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日本环保意识 高校食堂环境污染治理的方向探讨

2017-04-29 11:44朱爽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校食堂环境污染

朱爽

摘 要: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节约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它主要基于经济和生态之间的矛盾,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人思想觉悟之间的矛盾,所以解决生态问题任重道远,还需要借鉴一些环保大国的成功经验。高校食堂早餐就餐后会产生很多垃圾,主要涉及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两大方面。本文通过这两个主要问题阐述其带来的危害和对学校,食堂,学生三方的影响,并且借鉴日本环保的成功经验,改善学校食堂早餐就餐后存在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状态。

关键词:日本环保 高校食堂 环境污染 资源浪费

一、日本的环境发展与治理

日本的环境污染及其治理发展史按照年代划分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矿山污染,这一时期工业方面主要发展冶铁,纺织等近代工业,造成了足尾铜山,别子铜山,日立矿山等地的硫氧化物的大气污染,即使进行了比较有影响的国民反对公害运动例如:户畑区三六地区妇女会的反对并进行公害学习运动、三岛、沼津、清水两市一镇的市民运动等市民活动,虽然政府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是未见成效。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日本成为公害大国,发生了熊本的水保病]、新泻的水保病,四日市的哮喘病和富山骨痛病,政府虽然在1958年制定了《公共水域水质保全法》和《工厂排污规制法》,但是也并没有起到实际效果。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环境污染已经危害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了,包括噪音,震动等一系列的问题,成为社会上重大问题,这个时候政府颁布了14项环境保护法,随着各项法令的制定,环境保护机制不断的完善,企业更加重视环境的保护,不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工业生产,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提高,环境得到初步的改善。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虽然工业污染得到了控制,但是出现了新的公害问题即高技术污染,化学污染等大气污染,日本的环境保护政策也出现了新的偏重,注重新能源的开发,这个时候日本实行了“新阳光计划”、“月华计划”、“地球环境技术开发计划”等节能政策计划开始实施。第五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城市生活型污染,国际社会也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这一个课题,在环境治理方面达成了共识。第六阶段21世纪以来低碳社会、循环社会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日本社会环境治理的核心目标。经过这6个阶段的改善和治理,日本从公害大国发展到如今的环保治理大国,这是日本几代人的努力才换来今天的成果。在这个过程有很多成功的經验值得被借鉴。

二、高校食堂早餐就餐后的情况

1.生态污染现象。据作者观察到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每个食堂早餐食物的包装袋都是一次性塑料袋,盛装豆浆的是一次性纸杯,而且在食堂都会有几个大大的绿色垃圾桶,正是这种普遍的现象导致了食堂周围的环境污染严重。首先垃圾没有做到明确的分类,虽然有的垃圾桶标明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还是不能明确的进行分类,在回收的时候各种垃圾混在一起,进行后期处理的时候就会造成生态污染。其次,吃剩的食物和喝剩的豆浆混在一起如果不及时清理,就会产生一种难闻的气味,散发在空气中,长时间会对学生的身体产生影响,而且污染空气质量,有的时候还会吸引一些小虫,影响校园环境。

长期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装食物,会产生热分解,使有毒物质分解出来,长期食用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既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影响,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2.造成资源浪费。垃圾的处理不恰当,使剩下的食物和豆浆当作垃圾被处理,这是浪费粮食,其实被吃剩的粮食可以单独分装出来,可以送到生物处理厂或者一些加工厂,进行深加工或者进一步的处理;而一次性塑料袋和一次性纸杯经过我长期在食堂(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调查得出的数据是,每天早上至少要使用一次性塑料袋20000个左右,一次性纸杯15000左右,也是这个数字不足以让人震撼,但是一年365天,去除寒暑假90天的时间,就是275天,如果我们每天能坚持不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杯,那么一年节省下来的数字就是塑料袋5500000,纸杯4125000,这个庞大的数目令人咂舌。

三、高校食堂早餐垃圾治理

食堂早餐就餐后的垃圾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这始终是一个问题,一定要引起关注和重视,使环境得到治理。借鉴日本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我从学校,食堂,学生个体三个角度来阐述食堂早餐就餐后周边环境的治理办法。

1.学校层面制度与规范。日本国会通过多部环境治理保护法和颁布了多项环境发展的标准,并且成立了由总理大臣直接领导的环境厅,而且地方也成立了一些环境自治组织,如革新自治体。

我们学校也可以制定两项具体的规章措施,一项是针对食堂的,首先食堂要减少一次性塑料袋和一次性纸杯的供应量,这种办法逼迫学生自己带饭盒和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环境应该保护。其次食堂应该和一些垃圾处理厂和生物加工厂签定好协议,要及时对垃圾进行处理。另一项规定是针对学生的,可以对塑料袋或者纸杯采用收费制。最好垃圾桶附近要有人员进行看管,严格管理学生丢垃圾时的垃圾分类,慢慢使学生养成这种习惯。

学校可以以开设公共选修课,学生进行选课,宣传环保的意识,使这种意识深入人心。虽然这种效果不能立竿见影,但是环保不是一代人的事情,需要代代人进行努力,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食堂管理。在公害问题形成与发展过程中, 日本企业作为受益方充当着加害者的角色。在开始时,不太注重环境保护,不断的与环境制约体系相对抗。但是随着受害方的力量不断扩大,日本政府不断的发布环境保护法律,日本企业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开始重视自己的社会责任。

首先食堂本身要有环保意识,注重自己的社会责任,加强食堂周边的环境治理,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做好饭,而是要注重自己的责任。垃圾桶设立好垃圾分类,响应学校号召,做好环境保护。坚持用技术改变生活,寻找代替一次性塑料袋和纸杯的环保健康的饭盒,供学生使用。据北京大学官网发布的消息,现在北京正在研制一种新型饭盒,这种饭盒不会对人身体产生副作用,而且还能回收利用。食堂应不断的进行自身的升级,注重环境的保护,注重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寻找替代产品。

3.学生环保意识。每个公民都是环境保护的主体,参与环境的保护。在日本,民众会对企业和政府进行监督并且自身例才推动了日本环境的保护。

在学校,主要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一定要注意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生应成立一个学生组织,主要进行宣传和维护环境的保护。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高度自觉性和对自然环境的敬畏才会使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变,并不能只单单的依靠学校的规章制度,科技的进步,人的意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如今国家对环境治理已经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并且具有了明确的目标,但是对于高校这方面的环境治理还不是有足够的重视,希望此篇文章能够引起,社会,学校,食堂,学生的关注,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要把环境治理只是放于口号和抱怨中,要采取实际行动而学校的早餐后周围环境治理需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学校成立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二是食堂积极参与和配合,承担自己的责任,争取依靠科技的力量取得进步,让环保饭盒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包装袋。三是学生的素质要不断的提高。最后,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换取我们校园一片干净而美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原田正纯.水俣病[M].岩波新书,1971.

[2]丸山正次訳. 国家な失敗[M].三领书房,1992.

[3]吕颖.日本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和产业,2009(2).

[4]管延芳.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07(5).

猜你喜欢
高校食堂环境污染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高校食堂成本控制问题与实施策略分析
浅析高校食堂的管理与发展
江苏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缘何“一枝独秀”?
关于餐桌广告在中国矿业大学食堂推广投放调查研究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HACCP在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
黄明表示:对环境污染犯罪,绝不能以罚代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