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柔性管理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方法研究

2017-04-29 11:44穆牧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人本柔性管理刚性

穆牧

摘 要: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对,源于物理特性,最后体现在“人本”理念之中。高校学生是一批有思想、有独特个性的人才,是国家潜在的人才资源。如何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做到伸缩有度,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当前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此,本文基于柔性管理理念的重要性以及问题现状,提出笔者的一些建议对策。

关键词:柔性管理 刚性 人本

随着高校改革进入白热化阶段,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改革的呼声也随之加大。高校的学生管理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因为它涉及到的学生对象有其特殊性。他不在是高中生,一切都听从学校的安排,一切的工作都以高考为重。进入大学,学生不仅关注学业,对业余生活等方面也越来越重视。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思想观念、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就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难题。即如何能让管理既尊重了学生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还可以确保学生能够朝着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走。这既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改革的难题,也带来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春天,因为只有有序、有理的管理工作,才能让高校承载下一个中国梦,承载下一个学子梦。

一、高校学生柔性管理内涵

1.柔性管理内涵。柔一直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所希冀的,也是其所渗透的。如对水的描述,就可以看到柔性带来的智慧是无止境的,有“上善若水”的柔性处事之智和生活态度;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柔性胸襟;最有管理柔性的内涵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民本之力,国家的治国之谏。柔以刚为对立,柔可克刚,即说明着柔的力量之大。郑其绪在其柔性管理中,将其界定为“柔性管理是指根据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研究成果,通过非强制的方法,潜移默化地说服人们的内心,让组织意志自然而然地成为个体的自觉行为。”由此,可以看出柔性管理不仅仅涉及学生的身体,还涉及学生的心理工作,它既需要教育学的支撑,也需要心理学的引导,甚至还需要生理学的支持。总之实则是一场人性化的干预,是学校积极的、主动地以学生发展规律为前提,进行良好的干预与指导,帮助学生顺其天性发展。

2.高校学生柔性管理内涵。同样在高校管理中,国以民为本,那么学校则必须“以生为本”,这是高等院校的管理之本,也是学生管理有效之所在。高校的管理更多是对大学生的一种引导性约束,破除刚性的、死板的管理规章制度,让学生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独立个性和良好思维,培养大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高校的学生柔性管理实则是一整套的模式系列,有其规章制度的应用范围和伸缩度,最终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公平的环境,让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达成双赢。

二、柔性管理理念下学生管理问题现状

1.管理理念落后。在当前的人本管理服务理念下,服务意识是一个首要的考虑元素。同样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是以学生为对象的,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有思想、有自由。良好的学生管理理念一定是以为学生服务为前提的,而不是要把学生牢牢的捆绑住。让他们成为呆头呆脑或者是顺从的“傻瓜”。在当前的学生管理中,在教学环节中,学生的管理还是以老师是权威,高高在上,学生是听从者。即学生的课堂管理缺乏生命性,老师仍以点名为主。大学作为一个为广大学生提供知识的地方,就决定了它的服务性质。但人本的服务意识在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中还未真正建立起来,许多管理人员仍以一种俯视的态度制定管理政策,管理的制度模式缺乏弹性。

2.管理体系缺乏系统。随着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同样的学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必然也将受到信息化的应用。高校学生管理从上到下,意味着管理工作者能够把控学校管理的全局,为学生的各方面工作进行一个整体上的方向规定。而从下到上,是学生能够借助网络的平台在学校的学生管理上提供自己的亲身体验。这样的体验更能反映出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否合理。但是当下学校的管理工作上正是缺乏这一环节,学校的管理由下到上的循环过程出现了问题。这样使高校在学生管理上出现僵化,学生对学校的工作怨气满天,但是管理者却未能听到,这样的“断层”下,必然会直接造成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限制,最后直接影响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且这样的学生管理下,學生的独立个性必然激发不起,学生的良好思维也很难培养,从而学生的创新性目标就会更难实现。不利之果不仅毁掉学生的发展,还制约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3.学生的多元思想下的管理不稳定。在当前的社会潮流大背景下,学生的管理工作越来越难,因为这与学生接受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有关。尤其是近几年的美国文化霸权主义下,我们的许多大学同学被美国的民主所蒙蔽,看到的总是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这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下,学生的需求就会呈现多样化,学生的各种情绪都易被煽动,尤其是在一种极具煽动性的思潮中,许多大学生都被非理性的判断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如近期的乐天事件和萨德系统等看法。在一些极具爱国的思潮煽动下,我们的许多同学都被鼓动做出一些不理性的行为。这样就为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学校管理者要考虑到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想法,才能避免学生在学校做出一些太过激进的做法,让学校的管理工作陷入一种被动的局面。

三、柔性管理理念下的学生管理方法

1.广纳贤言,为学校管理体系注入血液。高校学生管理系统性的工程,它是一个由上到下,再由下到上的循环过程。因为这决定了管理工作是一个发展性的过程,它既需要管理者站在高位制定出学生管理的整体框架。也需要听从下面的学生意见,让学生建言献策。此外,学生的管理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需要紧跟信息的脚步,让学生通过网络的渠道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为学校的学生管理体系注入新的血液。

2.加强制度的完善工作。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样的规矩如果是机械化,缺乏柔性的,那这样的方圆也不会牢固。对学校的学生管理来讲,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使权力、利益和主体三者的关系明确、融洽。美国心理学家皮格马利翁做的“罗森塔尔效应”可以充分地证明激励的作用对一个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但是当前的一些高校未能有效的利用这些,这些是可以充分的让学的柔性管理理念发挥到最佳。因为学校的柔性管理理念就是包含一种民主的方案,每个学生可以作为主体为学校的管理工作提供个人见解,让僵化的管理走向以学生为本的柔性制度中,让管理之树开出学生的智慧之花。

3.明确学生管理的柔性实践内容。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可以算作包罗万象。学生在高校生活中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比赛活动,有校级和院级等级别的。但是不管怎样,学生都可在这些项目中寻找到自身的价值,能为自己闯出不一样人生,这就是柔性管理理念下的学生的生成。成就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个性,还有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文明的标志。高校制度文化的建立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高校的组织架构以及高校的运行规则。要实现自身高校制度文化的有效建立并实施,必须做到校园制度处处体现人性化。首先,在建立校园制度文化时要紧紧依照学校自身人才培养特点,建立符合本校的教学、学术以及思想教育规章制度,发挥出高校自身的功能优势。再者,高校的制度文化要做到与时俱进,校园作为国家未来接班人的培养者,只有做到与社会接轨,把握社会最新动态,适时调整自身的制度规章,才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新型人才。最后,高校要坚持探索,发挥其知识启蒙的特殊意义,创造社会正能量。

四、结语

将柔性管理思想融入到高校学生管理当中,是将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从冰冷的制度下寻找到了一条人性关怀的管理制度。对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会做人、会做事的大学生有着最关键、最重要的作用。基于柔性管理理念下的高校学生必然是个性十足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观念和想法,这是高校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须要素。柔性管理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也张扬出一个大学在管理理念上的品质,因此,柔性管理对学生的向心力和持久力有着永恒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旷勇,宁曼荣.柔性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

[2]皮江红.从问题管理到自我管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突出以人为本[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2.

猜你喜欢
人本柔性管理刚性
自我革命需要“刚性推进”
加权p-Laplace型方程的刚性
刚性兑付的法律治理
人本计算
论柔性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柔性管理及其应用
试论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谈人本理念在新闻采写中的体现
对古琴音乐审美的人本思考