结构优化。可见,合理的价格能够“市场出清”,形成有效供给,实现过剩产品价格回升、中高端产品价格稳定,从而使经营者的效益发生增减,财富发生改善,而效益变动又会激励并调节供给侧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经营者的投资决策发生变化,并促使资源从低效、过剩领域转移到高效、更有需求的领域。最终,促使结构升级,推动低水平供求平衡向高水平供求平衡跃升。

三、价格政策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当前,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由攻坚之年步入深化之年,但市场经济中供给端仍无法有效满足需求端,价格信号失灵,存在结构低端、资源错置等问题:一是产能过剩,2017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因基建、房地产开发投资而呈现产需稳定增长趋势,钢铁价格有所回升,据统计,1-4月累计全国粗钢产量27387万吨,同比增长4.6%。但在盈利好转的市场中,落后产能继续生产、低效占用资源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仍需谨慎产能过剩的风险。二是房地产库存积压,一方面存在大量商品房库存,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积达6.95亿平方米,数量巨大且不断增加的房地产存量,已经由一二线蔓延至三四线城市;另一方面却有大量住房需求得不到满足,全国农民工数量超过3亿人,其中进城欲望较强的“80后”农民工超过2.5亿,农民购房将释放更多刚性需求,但高房价显著抑制了住房需求。三是信贷杠杆待释放,中国的宏观杠杆率居高不下,按M2/GDP来看,中国在G20国家里排名第二,2016年接近210%;从企业债务/GDP来看,中国在G20国家中的企业杠杆率最高,上升幅度也最大。[]高杠杆率表明有大量资金沉淀在低效部门,并成为金融风险的总源头。四是企业成本负担重,以流通成本来说,据测算,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1%,就能节约物流总费用7500亿元人民币,进而可降低商品的价格,让利于消费者。五是供给结构低端,低质量的供应体系难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产品和高端服务的需求。所以,需求变化导致大量“需求外溢”,去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达到2610亿美元,比2015年增加12%,扩大的境外消费现状表明中国消费供需结构的矛盾和问题。

四、价格政策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路径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通过深化价格改革,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助推“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的进程,改善结构失衡,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运用价格政策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路径体现为:

1.化解产能过剩。运用价格杠杆,对“两高一剩”的钢铁、煤炭等产业,“有保有压”实现“扶优汰劣”,从而优化供给结构,促进节能减排。通过实施差别化电价、水价等政策,加快推进产能过剩,以及淘汰类产业行业的“市场出清”;通过全面落实环保收费机制,采取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倒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及理念,淘汰高污染工艺及产品。此外,过剩产业,如钢铁企业还要克服因市场效益短暂回升而盲目扩大产量的短视行为。

2.消化地产库存。运用价格杠杆,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通过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调整营销策略,推出低房价配合部分产权、容积率高的准商品房,以缓解低收入者的刚性需求。对于房价攀升的一二线城市,要从供需两端发力稳定房价;对于房价波动空间小的三四线城市,要积极促进产地产业兼并重组,规模经济的实现有助于房产成本降低,还要配套户籍、租购并举、财政补贴等制度,释放农民工潜在住房需求。

3.防范金融风险。运用价格杠杆,促进金融和信用风险的定价机制的改善,既要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又要坚决不碰触金融风险底线。宏观杠杆率的不断上升与资产回报率下降、资产价格涨幅过快相关,因此,一是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健全债转股机制,提高实体经济效益,以提高资产偿债能力;二是要稳定资产价格,尤其是可比房价的涨幅,以防止资产泡沫破裂带来的微观杠杆率提升的金融风险。

4.降低企业成本。运用价格杠杆,促使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物流成本等降低,以提升企业盈利水平,创新创业活力和产品竞争力,实现有效供给。以降低物流成本来讲,要加快流通的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促进流通成本的降低,扩大企业利润空间;要积极寻求流通领域的创新,采取“互联网+流通”等方式,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促使消费更加便利,从而释放国内消费潜力。

5.扩大有效供给。运用价格杠杆,加快推进相关领域价格改革,增加新供给,促进新消费,以满足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的需要。应用大数据等新技术,让企业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增加品种,提高品质,创造品牌;推动资源要素流向中高端制造业、服务业,以及生态环保产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电力、医疗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领域价格,以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骏.宏观与微观杠杆率为何背离?http://mt.sohu.com/d20161207/120847032_460385.shtml

[2]李智,原锦凤.基于中国经济现实的供给侧改革方略[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2).

[3]杨伟民.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宏观经济管理,2016(1).

[4]李翀.论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政策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1).

[5]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清华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6]李伟.深化价格改革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6(6).

作者简介:杨赛佳(1992—)女。民族:汉。籍贯:河北石家庄。研究方向:现代企业制度。

猜你喜欢
价格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价格支持政策对粮食价格的影响分析
对黑龙江省粮食价格政策完善对策的思考
关于支持雅安继续执行留存电量价格政策的建议及复文
试析赞比亚独立初期的农业现代化(1966—1971)
企业的采购成本控制与价格政策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最低收购价政策与目标价格政策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