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现状与分级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2017-04-29 11:44吕怀法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管理模式高职院校现状

摘 要: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a大,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逐渐暴露出一系列与当前高校办学特点不相适应、制约和限制高职院校发展的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现状和问题基础上对造成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深入剖析,从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创新高职院校融资机制和改革财务成本管理机制几个方面提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创新途径,为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财务管理 现状 管理模式

一、引言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发展面的日益扩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给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持续增大,高等职业教育也暴露出诸如生源紧张、经费不足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导致高职院校所背负的负债包袱越来越重。其中,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问题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由于缺乏良好的财务管理理念和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纰漏层出,弊端频现,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现状令人堪忧。如何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如何通过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效率成为理论界集中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二、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现状

财务管理是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的效果将会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职院校办学环境变化,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体系方面来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受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的束缚,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过程中未能从全局角度考虑并结合学校自身发展阶段的特点和社会效益、不同利益主体的综合平衡等问题,导致财务管理目标体系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办学成本控制和管理意识,实际运作中教学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造成办学经费的持续短缺。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建立健全的评价标准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也无法对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科學的考评,教职员工在工作积极性方面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第二,在高职院校资金筹措方式方面比较单一,预算管理不足。高职院校财务改革的逐步深入开展客观上要求高职院校在开源节流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一方面,从目前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来源方面来看,国家财政扶持仍然是高职院校资金筹措的主要方式,资金来源单一,校方因缺乏市场经济下自主办学的法人意识,拓展资金来源和渠道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控制不足和管理缺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性较强。由于缺乏健全的预算控制制度,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无法有效的控制资金流向,目前所实行的全口径预算制度也无法反应高职院校预算资金的全貌,无法全面考核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

第三,从财务管理职能发挥方面来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部分管理职能存在弱化和缺失问题。财务控制和监督流于形式。财务管理具有风险预测和融资协调的职能,但从目前高职院校管理现状来看,由于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方式的推行,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高职院校的市场运行风险,而多数院校又没有专门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和论证,缺乏科学的决策程序和完善的决策机制,使得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缺乏充分的保障。此外,监督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但是在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中,监督职能仅限于通过账务管理来监控学校的经济行为,对二级核算单位的经济超支行为则不能有效的进行规范。

除此以外,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理财技术手段、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核算方式等诸多方面也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制约和限制了高职院校的健康、持续运行,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起步较早,但限于历史遗留原因以及高职院校本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较低,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的问题。综合分析可知,造成高职院校上述现状和问题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陈旧落后的财务管理理念是导致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我国高职院校来源较为复杂,部分院校为原来的中专院校转型而来。因此在人员素质方面参差不齐。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缺乏现代财务管理意识和管理思想。这就造成院校财务管理模式落后,无法适应现代高校办学灵活多变的环境,当财务工作出现变动则难以抵御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风险。在财务预算方面,高职院校管理人员缺乏对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使得高职院校的财务预算管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法全面落实高职院校的经费全面预算计划。除此以外,传统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由于对经费统筹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管理人员没有全面的经费管理和理财意识,使得管理层对于院校的财务活动缺乏充分的积极性,更不能科学的预测和统筹学校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因此,在办学过程中各项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较低。

第二,在传统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模式下,由于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环节的薄弱,使得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较大的风险。究其原因,财务管理模式的落后和缺陷是最主要的原因。有效控制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风险必须不断完善和健全高职院校内部财务控制和管理制度。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和形成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无法对一些非常规核算业务实施有效的监控,使得部分会计信息出现失真或者扭曲的现象,无法反应真实的会计收支。此外,高职院校内部控制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高,因此在内部财务监控方面还缺乏足够的力度,从而加大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的风险。

第三,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是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但是传统的集中管理“报账型”财务管理模式更加偏重于日常收支的核算工作而忽视了参与决策、预测等其他会计职能,因此在财务绩效评价管理方面也为引起管理者充分的重视。尤其随着办学过程中经济行为的日趋多元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实施严格的绩效考核和此物分析,以规避和解决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风险。

四、高职院校分级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构建途径

1.创新财务管理新理念,基于“工学结合”打造财务预算新体系。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首先应创新和明确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树立成本与效益并重、货币时间价值以及财务内部控制等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首先,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必须加强高职院校的资金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者及财务管理人员对货币时间价值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在筹资、投资、分配和现金预算等相关环节明确资金时间价值的时效性。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才能够充分优化高职院校投资和集资的比例分配,促进现金流量的最优化及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其次;坚持成本与效益并重的财务管理理念,充分重视对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结构和科学分析和合理核算,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创新财务管理新理念,应积极促进教育成本合理降低,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同时,在现行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下应不断完善和健全高职院校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构建与当前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2.创新高职院校融资管理机制,完善高职院校财务内控和风险管理。高职院校对办学经费需求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增加,在这种背景下,仅仅依靠办学的学费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补贴越来越无法满足学校对日常开支的需求。因此适度举债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一种较为普遍的融资方式。相对来说,举债融资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能够缓解一部分资金压力,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债务偿还风险。因此对于负债资金应进一步强化其管理工作。一方面,高职院校应适度举债,但是对于举债额度则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借款项目进行缜密的分析论证并形成黑的贷款规模与还款计划;另一方面,对于举债资金的管理应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做到专款专用,并制定科学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使资金使用计划和项目进展程度相符合,防止资金使用超支或者造成资金闲置而影响资金使用效率等问题的出现。除此以外,在制定具体融资计划时应科学优化贷款结构,同时有效的落实贷款资金的核算和监管措施,通过构建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核算、控制体系和不断强化财务评价和监督体系保障贷款资金的安全。

3.创新高职院校财务成本控制机制,健全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目前国内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与会计核算制度与当前高职院校的办学实际相背离,成本管理和核算方面的弊端和缺陷已经成为当前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客观上要求必须创新高职院校的财务成本管理和控制机制,不断健全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首先,高职院校财务成本管理和控制机制创新必须充分结合高职院校本身的实际成本核算特征以及人才培养需求,科学的确定高职院校的财务成本核算对象和范围,积极借鉴企业会计核算方式提高高职院校财务成本核算的有效性。对于具体成本核算科目设置,应根据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科学的设置会计科目体系。其次,财务绩效评价必须与高职院校的财务成本管理和控制机制相匹配,按照绩效管理的内在原则和统一的评价标准,形成与高职院校办学特点相适应的财务绩效管理和评价体系。一方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应科学合理,同时注重对财务管理工作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另一方面,具体评价和考核过程中应明确标准比率,在全国高职院校绩效评价平均水平基础上结合院校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使绩效评价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贺华,谢军.论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對内部经济机制设计的方法[J].现代企业文化,2008,(12):29-31.

[2]陈夏.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经济目标责任制的实施[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78.

[3]周青.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职能与项目责任人制管理模式[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80-81.

[4]邹榜贵,李宏秀.略论刚柔相济理念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再造[J].教育财会研究,2007,(5):44-48.

[5]刘青玲.高职院校的内部会计控制及管理机制[J].财经界(学术版),2009,(7):149-151.

[6]部榜贵,李宏秀.对高职院校现行融资模式的探讨[J].河北北方经贸,2009(10):148-150.

[7]廖钦初.平衡计分卡在高职院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0,(3):68-71.

[8]许立兰.高职院校实施教育成本核算的对象研究饥.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3):266-267.

作者简介:吕怀法(1970.07—)男。山东莱芜人。本科。山东轻工职业学院财务处。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管理模式高职院校现状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