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生心理特征创新“五例会五强化”党建工作新模式

2017-04-29 11:44唐洪刚李栋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新模式党建工作

唐洪刚 李栋

摘 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党建工作出现新的发展瓶颈,同时也面临许多难得的机会。大学新生存在的自我行为心理、虚拟行为心理、功利行为心理等特征正使得高校党建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基于当代大学新生心理行为新特点,在实际工作的探索和总结下,创新“五例会五团队”党建工作新模式,提升大学新生的党建工作时效性。

关键词:新模式 党建工作 新生心理特征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各级高等学校在校生总规模已经达到3105万人,预计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居世界首位。因此,高校担负起为实施人才强国、教育兴国战略,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高学生党员队伍的素质,凝聚学生党员力量,成为了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把握当代大学新生入党心理、行为新特征

作为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与学生密切接触,当前大一新生主要为1996年至1999年出生,在目前社会经济、组织形式、物质丰富、文化缺失、生活方式多样化的形势下,大一新生对社会认知与个人职业发展的考虑都知之甚少。因其智力与认知的逐渐成熟,对问题的考虑分析标新立异、独具见解。但是,学生处于心理与生理的发育成熟阶段,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较不稳定,体现在价值观念、人生观念当中,出现趋于功利,苛求自我等特点。对于辅导员来说,面对几百学生的思想动态,使得高校新生党建工作繁杂程度更大,难度更高。

1.沉溺虚拟角色,理想认知偏差。随着网络及移动终端的普及,高校大学生普遍接触计算机网络,熟练使用网络社交技术,在虚拟的环境下学生隐去真实姓名、身份,以独特的身份扮演新的网络社会角色。学生可以针对任何信息发表言论,不用承担虚拟社会中的挫折和失败,在虚拟社交中撇开大学生身份,肆无顾忌的将情绪、态度、言论、感情挥发出来,直接刺激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多元价值观念与主流价值导向之间的矛盾和挑战,影响学生学业、危害身体健康、退化现实交际能力,导致大学生心态浮躁、玩物尚志、丢失目标。

2.趋向功利心理,入党动机不纯。在国家和学校的奖、助、贷政策的资助下,在高校教师和专业导师的帮助下,大学生能够真实的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并且解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包括经济困难、情感困难、生活困难等。然而,在平常工作中发现,大学新生在务实进取的同时明显背负着急功近利的心理,对于不能够带来直接精神利益的文、史、哲以及专业理论课应付了事;对于不能带来物质利益的文化活动或者实践活动消极参加;对于入党动机,更多考虑的是否有利于毕业后的就业和个人的政治地位。在对我院250名学生预备党员的问卷调查中,有14.2%认为入党“有利于就业和个人前途”;15.19%的学生认为比普通群众具备更高的政治地位。

3.自我意识强烈,恐惧组织考验。在心理学的概念中,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和周围关系的认识。90后大学新生在与同学、老师的交往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对传统的课堂教授模式和尊师重教的道德规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甚至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想有所滋生,导致学生容易出现不道德或违反校规校纪甚至法律的行为,例如:工作中出现学生无视师长,正面顶撞老师;同学之间关系相处不融洽;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时,完全自我为中心,只求索取等。在发展成为正式党员的过程中,面对没有利益获得,枯燥乏味繁琐的党组织的考验过程,不少学生出现烦躁、畏惧的心理,更有甚者遇到困难后就干脆放弃自己对入党理想的追求。

4.主观意见欠缺,从众心态入党。新生入学接触信息快捷、多样,在爆炸式信息的轰炸下,学生视野开阔,认识水平高。对于实事现象林林总总的评论观点,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沉淀为自己的主观思想,形成自我态度。因此,新生很容易受到他人言论的影响。对待入党这一严肃行为上便出现严重从众心理,对于是否入党、何时入党、怎么入党等基本问题都缺乏深思熟虑。

二、创新“五例会五强化”党建工作新模式

“五例会五团队”的党建工作新模式是针对当前新生中出现的入党心理和行为的新特征,从实际工作中逐渐摸索出来的。“五例会”是指:班主任工作例会、学生助理例会、团支书工作例会、班长工作例会、学生代表例会;“五强化”具体为学生干部队伍五方面能力的强化:事务性工作处理能力、团队合作实践能力、德智体美综合能力、政治理论学习能力以及党建工作科研创新能力。

1.落实“五例会”。

1.1班主任工作例会:主要内容为传达学校精神,安排布置下阶段工作,集教师大智慧,解决学生存在主要问题。从班主任例会出发,分解党建核心工作,把班主任作为党建工作第一抓手,深入学生影响学生。

1.2学生助理例会:每周一次,安排一周工作任务,强调各项工作注意事项,加强助理与各个专业负责人,各班班长等人员的联系,优化工作的完成和反馈。

1.3团支书工作例会:不定期召开,反馈学生思想动态,入党志愿和积极性,讨论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培训,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学习等党建问题。

1.4班长工作例会:每周一次,各班长反馈一周班级同学学习、课堂出勤、作业完成、宿舍卫生、学生晚归等情况,讨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1.5学生代表例会:每周随机抽取若干名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召开座谈会,了解同学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的具体需求,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2.推进“五强化”。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五强化”重在培养党组织内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学生党员成长成才,服务师生,承担责任。

2.1强化事务性工作处理能力,有针对性的进行事务性工作培训。通过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有工作经验学生指导无工作经验学生等帮带形式,以业务工作培训、学生干部素质拓展等平台,培养一支能吃苦、能工作、会工作的优秀学生干部队伍。

2.2强化团队合作实践能力。在注重学生党员的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和良好品格的塑造。要求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中将良好品德践行于实际,倡导服务他人、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价值观念。

2.3强化德智体美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完善的人格。要求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带头参加文体活动,依托学校和党总支开展的丰富文体活动完善学生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协作配合能力、指挥领导能力。

2.4强化政治理论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讨论热门时事,开展先进事迹学习,提出“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学一学”的理论学习模式。通过定期的影片教育、党内生活会、心得交流会等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能力。

2.5强化党建工作科研创新能力,学生科研活动可以锻炼学术思维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科学的态度。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在党建工作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科研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完成党建项目开发,以此手段培养学生科研技能,强化党建工作的创新。

当代大学新生作为拥有较多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发展潜力的青年群体,肩负着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在其具有时代特性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的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意义深远。大学生党建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辅导员等党建工作者,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理,从大一新生入手,不斷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为高校党建工作增强实效。

参考文献:

[1]叶翌辉,袁义. 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及教育引导方法[J]. 经营管理者,2009(23):253.

[2]福建医科大学党建课题组. 遵循心理科学规律创新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的有效方式[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4):1-4.

猜你喜欢
新模式党建工作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新时期供电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策略分析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浅析基层党建工作对供电企业发展的影响
关于新时期党建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