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贸易新格局分析

2017-04-29 11:25刘宁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刘宁

摘 要: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外需萎缩,国内劳动力、汇率等综合成本居高不下,经济转型引发贸易方式转变等使我国陷入贸易困境。“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深化对外合作新的战略构想,分析“一带一路”给我国贸易新格局带来怎样机遇及挑战就成为一重要课题。文章以“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为背景,揭示了战略背景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新格局,并且将从其规模、方式、摩擦、产品结构等方面着手研究贸易新格局,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一带一路 贸易机遇 贸易风险 贸易格局

一、引言

1.“一带一路”文献综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7日出访哈萨克斯坦和2013年10月3日出访印尼时分别提出的。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一带一路”被正式确定为2015年区域发展的首要战略。而2015年3月28日出台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系统阐述了其广泛的战略内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意味着其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一带一路”问题上,国内学者更多将视野聚焦于其内涵及国家战略角度上。刘卫东(2015)从“一带一路”内涵解读其多重空间及跨尺度的特征,在国家战略的角度上进行研究。部分学者则探讨战略下的经贸投资状况。周五七(2015)分析我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状况,分析其优先投资方向及地理区位。公丕萍(2015)通过数据分析了我国与沿线国家在贸易方面有关商品结构的演化历程及格局状况。还有部分学者则将眼光聚集在“一带一路”建设或推进中的风险、安全问题。马呁(2015)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很多挑战,如国家安全、战略怀疑、投资损失、争端处理等。

2.“一带一路”战略背景。

2.1对外开放战略升级、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迅猛增长,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主体,发展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制造国及贸易国,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已不适应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阵痛期,经济下行压力大,对外开放战略也需要因时而动,战略提出是应时之需。

2.2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型。我国经济发展受困于外需不振,内需不足,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总体放缓,产能过剩,出口成本不断增加,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尚未形成。设施联通与投资贸易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先和重点,其有助于过剩产能输出及扩大出口及投资。

2.3产业格局调整需要。“一带一路”战略圈定省份广括西北6省,东北3省,西南3省,沿海5省及重庆,各省份开放力度加大,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东部沿海的中低端产业正向中部、西部转移,三大战略相互作用,产业格局将会发生质变,我国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会有效提升并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3.“一带一路”战略路线。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三条路线,中国到中亚,然后以此为分界点,一头至欧洲,一头至西亚、地中海地区。最后是中国到东南亚,贯穿南亚、印度洋地。海陆两条线路齐头并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贯穿两个方向,分别是中国至南海地区,并以其分界点分别至欧洲及太平洋地区,以此推动路线扩展。

二、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现状

1.对外贸易长期顺差。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总值39586.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23427.5亿美元,进口总值16820.7亿美元,同比下降8.0%、2.1%、14.8。2000年来,我国进出口总值增长迅速。在增速上,出口快于进口,顺差逐渐拉大。

2.对外贸易方式单一。2015年,一般贸易占我国出口贸易方式总值的53.5%,加工贸易的占比约为35.1%,两者为我国出口的主要方式,所出口的产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处于价值链的底端。

3.对外贸易对象集中。中国对外贸易对象主要包括美、日、韩、香港地区。2015年,对以上对象的总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58.6%,进口额占我国总进口的40.76%。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贸易新格局

1.基础设施、大工业、资本项目输出剧增。基础设施不足、工业待兴、经济贫困等是沿线多数国家的标签。战略实施带动沿线发展必然需要对其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大规模投资。在此情况下,大量资金支持不可或缺。亚投行可提供资本互通通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2.贸易对象多元化。沿线国家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处于上升期。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旺盛,并且与我国在交通、农业、化工、纺织、能源等很多领域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打破了我国贸易对象集中于欧美日韩的单一局面,进一步巩固我国出口的多元化格局。

3.油气贸易格局由被动转为主动。目前,我国原油对外依赖度较高,并从国外获得困难。我国是油气资源消耗大国但未掌握原油定价权。油气安全问题严重。战略实施会加强多边能源合作,有利于我国掌握一定程度的油气合作主动权,能源合作全面铺开,改善了我国能源过度依赖某一国的单一情况。

4.“一带一路”下贸易新格局形成的机遇。

4.1多边齐力消除贸易壁垒。沿线国家签定自贸区和投资保护协定,扩展了高层次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消除了投资和贸易壁垒,提高相互的开放水平,加强沿线国家海关间的交流,推进相关检验检疫标准趋同化。

4.2搭建有力的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多边高层交流,签订多双边合作协议,利用国家信誉和影响,利用亚太经合组织、等已有对话机制,加快“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4.3国家宏观政策助力贸易便利化。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支持,扩大政策银行对“一带一路”的信贷扶持力度,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升结算便利化水平。

5.“一带一路”下的贸易新格局面临的挑战。

5.1双边贸易增速快,但整体占比较低。2000年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增加迅速,2001年至2014年已由839.36亿美元增至11206.2亿美元,年均增加24.11%。此外,沿线国家在我国对外贸易上的地位也快速上升,2001-2014年,沿线国家在我国对外货物贸易中占比由16.47%增长26.03%。但总体占比相对较低,远低于美日韩三国在我国贸易中的占比。同时,我国在该区域贸易占比并不高。2013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量占其外贸总量的11.5%,这一比例明显低于我国对日一国的贸易占比(20.05%)

5.2双边经贸地区差异明显,部分地区与我国外贸依赖度低。我国与沿线东南亚,西亚中东地区贸易规模较大,2014年,东南亚11国与我国货物贸易总额4804.54亿美元,占“一带一路”国家与我国货物贸易总值的43.29%,居沿线区域之首。相比之,中亚与中东欧地区与我国贸易规模较小,2014年我国对东南亚地区进、出存度为分别2.01%、2.63%,而中亚,中东欧地区分别为0.23%、0.48及0.2%、0.2%,区差异明显。

5.3双边服务贸易来往水平较低。双边贸易往来集中在货物贸易,并且沿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起步晚,发展落后,对我国服务贸易的进一步提升造成一定限制。

四、“一带一路”战略下应对我国贸易新格局面临挑战的对策

1.加强贸易合作,严盯贸易政策变化。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全力推进自贸区升级,利用已有合作对话通道,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跨境运输通道建设等,激发合作潜力。随时关注该地区各国的贸易政策调整,对我国适时调整贸易策略具有积极作用。

2.加快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通道建设。“设施联通”是战略的重要内容。其中,交通运输是排头兵,实现陆路、航空、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相互联通,将极大助力贸易发展。

3.建立健全投融资体制,与沿线国家共建筹资平台。主张民营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筹资,规划国家资金投入。倡导各国积极融入亚投行,开发合作基金,让资金流良性运转,共同打造服务沿线的筹资渠道。

参考文献:

[1]盛毅,余海燕,岳朝敏.关于 “一带一路”战略内涵、特性及战略重点综述[J].经济体制改革,2015年第1期:24-29.

[2]鲁奇,张超阳,段娟.1965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及其地域格局的演变态势[J].地理研究,2007年第6期:1247-1254.

[3]董红,林慧慧.“一带一路”戰略下我国对外贸易格局变化及贸易摩擦防范[J].中国流通经济,2015年第5期: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